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1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

3小时前浏览5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2月18日 星期二


导语丨mybattery

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环比下降48.6%,同比增长20.1%。

2月17日消息,中汽协发布1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

新能源车方面,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量63.5万辆,同比增长29.7%,销量57.4万辆,同比增长29.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38万辆,同比增长27.8%,销量37万辆,同比增长30%。

据中汽协分析,1月,尽管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

图片    

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 环比增长12.6%

图片    
   
   
   


就销量数据来看,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环比下降45.8%,同比增长26.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75.6万辆,环比下降45.7%,同比增长25.9%;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7万辆,环比下降46.7%,同比增长31.4%。

1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0.6%;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3.5%;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7.3%。

新能源乘用车中,1月,各级别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和B级,累计销量分别为26.8万辆和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9%和0.8%。B级电动化趋势明显,C级和D级电动化引领消费升级,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持续快速发展,促进高端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大幅增加。

就价格区间来看,1月,新能源乘用车中,20-25万元、30-50万价格区间销量同比下降,其他价格区间销量均呈正增长。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5-20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22.4万辆,同比增长21.4%。

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0.3万辆,同比增长32.3%,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5.1%,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49.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4万辆,环比增长15.4%,同比增长46.2%;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7万辆,环比下降25.9%,同比增长2.1倍。

具体来看,1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增长20.4%,同比增长22%;插混汽车出口5万辆,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1.7倍。

图片    

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 出口量超11GWh

图片    
   
   
   


同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产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7.8GWh,环比下降13.4%,同比增长63.2%。

销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80.4GWh,环比下降36.5%,同比增长40.8%。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2.9GWh,占总销量78.3%,环比下降34.7%,同比增长24.6%;其他电池销量为17.5GWh,占总销量21.7%,环比下降42.1%,同比增长163.6%。

出口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7.5GWh,环比下降20.1%,同比增长67.1%。合计出口占当月销量21.7%。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1.1GWh,占总出口量63.7%,环比下降14.2,同比增长9.1%;其他电池出口量为6.3GWh,占总出口量36.3%,环比下降28.8%,同比大幅增长。

装车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环比下降48.6%,同比增长20.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5GWh,占总装车量22.1%,环比下降40.4%,同比下降3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30.2GWh,占总装车量77.9%,环比下降50.5%,同比增长53.5%。

按车型划分来看,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带电量48.5kWh,环比下降1.9%,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53.3kWh和26.7kWh,环比分别下降6.3%和增长10.7%。

按能量密度来看,1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125Wh/kg以下、125(含)-140Wh/kg、140(含)-160Wh/kg和160Wh/kg及以上车型产量分别为0.6万辆、30.7万辆、12.0万辆和4.9万辆,占比分别为1.2%、63.7%、25.0%和10.2%。

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3.6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0.6万吨;负极材料12.5万吨;隔膜16.2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1.7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11.3万吨。

图片    

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 桩车增量比1:2

图片    
   
   
   


另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运行情况方面,2025年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同比上升49.5%。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18.1万台,同比增长222.5%,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1.4万台,同比上升2.9%。

截至2025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21.3万台,同比上升49.1%。

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方面,2025年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9.5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于我的电池网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新能源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25
最近编辑:3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3粉丝 187文章 224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曝比亚迪固态电池最新进展!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2月17日 星期一2月15日,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目前整个固态电池处于逐步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前期,预计在2030年左右应该会有比较稳定的商业化应用,国内特别是2024年,大量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都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也发布了量产计划,基本上整个发展计划跟国外实现了同步。孙华军还表示,从长期的发展的角度看,经过测算,规模化之后,固液电池可以接近于同价,液态的三元电池跟固态的三元电池,理论上是可以做到固液同价。他认为,产品力还要综合的去看,车上面的电池,寿命也好,充电也好,其实功率性能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核心还是充电。把活性物质占比提高,把电解质的用量大幅度降低,是从设计上保证成本低的因素。孙华军认为,目前虽然技术上国内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日本韩国一些企业,但相信国内庞大的研发实力,加上国家战略引导,发展应该会非常快。他透露,比亚迪预计在2027年左右可能会启动一些批量的示范装车应用,真正大规模应用可能还是在2030年之后。固态电池技术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其核心优势在于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双重突破。目前,量产的“固态电池”多为半固态技术(液态电解质占比<5%)。半固态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并逐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例如: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半固态)已实现量产,计划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蜂巢能源、冠盛股份等企业也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专利并启动产线建设,部分产品已进入中试或交付阶段.全固态电池(完全无液态电解质)被视为颠覆性技术,但其量产仍处于核心技术突破阶段:国内车企: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长安汽车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上汽集团计划2026年四季度正式量产全固态电池。国际车企:丰田计划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续航1200公里。本田计划2025年试生产全固态电池,并在今后几年销售的新车中搭载。宝马计划2025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原型车,2030年全面量产。尽管固态电池优势显著,但仍面临技术挑战和成本问题:如低温衰减问题:在-20℃环境下,固态电池电量衰减可达25%,北方用户冬季续航缩水明显。又如成本高昂: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成本超25万元,是普通电池的3倍,导致整车售价上浮8-10万元。还有充电基建不足:全国仅12%超充桩支持800V高压,车企自建超充站成突围关键。固态电池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渡期,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初步商业化,而全固态电池仍需攻克成本和技术难题。2025年成为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要节点,国内外车企和电池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未来3-5年,技术验证与规模化降本将是决定其市场渗透率的关键。此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经济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迫切,固态电池可能优先在此类场景商业化。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