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于Hypermesh+Ansys+Ncode的应力疲劳分析

1月前浏览1038
应力疲劳是指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由于周期性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而引起的疲劳失效。实际应用中,首先应根据载荷谱进行应力分析,确定应力集中部位和局部应力应变,再为材料设置S-N疲劳曲线,应用损伤累积理论计算累积损伤,最后评估寿命。本文以车下设备安装梁为研究对象,从有限元建模开始,详细介绍应力疲劳分析流程。由于疲劳分析是在Ncode软件中进行,考虑到Ansys软件与Ncode有良好的接口关系,所以应力分析在Ansys中进行,有限元前处理在Hypermesh中进行。
车下设备安装梁承受三向振动冲击

第一部分:建立有限元模型(在Hypermesh中进行)

(1)划分网格。把母材和焊缝放在不同的组件中。一般选取离焊接处5-10mm的单元作为焊缝区。

焊缝单元的选取

(2)设置单元类型和属性。这两处与传统有限元计算时设置一样,无需区分母材和焊缝。

设置单元类型与属性

(3)设置材料。该模型中需要设置4种材料:钢母材、铝母材、钢焊缝、铝焊缝,其中钢母材和钢焊缝设置同样的材料参数,铝母材和铝焊缝设置同样的材料参数。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Ncode中为母材和焊缝设置具有不一样的S-N曲线材料。

设置材料

(4)施加约束、载荷。约束点用rigid单元抓点,载荷施加点用rbe3抓点。这两种1D单元都无需设置单元类型、属性和材料。

设置约束和载荷

(5)设置载荷步。Step1是约束和Z1载荷的集 合,Step2是约束和Z2载荷的集 合,Step3是约束和X1载荷的集 合,依次类推,共有6个载荷步。每个载荷步也都考虑了重力。

设置载荷步

(6)导出可用于Ansys计算的cdb文件。  

导出cdb文件

第二部分:计算应力结果(在Ansys中进行)  

(7)打开Ansys软件,File>Read Input from,选择步骤(6)生成的cdb文件,导入完成之后,plot>Elements,显示导入的模型。  

导入cdb文件  

(8)设置分析类型,选择“Static”。设置分析步。选择Step1-Step2。在步骤(5)中,Step1-Step2是同一个方向的正负载荷,计算出来的应力是这个循环(正-负)下的。点击“OK”完成计算。

设置分析步
 

(9)查询计算结果。Step1Step2的计算结果分别为下图。  

10 计算结果

(10)查看工作目录,已生成了rst文件,该文件后续需要导入Ncode软件进行疲劳分析。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rst文件要导入Ncode中,所以Ansys的版本不能高于Ncode版本。Ncode2018能识别Ansys2015生成的文件,但是能识别Ansys2022生成的文件。

(11)重复步骤(8)-步骤(9),可得到其余两方向的rst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x方向的rst文件时,选择Step3- Step4,在计算y方向的rst文件时,选择Step5- Step6,这块是和Hypermesh中设置的载荷步有关。

11 设置其余两个方向的分析步

第三部分:评估疲劳寿命(在Ncode中进行)  

(12)打开Ncode软件,把单个方向的rst文件拖入至工作区,会自动生成一个FEInput模块。   

12 导入rst文件

右单击该模块,选择“属性”>FE Display>Groups,选择Material,选择在Hypermesh中设置的4种材料(MAT_0ncode生成的,没有用,不选择)  

13 以材料类型显示模型

(13)在右侧的“DesignLife”中选择“SN CAE Fatigue”,拖入工作区,并和FEInput模块连起来。右键单击该模块,选择“Edit Material Mapping”,进入界面后,分别为钢母材、铝母材、钢焊缝、铝焊缝材料赋予材料的疲劳属性(母材也有疲劳属性)。选择相应材料,点击箭头就可以指定材料。如果所有的材料都不满足,可以通过“Generate”自己设置。设置完成后,单击“OK”退出。  

14 为母材和焊缝处设置疲劳属性

再一次右键单击该模块,选择“Edit Load Mapping”,进入界面后,Loading Type选择“Time Step”,设置完成后,单击“OK”退出。  

15 设置载荷属性  

(14) 右键单击“SN CAE Fatigue”模块,选择“属性”,设置单元应力、单位、应力修正方法等等。

16 设置疲劳分析属性

(15) 在右侧的“DesignLife”中选择“FE Display”模块,拖入工作区,并和“SN CAE Fatigue”模块连起来,同时在右侧的“显示”中选择“DataValues Display”模块,也和“SN CAE Fatigue”模块连起来。单击“运行”键,计算结果就显示出来了。从图中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到损伤较大的部位。

17 损伤因子分布图
最大化“DataValues Display”模块,默认情况下,是按循环次数由低向高排列,并给出单元号,选择“Export”,可以导出结果。

18 数据导出  

这样就得到了单个方向的损伤,按照以上步骤也可以得到其余两个方向的损伤。如果要得到三个方向总的损伤,则每个节点的三个方向损伤加起来就可以了,这样设备安装梁总的寿命(循环次数)等于1/总损伤。


来源:CAE与Dynamics学习之友
HyperMesh振动疲劳焊接理论GID材料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3-14
最近编辑:1月前
CAE与Dynamics学习之友
博士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获赞 31粉丝 80文章 3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基于Abaqus的解析刚体、离散刚体、刚体约束的区别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本文利用Abaqus中的CEL方法,通过耦合Eulerian网格和Lagrangian粒子模拟了小球入水问题。建模包括创建部件、设置材料属性、定义分析步、划分网格、设置接触、加载及边界条件、指派初始欧拉域等。计算结果通过选择“EVF_VOID”查看方式,展示了小球入水的全过程。1前言如果模型中某个部件的刚度远远大于其他部件,其变形远远小于其他部件,就可以将其定义为刚体部件。在分析过程中刚体部件不发生变形,而只发生整体的平动和转动。将部件定义为刚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计算效率,使分析更容易收敛。在Abaqus中,有三种刚体形式:解析刚体、离散刚体和刚体约束,在设置过程中,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呢?本文以铁球跌落试验为例(把地面当做刚性,铁球当做弹性体)来说明以上三种刚体的使用方法及其它们的区别。2解析刚体解析刚体其实就是用几何的形状表示刚体,主要是由直线、圆弧等具有简单几何关系的曲线构成,易于建模,不用划分网格。(1)建立模型建立三维解析刚体及参考点,按图1设置。图1解析刚体的建立由图1可知,虽然我们选择创建三维的解析刚体,但是呈现的只是一层壳,在壳的中间建立一个参考点,这个参考点的状态就可以表示整个壳的状态。按照常规方法创建三维弹性铁球实体,见图2。图2弹性铁球的建立(2)赋予材料属性按图3设置铁球材料属性,注意在使用显式积分算法时,要使用到材料密度。图3铁球材料属性对于解析刚体,无需赋予材料属性。(3)模型装配装配后,使铁球最底端距离地面10mm,见图4。图4模型装配(4)设置分析步一般来说,碰撞问题都是使用显式积分算法,时间长度设为0.003s。图5设置分析步(5)设置接触设置接触属性之前,需要把这个解析刚体设置为一个接触面,否则的话会弹出如图6的提示。图6提示内容退出以上提示后,通过选择解析刚体,把其定义成一个接触面,如图7所示。图7把解析刚体定义为一个接触面按默认设置接触属性,见图8。图8接触属性的设置使用显式通用接触定义相互作用,见图9。图9接触的设置(6)设置载荷按图10、图11、图12分别设置重力加速度、地面约束、铁球的初始速度。图10设置重力加速度图11对解析刚体进行全约束图12设置铁球初始速度(7)网格划分使用四面体网格划分球体。解析刚体不需要划分网格,见图13。图13划分网格后的模型(8)提交计算图14t=2.1e-3时铁球的受力3离散刚体离散刚体则是用离散的单元来表示刚体,离散刚体部件可以是任意的几何形状,可以为其添加Part模块中的各种特征,需要划分网格。为了节省篇幅,只列出与解析刚体设置不一样的地方。(1)建立模型建立三维离散刚体,按图15设置。图15离散刚体模型的建立和解析刚体一样,也不需要给离散刚体赋予材料属性。(2)模型装配在装配离散刚体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抽壳”(解析刚体不需要“抽壳”,其本身就是壳),否则的话会弹出如图16的提示。图16离散刚体未“抽壳”,无法装配关闭提示后,切换到“部件”模块,对离散刚体抽壳,见图17。图17离散刚体“抽壳”“抽壳”后,在左边的模型树上显示,见图18。图18离散刚体“抽壳”后模型树的显示添加参考点,用这个点来表示整个离散刚体的状态,见图19。图19在离散刚体上添加参考点“抽壳”后,再次进入装配模块进行模型组装,见图20。图20模型装配组装完成后,按解析刚体的设置方法设置分析步、设置接触、设置载荷,网格划分,注意:需要对离散刚体进行网格划分(这一点与解析刚体不一样),见图21。图21网格划分后的模型提交计算,同样查看当t=2.1e-3时铁球所受应力,见图22。图22t=2.1e-3时铁球的受力4刚体约束在对部件进行刚体约束之前,按常规方法对地面、铁球都按三维弹性体建模,见图23。图23对地面按弹性体建模不仅对铁球赋予材料属性,还需要对地面赋予材料属性(注意:解析刚体、离散刚体都不需要赋予材料属性),见图24,图24对地面赋予材料属性按以上相同的设置方法设置分析步、设置载荷,但是需要有额外的一步:在“相互作用”模块对地面设置刚体约束,见图25。图25对地面进行刚体约束同时,也需要对地面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划分后模型见图26。图26网格划分后的模型提交计算,同样查看当t=2.1e-3时铁球所受应力,见图27。图27t=2.1e-3时铁球的受力5总结以上较为详细介绍了解析刚体、离散刚体和刚体约束的设置方法,为了便于理解,特列出表1,对它们在建模过程中的差异点进行汇总,方便对比。来源:CAE与Dynamics学习之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