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仿真案例143:IEC 61000-4-5线缆浪涌耦合仿真(一)——共模浪涌

1月前浏览810

作者 | Zhou Ming

在前期仿真案例CST 防雷电路(一)——风卷江湖雨暗村中,我们给小伙伴们介绍了符合IEC 61000-4-5标准的组合波浪涌发生器模型。在本案例中,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是线缆之间的浪涌干扰,这种干扰通常是以场的形式传播,因此在创建3D模型时,线缆的类型、长度、距离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符合浪涌测试标准及实测场景的布置要求。  

  • 共模浪涌仿真的3D 建模

CST提供了两种仿真方法:方法一,在Cable studio中创建Cable模型,利用T-solver计算S参数,然后在电路中添加浪涌激励信号;方法二,利用Create 3D Cable功能,把Cable模型转换成实体,在MWS中利用F-solver计算S参数,然后在电路中添加浪涌激励信号。具体做法如下:  

CST cable studio +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 DC屏蔽线 和低压非屏蔽信号线全部用cable studio创建,浪涌信号从DC屏蔽线的芯线注入,监控非屏蔽信号线上耦合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full 3D + 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DC屏蔽线 和低压非屏蔽信号线全部转成3D模型,浪涌信号从DC屏蔽线的芯线注入,监控非屏蔽信号线上耦合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 网格及求解器设置    

针对方法一,采用Cable Studio创建线缆的模型,要特别关注2DTL)网格及T求解器设置。以下是一些关键设置点: Search distance for coupling of different cable bundles”的值必须大于Cable bundle之间的距离,Mesh type选择standard  

点击show mesh对网格进行检查,确保两个cable bundle出现在同一个截面上。  

点击时域FIT求解器,为了确保仿真精度,energy要设置-50dB以下,点击Acceleration设置GPU加速可以极大提升仿真效率。

针对方法二,由于线缆采用实体建模,因此3D用频域F求解器,网格及求解器设置如下。  

  • 共模浪涌仿真的电路模型    

在创建电路模型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解读IEC61000-4-5标准上对测试的要求。浪涌信号通过CDN网络注入EUT设备,差模(line  to line)和共模(line to ground)有不同的耦合阻抗(Coupling impedance)。  

本案例中,我们搭建的共模浪涌电路模型如下所示。接下来介绍两种方法在电路设置中的关键点。  

针对方法一,Simulation model选择Standard model,这种模式适合纯cable之间的仿真,周围金属是理想的参考。  

针对方法二,full 3D仿真适合更复杂的耦合场景,精度要更高,但是对于过于复杂的cable可能会导致网格数量较大。Vector  Fitting默认选择Built-in,如果线缆过于复杂建议选择IDEM。本案例中我们选择Built-in

接下来进入Trans task设置,仿真时间建议大于200us,点击update开始运行。  

  • 共模浪涌仿真结果    

我们首先对比下DC屏蔽线P1位置的浪涌电压和电流信号,可以看出两种方法一致性非常好。  

再看看被 干扰信号线P3上耦合的电压和电流信号,同样获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有用,请点赞、收藏、在看或赞赏,分享给更多朋友了解和关注我们。


来源:CST电磁兼容性仿真
电路C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3-14
最近编辑:1月前
希格斯玻色子
知识就是力量
获赞 76粉丝 146文章 108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