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中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

3天前浏览69

一、双螺母防松

图片


采用双螺线防松,禁止采用图(a)结构,应采用图(b)结构,下面采用扁螺母,上面采用厚螺母,但考虑到下面用扁螺母扳手进不去,无法拧紧,而只能用两个厚螺母结构,如图(c)。



二、两个定位销应有不同长短


图片


大型箱体的组装往往需要设置数只定位销,禁止将所有的定位销都做成一样的高,如图a,因为同时对准数只定位销进行合箱是比较困难的,应该将定位销作成不一样的长短,如图b,合箱时,先对准一个定位销,就容易一些。



三、在齿轮传动中,大,小齿轮的正确配置


图片


为了安装方便和在齿轮的运行守程中不发生阶梯磨损,在一般情况下,应使小齿轮宽比大齿轮宽大5~10mm,如图c,但如果小齿轮是用塑料制造,则小齿轮的齿宽应比大齿轮的齿宽小些,如图d所示,以免在齿轮上磨出凹痕。



四、经常拆装合的螺钉连接


图片


螺钉连接如图a所示,这种连接的特点是螺钉直接拧入被连接的螺纹孔中,不用螺母,结构比较单、紧凑,使用于结构不能采用螺栓连接的所合,螺钉连接不宜用在采力大或经常拆装的场合,如果经常拆装,易使螺纹磨损,可能导致被连接件报废,如果要经常拆装,则可采用双头螺栓连接,如图b,拧入深度为H,当螺孔为钢或者为表钢时,H≈d;当螺孔为铸铁时,H=(1.25~1.5)d,当螺孔为铝合金时,H=(1.5~2.5)d,螺纹孔H1=H+(2~2.5)p(p为螺纹螺距),钻孔深度H2=H1+(0.5~1)d 。



五、高速轴的中间联轴承器


图片


在高带旋转的轴端悬上安装联轴器时,禁止图a结构,应使得悬臂长度尺量减小,悬臂越大,变形和不平衡重量越大,因此,在悬臂端安装联轴器时,除应尺力减轻联轴器的重量外,还应尺量靠近轴承处。



六、小直径的深孔加工


图片


小直径的深孔加工困难,成本高,效率低,禁止在旋转轴上设计深的、小直径的润滑孔,如图a所示,再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开大一些的孔,必要时,应如图b所示,制成不同的直径。

1.考虑不到形位公差

忽视形位公差,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配合不良、功能失效、寿命缩短等问题;例如,如果机械零件的形位公差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装配困难、运动卡滞或产生过大的噪音;

生产工艺的角度来看,忽视形位公差可能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如果不对形位公差进行严格控制,就可能导致刀具磨损加快、机床精度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人在不知道如何标注形位公差时应多问问师兄及有经验的同事,先掌握判断所设计零件是否需要添加形位公差的能力再逐步掌握查询手册法掌握形位公差应该给多少等级的精度;

图片


2.标注尺寸不规范,比如:基准面与基准轴标注混淆

标注尺寸不规范,特别是在工程图纸中将基准面与基准轴的标注混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生产加工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甚至造成生产事故;

绘制工程图纸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尺寸标注,确保基准面和基准轴的标注清晰、准确、规范;

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工程图纸的质量和准确性;

图片


3.标注尺寸基准选择不对,不以安装面为基准导致最终装配出现问题

如下图为例,若两个零件所标尺寸基准选择如左图所示,则可能出现由于外形尺寸的自由公差偏差导致孔位整体偏差;这样就会最终导致两个零件无法装配,标尺寸时应充分考虑所标尺寸的基准选择,减少累计误差导致的最终装配问题;

应优先选择安装面、重要的端面、装配的结合面等作为标注尺寸的基准;

图片

4.设计零件时未考虑工艺槽

很多新人在设计零件时通常不会画出退刀槽,由于对退刀槽的认识不够便容易忽略,其实是很重要的;

比如内外螺纹如果螺纹根部没有设计退刀槽,那么与其配合的螺纹连接件无法拧到与螺纹根部的端面接触,通常容易造成所设计的零件不可用,如下图所示的配合设计时:

图片

在加工高精度安装面及阶梯轴时在轴肩根部需要设计退刀槽,上图即很好的解释了退刀槽的作用,可以使加工道具加工到整个圆柱面;

图片

5.不会写技术要求

新人画图时技术要求通常没有或者只有一句“锐角去毛刺”而很少能够主动加上调制处理、表面处理、及加工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是给识图者(图中零件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看图纸的人)看的,需要站在使用图纸人员的角度,尽量去解释图面无法表达切不易理解的部分内容,辅助识图者更好的理解图纸,理解设计者的初衷;

注意:可以参考以前类似的图纸上,看看上面的技术要求如何标注,其次也可以请教其他人咨询等;

图片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电子传动控制螺栓装配工程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6
最近编辑:3天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85粉丝 69文章 134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打死都不外传的30个机械设计经验

深夜的办公室里,你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反复修改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公差配合是否合理?结构强度是否足够?加工工艺能否实现?这些问题是否也曾让你抓狂?机械设计是一门“细节决定成败”的手艺,许多经验只有踩过坑、熬过夜、被老师傅骂过才能真正领悟。今天,我把自己从业15年积累的30条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这些经验不仅能让你的设计少走弯路,甚至可能帮你省下几十万的试错成本!一、基础原则篇:比公式更重要的“隐性知识”“能用标准件绝不自己画”的铁律案例:某工程师设计了一款非标螺栓,结果采购成本比国标件高3倍,还因交货期延误项目进度。建议:优先选用GB、ISO标准件,特殊需求可在米思米、怡合达等平台找现成方案。公差标注的“三七法则”关键点:70%的配合公差选H7/g6,20%用过渡配合,剩下10%留给必须严苛的场合。血的教训:某设备因轴孔公差过紧导致装配时热胀冷缩卡死,现场用液氮冷却才勉强装上。倒角不是装饰,是保命符隐藏功能:除防止割伤外,0.5mm倒角能让机加工效率提升30%,刀具寿命延长50%。反例:某精密仪器因未倒角产生应力集中,运行3个月后关键部件断裂。螺纹孔深度的“黄金比例”经验值:盲孔深度=螺纹直径×1.5,通孔两端各留2倍螺距的引导段。现场惨案:M6螺纹孔只钻8mm深,结果螺丝拧入时直接顶裂箱体。永远给扳手留足操作空间设计口诀:开口扳手位=扳手厚度×2,活动扳手位+20%余量。尴尬现场:某阀门检修时需要拆掉相邻3个部件才能拧动一颗螺丝。 二、结构设计篇:教科书不会教的“黑科技”防呆设计的3种必杀技不对称定位销:让部件只能以正确方向装配(比如1个Φ5销+1个Φ5.2销)。阶梯式卡槽:像乐高积木一样,错误组合时无法完全卡入。颜色编码:红色接头配红色插座,绿色配绿色,杜绝接反可能。振动设备的“以柔克刚”术绝招:在刚性框架中加入聚氨酯缓冲垫,成本增加5%,寿命提升200%。经典案例:某振动筛改用柔性连接后,轴承更换频率从每月1次降到每年1次。散热片的“作弊式设计”密技:将鳍片根部厚度增加20%,顶部减薄15%,散热效率提升40%。数据支撑:ANSYS热仿真显示温度梯度分布明显优化。避免共振的“土方法”现场应急:在薄板件上粘贴橡胶阻尼块,成本5元/个,噪音直降15分贝。原理:改变结构固有频率,避开激励频率范围。快速拆装的“快拆机关”设计妙招:采用弹簧卡扣+导向斜面,无需工具3秒完成拆卸。应用场景:需要频繁维护的过滤器、传感器等部件。三、工艺与制造篇:车间老师傅的“潜规则”铣削面的“隐形标记”潜规则:在非重要面留0.1mm加工余量,既方便返工又不影响性能。行业暗语:图纸标注“▽▽”实际按“▽▽▽”加工。焊接变形的“预补偿术”秘籍:长焊缝按每米预留0.3mm反向翘曲量。实战数据:某3米长梁焊接后完美达到平面度0.1mm要求。铸造件的“保命圆角”生死线:最小圆角半径≥壁厚×0.3,否则必出裂纹。代价高昂:某泵体因R角不足,首批200件全部报废。钣金折弯的“神秘系数”行业黑话:1mm钢板按0.8mm计算展开长度,2mm按1.7mm计算。验证方法:试折3件后微调系数。表面处理的“偷懒绝招”潜规则:非外观面统一标注“表面发黑”,比指定工艺省30%成本。风险提示:关键摩擦面仍需硬质氧化或镀铬。四、材料与成本篇:省1块钱比赚1块钱更重要“以塑代钢”的暴利机会案例:某承载100kg的支架改用玻纤增强尼龙,单件成本从80元降至12元。关键点:用SolidWorks Simulation验证刚度是否达标。库存材料的“变废为宝”妙招:用Φ32管材代替Φ30实心轴,强度相当但重量减轻60%。前提条件:需校核临界转速和抗弯截面模量。热处理工艺的“精准狙击”省钱诀窍:仅对齿轮啮合面做高频淬火,比整体淬火省50%费用。检测方法:用显微硬度计检查硬化层深度。润滑设计的“终身免维护”陷阱真相:号称终身免维护的密封轴承,实际寿命只有标称值的30%。保命建议:关键部位保留注油孔,哪怕只是心理安慰。运输成本的“隐藏杀手”冷知识:设备宽度超过2.5米需申请超限运输,费用暴涨5倍。破解法:采用分体式设计,现场螺栓连接。五、安全与可靠性篇:会要人命的细节旋转部件的“死亡禁区”血泪教训:某风机护罩网孔过大,维修工手指被切断。强制标准:防护网孔径≤10mm,且与旋转件距离≥50mm。紧急停止的“双保险”原则必装配置:蘑菇头急停按钮+拉线开关,两者电气互锁。司法案例:某工厂因单急停装置失效被判赔偿300万。起重吊耳的“死亡角度”致命错误:45°斜拉时承载力直降30%。正确做法:吊耳设计垂直受力,附加侧向防摆限位。气压管道的“定时炸弹”行业惨案:某气动系统未装安全阀,接头锈蚀后爆炸击穿屋顶。强制措施:每台气罐必须串联爆破片+安全阀。逃生通道的“生命线”设计法规盲区:设备检修门必须能从内部单手开启,且开门力≤70N。测试方法:戴厚手套模拟紧急状态操作。六、沟通与协作篇:搞定人的艺术图纸标注的“傻瓜原则”黄金准则:让车间技工不打电话问设计师就能看懂。反面教材:某复杂尺寸链标注,导致加工件全部超差。供应商谈判的“心理战”杀手锏:要求提供原材料进货单复印件,成本直降15%。底层逻辑:90%机加工厂会在材料费上加价30%。跨部门协作的“黑话手册”电气工程师说“干扰大”=你的设备没接地采购说“交期长”=你选的供应商没给回扣老板说“要有格局”=现在不想给你加薪生存指南:验收报告的“免责条款”自保秘诀:在验收单上加“设备运行环境超出设计要求时,本协议自动失效”。经典案例:某设备在东北-30℃环境故障,因有免责条款避免百万索赔。知识管理的“狡兔三窟”保命策略:核心图纸存三处——公司服务器、加密U盘、家里NAS。行业悲剧:某工程师离职前删光图纸,公司直接损失千万订单。结语: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敬畏之心这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或许能让你的设计少走10年弯路。但请永远记住:不要迷信经验——新材料新工艺每年都在颠覆传统认知不要轻视标准——每一条GB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不要闭门造车——多下车间、多摸样机、多和老师傅抽烟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文案来源:时光排版编辑:时光图片来源:互联网(未找到版权归属,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