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第四强度: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基础

17天前浏览541
       第四强度理论是评估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屈服行为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形状改变比能并将其与材料的屈服强度进行比较,工程师可以评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度。该理论适用于塑性材料,如低碳钢等,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土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1. 第四强度理论的理论基础

       第四强度理论,又称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或最大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米泽斯屈服条件),是基于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屈服破坏机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材料的屈服破坏主要由形状改变比能引起,而不是由体积改变比能引起 。这一理论适用于塑性材料,如低碳钢等,这些材料在拉伸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 。

2. 第四强度理论的公式及参数含义

       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形状改变比能      可以表示为:    其中:

  •      、       和        是主应力,按代数值大小排序。
  •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
  •       是材料的泊松比 。

材料的屈服条件为:    其中,     是材料在单向拉伸状态下的屈服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相当应力      来表示:    并要求     ,以确保材料不发生屈服 。

3. 第四强度理论的概念

       第四强度理论的核心是形状改变比能。该理论认为,当材料中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其单向拉伸屈服时的极限值时,材料就会发生屈服破坏 。这一理论适用于塑性材料,如低碳钢等,这些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主要表现为塑性变形 。

来源:TodayCAEer
理论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3-14
最近编辑:17天前
TodayCAEer
本科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4粉丝 80文章 309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