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最新技术!邵阳老乡率团队让锂电池“起死回生”!

2小时前浏览5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

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彭慧胜/高悦团队

提供了全新路径

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

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

以“打一针”的方式

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

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

实现容量恢复

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

2月13日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图片


科研团队发现锂电池衰减

和人类生病一样

只要对电池进行精准

原位无损的锂离子补充

就能延长其寿命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  

 

科研团队成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表示,经过对电池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和大量实验验证,团队提出大胆设想——设计锂载体分子,将其注射进电池,对电池中的锂离子进行单独管控。


图片


据介绍,锂载体分子需具备严格且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这种分子机制此前未见报道先例,无法依靠理论和经验进行设计。为此,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化学信息学,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引入有机化学、电化学、材料工程技术方面大量关联性质,构建数据库,并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分子推荐和预测,最终成功获得了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


图片


合成这种分子后,团队验证了其符合各种严苛的性能要求,且成本低、易合成,和各类电池活性材料、电解液等有良好的兼容性。通过在真实锂电池器件上的实验证明,新技术可使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普遍的500至2000圈提升到12000至60000圈。


图片        


彭慧胜,1976年生,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塘田市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系主任。


彭慧胜于1999年获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学士学位;2003年获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硕士学位;2006年10月获美国杜兰大学化工系博士学位;2006年—2008年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Director's Fellow;2008年10月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和高分子科学系教授;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入选上海领军人才;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领军人才。2019年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慧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文章来源于邵阳日报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化学理论材料人工智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25
最近编辑:2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3粉丝 187文章 223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欧阳明高:未来两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成主要技术路线!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升级版本,被视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2025年至2027年,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成为主要技术路线。”2月15日,在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就当前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及应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欧阳明高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比能量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相比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升级版本,被视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理想状态下,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等显著优势,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材料体系发展阶段。”欧阳明高分析道。欧阳明高认为,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方面,目前众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小批量供应能力,需要重点攻克大规模生产工艺,目前全固态电池的主体电解质逐渐聚焦于硫化物的技术路线,包括丰田、本田等外资车企,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等中国企业。最后,欧阳明高指出,以200~300Wh/kg的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发展目标,2025年至2027年,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成为主要技术路线。“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全固态电池的技术体系。”欧阳明高补充道。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圣杯”。在技术路线方面,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固态电池主要可以划分为聚合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和卤化物电解质等技术路线。其中,硫化物电解质因具备卓越的导电性能、高能量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备受业界人士关注,被认为是固态电解质中最具潜力的一种。近年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全力推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关键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研发的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目前正在规划一条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动工建设。中试线运行顺利后,2026年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还会建设一个千吨级的量产线。资料显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科研及产业化团队与宜宾市政府共建的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公司落户于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并于2020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欧阳明高院士及其团队长期聚焦电池安全研究与新型电池开发,包括被动安全、主动安全以及本征安全研究,并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和装配流程方面取得了进展。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