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爆炸的表象究竟是什么呢?它是由于失效位置的结构强度不足所引起的;
2.那么,为何失效位置的强度会不足呢?显然,这并非由于碳纤维性能的下降,同样也不是树脂性能的减退。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强度的下降呢?答案是:复合材料性能的下降。
3.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呢?没错,是疲劳!首先,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碳纤维与基体界面的结合处会发生脱粘,削弱了两者的协同作用,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其次,基体损伤:基体材料在交变应力下容易产生微裂纹并逐渐扩展,这降低了其对碳纤维的支撑作用和载荷传递能力,进而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可以想象,就像一把筷子,在疲劳的作用下散开,原本整体的筷子作用,现在变成了单根或几根筷子的作用,自然容易损坏)
4.为何三型气瓶的疲劳常常表现为“未爆先漏”的安全失效模式,而IV型气瓶却会出现“爆破模式”呢?观察两者的差异,关键在于内胆材料的不同,一个是铝内胆,另一个是塑料内胆。让我们发挥想象力,将IV型储氢气瓶的内胆比作一个肺,在疲劳的作用下会经历膨胀和收缩,并且带动复合材料层一起参与这个“呼吸过程”;而三型气瓶的内胆由于刚度较大,交变应力较小,很少会带动复合材料层一起运动,因此复合材料的强度受到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