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二章燃料电池的热力学中的能斯特方程(2-25)可知,反应气的压力越高,电压就越高,说明电池的性能越好;
根据第三章燃料电池的动力学中的内容可知:
活化极化下压损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式(3-28),交换电流密度越高,压损就会越小,又根据电流密度定义的方程式(3-18)可知,电流密度与反应气的浓度成正比,同时浓度与压力也成正比,综合可得压力越高,活化极化下的压损就越小,说明电池性能越好;
极限电流密度定义的方程式(3-32),极限电流密度与反应气的浓度成正比,又如前文所讲,极限电流密度越大,浓差极化下的压损越小,综合可得,压力越大,浓差极化下的压损越小,说明电池性能越好。
总结热力学和动力学来说,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压力可以改善电池性能。
但是,当燃料电池的工作压力增大时,一方面增大了电堆密封性的难度,另一方面增大了空压机的能耗,同时可能会使氢气瓶输出压力也需要相应提高,这就要求氢气瓶的压力等级能够与之匹配。
由于从电堆的入口到出口存在着复杂而细小的通道,从而对氢气和氧气产生很大的阻力,所以在出口处会引起不可避免的压降,即入口与出口存在压差。这种压差会造成电池内部的压力不均匀,从而影响性能。
根据流体力学的知识可知,当入口压力增大时,流速就会增加,根据范宁公式可知,压降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当压力增大时,入口与出口的压差就越大,这样电池的内部压力不均匀性就更差,电池的性能就越差。
压差并不是越小越好,压差为流体提供了流动的动力,压差小会造成气体供应不足,降低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综合一下工作压力的影响,对于燃料电池来说,存在一个最优的工作压力,这个最优压力需要综合很多因素而定。
9-6-1定义
燃料电池中的湿度,指的是相对湿度,有相对就有绝对,其实湿度一般泛指的就是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绝对湿度反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含量,是一个绝对值。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含量与同温度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含量的百分比,用符号RH 表示,它衡量的是水蒸气接近饱和的程度,是一个相对值。
根据理想气体方程可知,水蒸气密度与水蒸气压力成正比关系,所以,相对湿度还是水蒸气局部压力与饱和压力之比。
9-6-2 湿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对于绝对湿度来讲,与温度/压力的关系比较单纯,都是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但是对于相对湿度来讲,因为涉及到两个参数(实际含量/饱和含量、局部压力/饱和压力),所以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就比较复杂。
温度与水蒸气饱和压力/局部压力均呈正相关关系,此时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饱和压力/局部压力二者的变化程度;
如果温度不变,饱和水汽压也不变,压力增大时,实际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升高;压力减小时,实际水汽压减小,相对湿度会降低。
9-6-3 露点温度
燃料电池中,湿气的状态由温度和相对湿度,或温度和露点温度决定。
露点温度,简单理解就是,露水产生的时间点上的温度。
从定义上看,露水的产生一般由不饱和到饱和,温度由高到低,所以,露点温度越高,就说明露水越容易产生,露点温度越低,就说明露水越难产生。
在燃料电池中,如果露点温度过高,接近于工作温度,那么电池容易发生水淹;如果露点温度过低,与工作温度相差较大,那么质子交换膜就会比较干燥。
露点温度与相对湿度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可以根据Magnus-Tetens(马格努斯 - 特滕斯)公式来相互推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