首页/文章/ 详情

给35岁到45岁牛马的七条忠告!

21小时前浏览6

认清职场真相,打破安稳幻想

35 - 45 岁,在职场中似乎站在了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曾经以为只要兢兢业业,就能在一家公司安稳干到退休,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如今,职场中的裁员风波屡见不鲜,不少 35 岁以上的员工成为了重点 “关照” 对象。就像互联网大厂,曾经的风光无限并没有给老员工们带来永久的安稳,一批又一批的中年员工被优化。

晋升瓶颈也是横在这个年龄段职场人面前的一座大山。当精力不如年轻人充沛,学习新事物的速度也逐渐变慢,在晋升竞争中难免会处于劣势。企业更倾向于提拔年轻有潜力的员工,认为他们更有冲劲,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且,35 - 45 岁的员工薪资相对较高,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也更愿意招聘薪资要求较低的年轻人。

稳定,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谓的稳定工作,可能在一场行业变革、一次公司战略调整中就化为泡影。就像曾经的柯达,胶卷行业的巨头,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迅速衰落,大批员工失业。即使是看似稳定的铁饭碗,也在不断改革。所以,别再对稳定工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实力才是在职场立足的根本。

如何提升实力?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如果你从事传统媒体行业,就不能只局限于文字写作,还要掌握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等技能;如果是技术人员,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框架。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优势,让自己在职场中不可替代。

珍视身体健康,莫让拼搏留遗憾

35 - 45 岁,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新陈代谢变慢,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曾经熬个夜,第二天还能活蹦乱跳,现在熬一次夜,可能需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可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很多人还是为了工作拼命加班,熬夜应酬,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报。

之前有新闻报道,一位 40 岁的企业高管,为了拿下一个重要项目,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饮食也毫无规律,经常吃外卖。结果在一次会议上,他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可这次经历也让他彻底意识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健康是 1,其他的都是 0。没有健康,事业再成功,家庭再幸福,都没有意义。所以,一定要把健康放在首位,不要等到身体垮了,才追悔莫及。

为了保持健康,首先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其次,要合理饮食,少吃油腻、辛辣、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控制盐分和糖分的摄入。还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

开拓多元收入,构筑生活保障网

在 35 - 45 岁这个阶段,仅靠单一的收入来源,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驾驶一艘独木舟,随时可能面临被风浪打翻的危险。一旦主业出现变动,如失业、降薪,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就像之前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订单大幅减少,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裁员,很多中年员工失去了工作,生活瞬间陷入了经济危机。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 “531 法则”,即把每月收入按照 50%、30%、10%、10% 的比例进行分配。50% 用于日常的生活开销,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30% 用于投资理财,实现资产的增值;10% 用于储蓄,作为应急资金,以应对突发 情况;最后 10% 用于自我提升,比如参加培训课程、购买书籍等,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这种合理的分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财务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稳定。

35 - 45 岁的人群,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副业。比如,如果你是一名会计,在工作之余可以为一些小型企业提供兼 职会计服务;如果你擅长写作,就可以在业余时间给公众 号、杂志投稿,或者撰写文案,赚取稿费。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适合中年人的副业类型,像技能延伸型副业,就是将自己在主业中积累的技能运用到副业中,实现技能的多元化变现;还有趋势型轻资产副业,比如电商、自媒体等,这类副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较小,风险也较低。

我认识一位 40 岁的朋友,他原本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后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专门承接一些小型企业的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项目。由于他的设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客户越来越多,现在他的副业收入已经超过了主业。

储备应急资金,应对生活不确定性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尤其是对于 35 - 45 岁的人来说,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我们的生活之舟触礁搁浅。失业、疾病、意外等突发状况,就像暴风雨一样,说来就来。而储备应急资金,就像是给生活之舟配备了一个坚固的救生筏,能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

就拿我的邻居来说,他原本在一家工厂工作,收入稳定。可谁能想到,工厂突然倒闭,他一下子就失业了。幸好他平时有储备应急资金的习惯,存下了一笔足够维持半年生活开销的钱。在失业后的这段时间里,这笔应急资金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也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没有陷入经济困境。

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储备应急资金。建议至少储备 3 - 6 个月的生活费用作为应急资金,这样才能在面对突发 情况时,有足够的底气和时间去应对。比如,每月设定一个固定的储蓄金额,将其存入专门的应急账户,让应急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应急账户最好选择流动性强的,方便在急需用钱时能够快速支取。同时,要严格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这笔应急资金,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坚实后盾 。

转变社交思维,提升社交价值

在 35 - 45 岁这个阶段,社交不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称兄道弟。职场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的价值决定了你在社交中的地位和人脉的质量。可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个误区,过于注重人情世故,整天忙于应酬,却忽视了自身价值的提升。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为了维护所谓的人际关系,经常请同事吃饭、唱歌,对领导也是阿谀奉承,费尽心思讨好。可当公司面临裁员时,他还是没能幸免。因为在领导和同事眼中,他虽然人际关系看似不错,但工作能力平平,对公司的贡献不大,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人在人情世故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把这些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知识储备上。最终,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才发现那些所谓的人情关系根本靠不住。

职场社交,要把重点放在提升自身价值上。做好本职工作,做出出色的业绩,这是你在职场立足的根本,也是你最大的价值。当你自身有价值时,自然会吸引他人与你交往,建立起有质量的人脉关系。

在社交中,要学会进行浅层社交。同事之间,保持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工作上相互配合,不需要过度深入地介入彼此的生活。不要把同事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职场中的利益关系复杂,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再好的关系也可能破裂。就像之前提到的杜桉和王承的故事,原本关系不错的同事,因为晋升竞争,最终反目成仇 。

发挥经验优势,实现职场新突破

35 - 45 岁,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丰富的经验,就像是一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矿山,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利用。它赋予了我们成熟的心智,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不慌不忙地分析和解决;它给予了我们精准的判断力,使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它还让我们拥有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处理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我认识一位 42 岁的项目经理,他在建筑行业深耕了近 20 年。在一次大型项目中,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年轻的团队成员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都不太可行。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迅速判断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成功解决了难题,还为项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赢得了公司的高度赞誉。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经验就是我们在职场中的 “秘密武器”。我们要善于将经验转化为实际价值,比如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分享给团队成员,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利用经验,为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决策支持,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不要害怕与年轻人竞争,要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要勇于挑战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晋升机会,让自己在职场中实现新的突破。

保持进取心态,拥抱终身学习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如闪电般迅速的时代,35 - 45 岁的我们,千万不能有 “船到码头车到站” 的想法,一定要保持进取心态,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就拿曾经辉煌一时的柯达公司来说,在胶卷时代,柯达无疑是行业的霸主,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柯达却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依然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没有积极学习和投入到数码技术的研发中。最终,柯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如果固步自封,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即使是行业巨头也可能被时代淘汰。

对于 35 - 45 岁的中年人来说,学习新事物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记忆力下降、学习时间有限等。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放弃学习的理由。我们要相信,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而且,中年人的丰富阅历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其实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现在有很多适合中年人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比如线上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像中国大学 MOOC,汇聚了众多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涵盖了各个领域,无论是想提升专业技能,还是拓宽知识面,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行业研讨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获取最前沿的信息。阅读专业书籍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它能让我们系统地学习知识,深入理解专业领域的精髓。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知觉醒》等书籍,都能为我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

哎,当人生不在年轻,且行且珍惜吧!

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
建筑芯片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6
最近编辑:21小时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3粉丝 337文章 9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村田再次起诉顺络电子,索赔440万元!

3月17日,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海知识产权法 院送达的两起专利侵权诉讼材料,原告为日本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村田指控顺络电子及关联方上海旭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等行为 ,并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并销毁相关产品。两案索赔金额合计440万元,目前已立案但尚未开庭审理。 资料显示,顺络电子成立于2000年,2007年上市,是专业从事各类片式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磁性器件、微波器件、传感及敏感器件、精密陶瓷四大产业,广泛运用于通信 、消费、汽车电子、工业及控制自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新能源及智能家居等领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顺络电子已成为全球众多知名企业的供应商,目前部分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球小尺寸单片式电感008004已实现量产。 而村田制作所长期占据全球40%以上市场份额,掌握高端叠层电感技术专利壁垒。作为全球电感行业的两大巨头,顺络电子与村田制作所产品阵容、客户群、技术品质等方面均高度重合,双方在电感领域的竞争已全面展开。村田甚至在2023年统合报告书中,将顺络电子列为全球竞争对手之一。 早在去年8月1日,顺络电子就曾收到上海知识产权法 院送达的诉讼材料,村田在上海起 诉顺络电子及上海旭沁电子侵犯其享有的五项发明专利。彼时村田要求两名被告立即停止侵犯行为,包括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销毁库存侵权产品和半成品,删除和销毁相关宣传材料、网络链接或网页,同时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律师费等合理开支及本案诉讼费用,相关案件律师费等合理开支合计人民币250万元及诉讼费用。 对于此前的诉讼,顺络电子表示对原告主张不予认可,并将积极应诉。公司强调一贯尊重知识产权,致力于建设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2023年研发投入3.84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8.92%。截至2023年12月31日,整个集团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专利930项,其中发明专利365项,实用新型专利553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 。 今年3月6日,顺络电子发布公告称,日本村田制作所已撤回(2024)沪73知民初136号诉讼,其余四件专利侵权案件仍在审理中。这一撤诉决定,为持续近两年的中日被动元件专利纷争掀开新篇。据悉,撤诉案件涉及专利“电子部件”(ZL201580012303.8),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另有两项专利经修改权利要求后维持有效,剩余两案因深圳顺络撤回无效请求,结果尚未公布。 此次村田再次起 诉顺络电子,索赔440万元,使得双方的专利纷争再度升级。从村田此前的诉讼策略来看,单案索赔金额集中在一定范围,通过分散诉讼降低企业防御成本,同时试探中国市场专利保护力度。而顺络电子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1.53%至5.05亿元,累计获得专利978项,为应诉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目前,顺络电子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对此次原告主张不予认可,并将积极应诉。由于案件尚未开庭,本次诉讼对当期及未来利润的影响暂无法确定,最终结果以法 院判决为准。此次诉讼后续走向如何,双方专利纷争又将如何演变,都备受行业关注。信息来源于顺络电子公告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