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氢胜柴油?为什么这种发动机技术正在推动重型车辆的未来

1天前浏览7

消息来源:https://www.hydrogenfuelnews.com/hydrogen-heavy-duty-vehicles/8569666/


马 勒动力总成推进重型氢燃烧技术开发

马 勒动力总成进入重型氢内燃机的测试和标定阶段,向更绿色的未来迈出了重要一步。由英国高级推进中心 (APC) 资助的 980 万英镑的 Cavendish 项目专注于运输行业的脱碳,旨在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解锁快速上市的解决方案。下面将仔细介绍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它为何重要,以及它对未来道路的意义。

氢气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

氢内燃机,也称为 H2-ICE,旨在取代重型车辆中使用的传统柴油发动机。与柴油不同,氢气燃烧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会排放有害的 CO2。相反,它依赖于燃烧氢气,氢气产生水蒸气作为其主要副产品。

马 勒动力总成正在利用其在替代燃料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改进这项前景广阔的技术。其方法的核心是开发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以处理氢气的独特特性。氢气作为一种轻质燃料,需要精确处理以确保安全高效的燃烧。马 勒在涡轮增压技术和监控系统方面的进步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

Element2 交付 - Engine Tech 和氢能内燃机

Element2 交付 – 图片来源:马 勒

他们的北安普顿工厂在该计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设施配备了能够处理 900 千瓦和 4,000 牛顿扭矩的大容量测功机,已准备好模拟重型发动机在道路上面临的苛刻条件。实时安全系统和持续的氢气供应确保测试可以不间断地进行。

在现有基础设施上构建

氢燃烧技术之所以脱颖而出,部分原因是它使用与柴油发动机几乎相同的底层硬件。各行各业可以在不彻底改造整个车队或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过渡到氢能。通过提供更快的升级路径,像 Cavendish 这样的项目减轻了转向净零解决方案的财务和物流负担。

对于物流、农业机械和长途卡车运输等行业,由于重量和续航里程的限制,电气化面临挑战,氢气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替代方案。

马 勒动力总成研究与高级工程负责人Jonathan Hall解释说:“氢能内燃机使我们能够利用数十年的现有开发和投资,使重型应用的脱碳之路更快、更容易实现。

为什么现在这很重要?

在减少商用车的排放方面,时间正在流逝。欧盟更新后的 CO2 标准要求到 2030 年将排放量减少 45%。到 2040 年,重型车辆必须将排放量减少 90%。由于这些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截止日期和更广泛的车辆类别,各行各业都需要立即的解决方案。

氢燃烧与氢燃料电池技术并列,是英国打击排放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英国政府已承诺进行重大投资,包括 83 亿英镑用于发展氢能行业,以及高达 217 亿英镑用于碳捕获项目,以创建可扩展的基础设施。

这些投资表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氢气不仅仅是一种未来的燃料,而且是我们现在需要的燃料。

马 勒如何融入更大的前景

虽然 Project Cavendish 强调了重型卡车运输中的氢气,但氢气的潜力延伸到多个行业。航空、铁路和海上运输都在探索氢能作为替代化石燃料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马 勒正在与多个合作伙伴合作,包括博格华纳、Cambustion、PHINIA 和 Hartridge。他们共同致力于及时为工业带来可扩展的氢能解决方案,以满足即将出台的 EUVII 和 US27 立法标准。通过共同努力,他们正在改进可以从测试环境过渡到大批量生产设施的产品,为广泛采用铺平道路。

马 勒动力总成的最新发展势头

马 勒动力总成不会止步于卡文迪许项目。另一个关键发展是其对绿色氢测试方法的投资。这些进步集中在使用由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化石燃料提供动力的电解产生的氢气。

他们最近升级的北安普顿测试站点确保了这些过程的速度和安全性。凭借双管拖车储氢等设计特点,马 勒可以全天候保持连续测试。这种准备水平凸显了他们致力于在紧迫的期限内提供实际解决方案的承诺。

当今氢能技术的应用

重型氢内燃机并非遥不可及;它们现在正在得到改进,并无缝融入现有供应链。对于希望减少排放的车队经理和企业来说,其吸引力在于以最小的干扰使用氢气。

对于政府来说,氢能提供了另一种鼓励工业脱碳的工具,尤其是在电力解决方案不足的情况下。氢动力系统的开发可能会通过共享加氢站和交付机制等基础设施投资来补充电动汽车。

此举还对氢能行业的就业机会产生影响,从设备制造到加氢基础设施维护。尽早采用氢能的行业可以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受益。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燃烧燃料电池航空汽车电力农业物流工厂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1天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35粉丝 64文章 28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老生常谈-氢安全

今天和两个小兄弟聊天,想起了我刚从学校加入职场的场景,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人,我的师傅就曾经和我说,要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个理念我一直践行着,也和小兄弟们聊了很多,关于设计、关于技术,一定要有背后的理论支持,任何答复不要用“大概是”、“可能是”“大概率是”这样的模糊话语回复,其背后一定要有严密的理论计算,要有数据支持,要去看书,每天都要去看看,每天进步一点点。闲话少叙,今天我们聊一下氢安全这个话题。我认为国内关于IV储氢气瓶的标准,可以说很严格,部分要求甚至要比国外严格,但是还是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主要有三点因素:1.国内还未有IV储氢气瓶的大规模装车试用,但是好在我们的三型气瓶已经成熟运用,虽有部分发生漏气现象,并且未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反应了我们国家对压力容器严格要求,IV储氢气瓶由于内部是由塑料构成,其性能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是公众的一个疑虑点(否则将未研究透的IV气瓶投入市场发生问题后,将会对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2.在氢安全工程书中提到《标准制定往往反映了行业的利益,这意味着在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公众的利益。某些标准的声明虽然不一定导致灾难性后果,但其可靠性和适用性仍然值得怀疑。这种偏向性可能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措施不足以覆盖所有潜在风险。》3.氢气,尤其是高压氢气,我之前算过假如装有1公斤的氢气爆炸,其释放的能力相当于34KgTNT的爆炸能量,其次氢气泄放不同于其他气体,氢气高压泄放会由超压产生,这个超压足以对人造成伤害,氢气的高压泄放的从冲击波和可燃区间到达几十米,足以对人员造成伤害,这也是我一直反对将气瓶的TPRD直径去提高的原因,为了气瓶火烧不爆炸,一味提高泄放对安全没有任何意义。为了打消公众的怀疑,我认为行业内,可以组建氢安全团队,定期向公众发布氢安全试验研究,比如邀请对氢能感兴趣的公众,去观摩高压气瓶的实际生产,试验,比如爆破试验,火烧试验,让公众了解虽然这么高的工作压力,但是它依然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各个气瓶厂家应向公众发布氢气瓶的试验测试过程,打消公众的疑虑。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