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GJB15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介绍

3小时前浏览2

1. 标准背景与意义      

     

GJB150A-2009是中国国家军用标准,全称为《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于2009年发布并实施,替代了此前的GJB150-1986版本。该标准规范了军用装备在实验室模拟环境条件下的试验方法,旨在验证装备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为装备设计改进、质量控制和定型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其内容与国际标准(如MIL-STD-810)接轨,同时结合我国军用装备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国防和工程应用价值。


     
     

     

2.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陆、海、空、天等军用装备的研制、生产及验收阶段,涵盖各类电子设备、机械装置、武器系统等。通过模拟装备在全寿命周期中可能遭遇的自然环境和诱发环境条件,评估其性能稳定性与失效模式。


     
     

     

3. 标准内容      

     

GJB150A-2009标准由28个部分组成,涵盖了多种环境试验项目,主要包括:
温度试验: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冲击试验等,用于评估装备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
湿度试验:如湿热试验、盐雾试验,用于测试装备在潮湿环境下的耐腐蚀性。
机械环境试验:包括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碰撞试验等,用于评估装备在机械应力下的结构强度和功能稳定性。
气候环境试验:如砂尘试验、雨淋试验、霉菌试验,用于测试装备在风沙、雨雪、霉菌等气候环境下的防护性能。
其他专项试验:如爆炸性大气试验、酸性大气试验、舰船冲击试验等,针对特定环境条件进行的测试。


     
     


     

4. 标准目录 


     

GJB15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包含28个部分,以下是具体的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JB 150.1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JB 150.2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GJB 150.3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温试验

GJB 150.4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 150.5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5部分:温度冲击试验

GJB 150.7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7部分:太阳辐射试验

GJB 150.8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8部分:淋雨试验

GJB 150.9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9部分:湿热试验

GJB 150.10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0部分:霉菌试验

GJB 150.11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盐雾试验

GJB 150.12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2部分:砂尘试验

GJB 150.13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3部分:爆炸性大气试验

GJB 150.14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浸渍试验

GJB 150.15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加速度试验

GJB 150.16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6部分:振动试验

GJB 150.17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7部分:噪声试验

GJB 150.18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8部分:冲击试验

GJB 150.20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0部分:炮击振动试验

GJB 150.21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1部分:风压试验

GJB 150.22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2部分:积冰/冻雨试验

GJB 150.23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3部分:倾钭摇摆试验

GJB 150.24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4部分:温度-湿度-振动-高度试验

GJB 150.25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5部分:振动-噪声-温度试验

GJB 150.26-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6部分:流体污染试验

GJB 150.27-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7部分:爆炸分离冲击试验

GJB 150.28-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8部分:酸性大气试验

GJB 150.29-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9部分:弹道冲击试验

GJB 150.30-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0部分:舰船冲击试验【1】

注【1】GJB 150A-2009 将舰船冲击试验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试验方法(即 GJB 150.30 舰船冲击试验)。但是,由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冲击试验存在一定的争议,至今未发布,目前舰船冲击仍沿用 GJB 150.18- 1986 中的试验十进行。(参考:沈佳琪,舰船装备冲击试验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环境试验,2022.4:21-23)

来源:一起CAE吧
振动碰撞通用电子爆炸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25
最近编辑:3小时前
侠客烟雨
硕士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获赞 111粉丝 111文章 15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一口气了解CAE产业链全景,附产业相关政策

作为在CAE行业17年的老兵,我们接触很多CAE行业者,每个人对于CAE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想和大家聊一聊CAE产业链,这是一篇全景产业链分析,包括CAE上中下游及相关政策。01还是老规矩,先说一下概念:CAE,英文全称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复杂工程及产品结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性能的工程,可以将其归类于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范畴。该软件融合了物理学、数学、工程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算法和技术,具备跨学科广泛、模型构建复杂等特点。通过CAE技术的应用,原本繁琐复杂的工程分析问题得以简化,复杂的过程得以层次化呈现,从而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避免了低效、容易忽视的细节,这使得工程分析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那么,CAE产业链结构是怎样的?产业将会有哪些趋势变化?此外,产业发展中还会有哪些政策?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将对CAE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链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剖析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02CAE产业链结构CAE行业由上游的CAE软件开发基础设施、中游的CAE软件开发及应用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组成。 上游是基础软件供应商,主要由软件求解器、基础软件产品以及硬件设备组成。可以说上游的求解器是CAE软件的核心,求解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CAE软件的水平,但是求解器也是所有国内CAE厂商面前最大的拦路虎,目前基本被国外巨头垄断。近几年、国内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具备完全自主可控的CAE软件,如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的HAJIF、YIDOYU、VEP和COMPASS、中科院FEPG、上市公司中望、索辰等,但是普遍体量较小,应用领域较窄。中游软件开发及应用主要包括CAE软件开发/二次开发以及CAE咨询、CAE培训等。其主要就是服务下游客户,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特点,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就如我们元王是属于CAE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与上游软件商进行合作,销售CAE软件给下游客户、提供二次开发、CAE咨询等服务。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是电子电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行业。CAE仿真分析在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效率、降低成本、缩减产品开发周期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对于下游企业来说,CAE仿真已经成为研发设计端重要的一环,无论是自己组建CAE团队还是CAE咨询外包等,都能给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端带来质的提升。03CAE产业发展趋势3.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CAE软件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例如,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CAE软件市场规模约为9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9.2%。中国市场规模:中国CAE软件行业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CAE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增速有望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2 技术创新与融合AI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AE软件将更加智能化、AI自动化。未来,CAE软件将能够自动进行模型建立、计算和优化,减少人为干预的需要,从而提高仿真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与新技术融合:CAE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将推动CAE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使其在产品设计、优化和仿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3.3 应用领域拓展传统领域深化应用:CAE软件在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将继续深化。这些领域对产品设计、性能优化和仿真分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CAE软件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新兴领域拓展:随着新能源、机器人等行业崛起,CAE技术将逐渐拓展至这些领域。例如,在新能源领域,CAE软件可以用于电池包的热管理、结构强度分析等方面。3.4 产业链协同发展上下游紧密协同:CAE产业链上下游将实现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上游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将不断升级和完善,为CAE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将不断推动CAE软件的创新和发展。产业链整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CAE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CAE产业的快速发展。04产业相关政策最近几年,面对海外技术卡脖子,国内自主创新意识加强,智能制造、工业4.0、新质生产力等助推行业发展。我国工业软件行业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工业软件行业发展与创新,为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序号文件部门时间内容1《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10数智设备和软件普及推广工程将推广一批高水平“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较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大型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9工业软件方面,重点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相关软件。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6推动工业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出台工业软件替代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到2027年,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800家。4《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5奋力将工业软件打造为南京的优势新赛道,提出到2028年,力争工业软件实现跨越式增长,工业软件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重点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型工业操作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计算机辅助工程、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软件门类;在钢铁、石化、电子、装备、能源、航空六大关键行业,实施100项以上自主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打造全国知名工业软件企业5家以上,亿元以上工业软件企业超100家。5《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国务院2024.4提出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这将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哑”设备改造,广泛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控制、智能物流、传感与检测等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加速“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全域、全链、全环节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6《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务院2024.3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以上仅列出部分城市工业软件相关产业政策文件,如需了解更多,可进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网站详细了解。CAE软件只是工业软件中的一个分支,随着企业对研发设计端的越来越重视,CAE软件无论是在企业端,还是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等,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来源:一起CAE吧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