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每日 ◆ 全球防务动态 ◆ 2025·第2期】 | 装备·军事·航天·政策 |

1天前浏览20

01

装备动态

   


   

   

   

     

01

英海军新一代电子战系统终测,提升舰艇防御实力

      

2025年2月13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网站报道,英国皇家海军在海上作战电子战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新一代电子战系统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        

随着现代海战环境愈发复杂,电子战能力成为衡量海军实力的关键指标。英国皇家海军为提升作战能力,历经多年研发新一代电子战系统——海上电子战系统集成能力(MEWSIC)。该系统由Babcock牵头,联合ElbitSystemsUK和QinetiQ共同打造,这项为期13年、投入达1亿英镑(约1.25亿美元)的项目成果显著,如今首套系统已完成生产并进入关键测试环节。        

MEWSIC系统将广泛应用于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艇,包括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45型驱逐舰,以及未来的26型和31型护卫舰。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化了对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配备升级的传感器套件和指挥控制系统。英国国防部国防装备与支持部门表示,相比现有技术,该系统能在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同时检测和识别更多雷达信号,有助于作战人员快速做出决策,增强战场态势感知,大幅提升反舰导弹防御水平。目前,初始生产型号已在ElbitSystems的英国工厂开展相关工作,指挥控制系统也已交付进行软件开发。        

作为海上电子战计划(MEWP)的重要组成部分,MEWSICIncrement1项目与可训练诱饵发射器相互配合。由萨默塞特的系统工程与评估公司开发的Ancilia海上对抗解决方案引人注目。这款造价1.35亿英镑(约1.7亿美元)的系统将取代现有的Seagnat,能快速调整诱饵发射角度,使战舰无需机动就能躲避导弹攻击。未来,26型、31型和45型战舰都将配备一对Ancilia诱饵。皇家海军指出,Ancilia与MEWSIC的电磁战指挥控制系统相融合,是提升反舰导弹防御能力的关键。这种融合能自动将检测到的电磁辐射与战术态势相结合,让作战室人员更清晰地把握战场环境,及时、精准地采取对抗措施。        

此次英国皇家海军新一代电子战系统进入最终测试,对其海上作战能力提升意义非凡。在实战层面,大幅增强了舰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为应对潜在威胁提供坚实保障;战略层面,巩固了英国在海上军事领域的地位,提升其在国际军事合作中的话语权。随着测试完成和系统部署,英国皇家海军有望重塑海上电子战优势,也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加快电子战系统的研发升级,推动全球海军电子战技术的发展变革。        

原新闻地址:        

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3/royal-navys-electronic-warfare/


       

       

         

02

西班牙Indra为德国打造太空监视雷达,守护太空资产


   

2025年2月13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网站报道,德国在太空领域的安全防护迎来新进展。德国与西班牙国防公司Indra达成合作,后者将为德国生产、集成并交付一款太空监视雷达,以增强德国对太空环境的监测与防护能力。      

在太空探索与利用不断发展的当下,太空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太空中充斥着各类碎片以及复杂的卫星活动,德国的军事和民用太空资产面临着诸多潜在威胁。为应对这一情况,德国选择与Indra合作,此次合作意义重大,关乎德国太空资产的安全保障。      

Indra所提供的这款雷达,将与德国本土的传感器协同工作。它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能够精准监测低轨道空间中的物体,重点防范可能损坏或致使德国太空资产瘫痪的太空碎片,同时严密监视其他卫星的可疑活动,防止其窃取信息或干扰德国太空任务的执行。德国太空司令部将在位于该国西北部、靠近荷兰边境的乌德姆太空态势感知中心,对该雷达进行远程操作。该雷达项目是德国“L-GUARD”计划(即“低地球轨道-地基增强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计划)的一部分,在德国太空监视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雷达是Indra公司现有S3TSR监视雷达的升级版。S3TSR监视雷达已在西班牙投入使用,并被纳入欧盟太空监视与跟踪合作联盟的监视网络,该联盟掌握着丰富的卫星和太空碎片信息。此次德国采用升级后的雷达,不仅能提升自身太空监测能力,也有助于推动欧洲在太空领域的协作与发展,进一步保障欧洲进入太空的相关权益。      

Indra公司综合防御系统总监曼努埃尔・鲁伊斯表示,这类雷达对于保障社会关键服务意义非凡,通信、运输、物流以及气象信息等服务都依赖太空资产的稳定运行。能够与德国联邦国防军合作打造世界上最先进、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之一,Indra深感自豪,并对西班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西班牙航天局和西班牙太空司令部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支持表示感谢。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一合作项目的影响深远。在军事层面,它提升了德国太空军事防御能力,增强了对军事太空任务的保障,使德国在太空军事博弈中更具优势。在民用方面,确保了各类依赖太空资产的民用服务稳定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同时,这一合作也为欧洲国家在太空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范例,有望推动欧洲构建更完善、更强大的太空监视网络,提升欧洲整体的太空安全水平。      

原新闻地址:      

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3/indra-space-radar-germany/


   

     

03

印度喷气教练机 “改头换面”


2025  2  11 日消息,据aviationweek.com报道,在 2  10 日印度航展开幕当天,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对其问题重重的 HJT - 36 中级喷气教练机进行了重新设计,解决一系列空气动力学问题后,还为其重新命名。此前该机型被称为 “西塔拉(Sitara,如今正式更名为 “亚什斯(Yashas  

HJT - 36 教练机自 2003 年首飞以来就状况不断。测试飞行员发现,它不具备训练机应有的可预测失速和自旋特性,飞行中容易失控。2011 年,首架原型机还在事故中坠毁。HAL 公司及相关顾问经调查后,对飞机进行了重大重新设计。机身加长约 1.4 米,在发动机排气口前方的后机身增加了腹鳍;主翼上增设了一对翼刀,加大了机翼下垂度,以此提升稳定性和升力性能;机鼻处增加了类似萨博 “鹰狮” C/D 战机的 “小胡子” 装置,辅助控制飞机迎角。此外,HAL 还为其安装了全新的玻璃座舱,配备两块 6 英寸 ×8 英寸的大型显示屏,并加入语音识别功能,方便飞行员通过语音输入更改无线电频率。  

HAL 董事长兼总经理 D.K. 苏尼尔在航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公司正在将已制造的 HJT - 36 改装成新构型,印度空军已申请租赁 4 架该型飞机。苏尼尔对 HJT - 36 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随着印度空军的使用,这款教练机将迎来良好发展前景。  

HJT - 36 原本是为取代自 20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服役的 HAL HJT - 16 “基兰” 教练机而设计。HAL 还计划将其打造成轻型攻击平台,武器挂载能力达 1000 千克,可在机翼的四个挂架上挂载自由落体炸弹以及印度本土研发的反跑道弹药。预计在未来几个月,该机型将获得印度方面的认证。

此次 HJT - 36 的改进和重新定位,对印度航空防务意义重大。它不仅有望解决印度空军教练机更新换代的需求,提升飞行员训练水平,还能为印度轻型攻击机领域增添新力量,增强印度航空国防工业的实力,推动印度在航空防务领域的自主发展进程。

原新闻地址:https://aviationweek.com/defense/light-attack-advanced-training/indias-troubled-jet-trainer-gets-facelift-new-name



   

     

04

法国洽谈采购印度火箭炮


2025  2  12 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com报道,路透社消息显示,法国正与印度就采购 “皮纳卡” 多管火箭炮系统(MBRL)展开深入谈判。  

此前,法国对 “皮纳卡” 系统进行了评估,考虑将其作为本国单一火箭发射器(LRU)的替代装备。LRU 是法国版的M270 多管火箭炮系统,在向乌克兰捐赠 4 套后,法国目前仅剩下 9  LRU。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负责导弹和战略系统的总干事表示,法国正在积极洽谈采购皮纳卡火箭炮,目前虽尚未达成交易,但谈判仍在持续进行。  

近期,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巴黎期间,曾敦促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进一步考察该系统。印度外交部发布的联合声明指出,莫迪总理邀请法国军队深入了解 “皮纳卡” MBRL,并强调法国采购这一系统将成为印法防务关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法国之所以寻求 “皮纳卡” 这样的替代装备,是因为其 LRU 预计在 2027 年退役。根据法国 “陆地远程火力Feux Longue Portée-Terre)计划,法国计划到 2030 年拨款 1.8 亿欧元采购 13  MBRL系统,并在 2035 年前再采购 13 套。法国陆军参谋长皮埃尔希尔表示,替代 LRU 的装备射程需达到 120 - 500 公里,相比 LRU  70 公里射程有大幅提升。除 “皮纳卡” 外,美国的 M142 海马斯、埃尔比特系统公司与克劳斯 - 玛菲威格曼公司联合研制的欧洲脉冲(Euro-PULS)以及韩国的 K239 “天舞” 多管火箭炮系统也在法国的考察范围内。  

皮纳卡” 多管火箭炮系统的 214 毫米型号在 1999 年印巴卡吉尔战争中,尚处于试验阶段就投入了实战。2007 年,印度下达了首个 “皮纳卡” MK 1 型的全速生产订单,其射程约 40 公里,而 MK 2型射程可达 75 公里。去年,印度还批准研发两款新的 “皮纳卡” 型号,射程分别为 120 公里和300 公里。

若法国成功采购 “皮纳卡” 火箭炮,对印法双方都意义重大。对于印度而言,这将极大促进本国军工产品的出口,提升印度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推动印度国防工业的发展;对于法国来说,皮纳卡” 若能满足其射程等需求,将增强法国陆军的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同时,此次军购洽谈也将深化印法两国的防务合作,为双方在更多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原新闻地址: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2/france-pinaka-mbrl-india/  



   

     

05

伊朗下月将推出自研超音速巡航导弹


2025  2  12 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com报道,伊朗军方宣布,该国将于下月推出一款新的国产超音速巡航导弹。这一消息在地区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引发广泛关注。  

该巡航导弹射程达 2000 公里,这一参数意味着伊朗海军的防御和威慑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与伊朗近期推出的其他导弹一样,这款新巡航导弹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增强精确打击能力。伊朗伊 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司令阿里雷扎唐西里少将表示:如今我们拥有可从伊朗内陆深处发射的导弹,不再依赖沿海发射。” 此外,伊朗近期还将重要军事资产转移至沿海地区的高海拔区域,唐西里称这一举措 “确保任何导弹或炸弹都无法对我们的资产造成损害”   

近年来,伊朗在地区局势紧张的环境下,不断强调本国国防技术的自主发展成果。本月早些时候,伊朗在该国南部海岸展示了一个新的地下海战导弹设施,官方媒体称其为 “导弹城,该设施内配备多种导弹系统,并通过地下隧道进行加固。而在这之前两周,伊朗刚刚公布了一处地下海军基地。这些军事成果的展示均发生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开始其第二任期之后,此时伊朗也在评估美国接下来可能实施的 “最大压力” 政策。

伊朗推出这款超音速巡航导弹意义重大。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它增强了伊朗的战略威慑力,改变了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让伊朗在面对外部军事威胁时有了更强大的反击手段。在政治层面,这显示了伊朗在国防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增强了本国在外交谈判中的底气。同时,这也可能刺 激周边国家重新评估自身的国防战略,促使地区各国加强军事技术研发和军事力量建设,进而对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原新闻地址: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2/iran-supersonic-cruise-missiles/  


   


02

军事动态

   


   

   

   

     

01

美海军战机于圣地亚哥坠海

2025  2  13 日消息,据militarytimes.com报道,当地时间 2  12 日,一架美国海军战机在圣地亚哥海岸附近坠毁,不过机上两名机组人员成功获救。当日,一架 EA - 18G “咆哮者” 电子战飞机在从圣地亚哥起飞后不久出现意外。据圣地亚哥港口 交通的实时网络摄像头记录,有人在 “Premiere Sportfishing” 号渔船上向海岸警卫队报告,称机组人员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弹射逃生。随后,该渔船船员再次报告,两名飞行员已被救起,且状态安全。照片显示,两名人员带着降落伞落入水中。之后,两名机组人员先被该渔船救起,随后被转移至附近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船只上,最终被送往当地医院,目前两人情况稳定。

事故发生后,海岸警卫队派出两艘船只对 “咆哮者” 的残骸进行保护,但关于此次坠机的更多细节尚未公布。EA - 18G “咆哮者” 是一款双座喷气式电子战飞机,在现代海战中承担着重要的电子对抗任务,可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系统等,为己方作战行动提供支持。

此次坠机事件并非个例,去年10月,一架类似的美国海军战机在华盛顿州进行例行训练飞行时坠毁,两名机组人员不幸遇难,飞机残骸在偏远山区被找到。接连发生的坠机事故,无疑给美国海军敲响了警钟。从人员安全角度看,这凸显了飞行任务中潜在的风险,对海军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军事作战能力方面,飞机坠毁意味着装备损失,影响海军电子战作战力量的完整性。此外,坠机事故还可能引发公众对海军飞行安全管理的质疑,对海军形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美国海军需要深入调查事故原因,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和飞机维护检查工作,提升整体飞行安全水平,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原新闻地址:https://www.militarytimes.com/news/your-navy/2025/02/12/navy-jet-crashes-off-san-diego-coast-2-crew-members-rescued/


   

     

02

马里叛军宣称用无人机击落直升机

2025  2  13 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com报道,当日,马里阿扎瓦德解放阵线(FLA)叛军组织向法新社宣称,其武装人员在基达尔地区使用无人机击落一架马里军队直升机,不过马里军方并未证实这一说法。
此前,FLA 表示,以图阿雷格人为主的该组织武装人员于 2  11 日晚,在该国东北部的泰萨利特 “击落一架马里军队直升机。之后,马里军队总参谋部回应称,军方在事发后拦截了一架 “恐怖分 子” 无人机。法新社无法独立证实 FLA 发言人穆罕 默德埃尔毛卢德拉马丹的说法。
2月11日晚,马里军队总参谋部曾发布声明告知公众,当天在基达尔地区泰萨利特机场区域,拦截并缴获了一架试图侦察在停机坪上中转直升机的 “恐 怖分子” 无人机,直升机完成加油后起飞并返回基地。但 FLA 发言人坚称军方声明不实,强调 “我们确实用无人机击落了军队直升机” 
FLA 叛军在 2023  11 月的基达尔战斗中,因马里军队得到俄罗斯雇佣兵支持而战败,随后向北撤往阿尔及利亚边境。去年 7 月,他们从该边境地区发动袭击,造成数十名马里士兵和俄罗斯瓦格纳准军事组织武装人员死亡。乌克兰军事情报官员暗示基辅方面为叛军提供了袭击所需信息,乌克兰随后否认提供情报和无人机给叛军。
FLA 是一个寻求在马里北部割据的分裂组织,于去年年底由多个以图阿雷格人为主的团体合并而成,并宣称对 7 月的袭击负责。自掌权以来,马里执政军政府结束了与法国及欧洲伙伴的长期联盟关系,在军事和政治上转向俄罗斯。
此次事件若属实,将加剧马里的动荡局势。一方面,它显示出叛军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对马里军队构成较大威胁,影响地区的军事平衡;另一方面,无人机在冲突中的使用,为传统作战模式带来新变数,促使各方更加重视无人机防御。此外,这一事件还可能影响马里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俄罗斯需重新评估在马里的军事介入策略。无论该事件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对马里的安全稳定和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原新闻地址: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3/mali-rebels-down-helicopter/  

   

     

03

美军旅长实地考察部队变革

2025  2  13 日消息,据militarytimes.com报道,美国陆军正在推进一项旨在提升作战能力的变革计划。陆军总军士长迈克尔魏默通过对部队的实地考察,见证了这一变革在实战训练中的推进情况。
 2025 年初开始,来自第 10 山地师第 3 旅的士兵们在欧洲的波兰和德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该旅是陆军 “接触式变革” 计划的三个试点旅之一,此次训练的目的在于检验新的地面装备和部队结构调整效果,包括新的侦察和打击连的作战效能等。  
训练期间,魏默亲自参与其中,与士兵们一同在严寒、浓雾、雨雪和泥泞等恶劣条件下进行训练。他发现,新装备在提升作战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步兵班用车在复杂地形下展现出良好的机动性,士兵们能够灵活运用;多功能装备运输机器人(SMET)可将设置障碍物的时间缩短近一半,还能在静默模式下为设备充电,避免被敌方发现。这些进步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还减少了执行任务所需的士兵数量。然而,训练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寒冷的天气导致无人机电池电量消耗过快,士兵们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为电池保暖以维持电量。同时,部队仍在使用部分旧有装备,需要在新环境下探索其新的使用方式。面对这些挑战,士兵们展现出了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利用新工具解决旧有网络系统的问题,并合理结合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魏默将这种现象称为“接触式变革思维”。此次考察对于美国陆军的变革计划意义重大。一方面,它为陆军评估新装备和新结构在实战环境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变革方案,提升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士兵们在训练中展现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陆军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证明了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部队具备自我调整和发展的潜力。这将促使陆军更加坚定地推进变革计划,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原新闻地址:https://www.militarytimes.com/news/your-army/2025/02/12/army-enlisted-leader-sees-transformation-at-work-in-brigade-visit/

   

     

04

索马里重创“伊斯 兰国”武装

2025年2月13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com报道,当日,索马里半自治邦特兰地区的安全部队宣称,在山区的激烈战斗中,击毙了数十名与伊 斯兰国组织有关联的武装分子。  

自去年12月邦特兰当局在美军的支持下,对与“伊斯 兰国有关联的民兵组织发起攻势以来,此次战斗是一系列冲突中的最新一次。军事官员透露,邦特兰部队成功击退了“伊斯 兰国武装分子对其一处基地的两路进攻。这些武装分子装备精良,战斗持续24小时后,邦特兰部队仍在对其进行追击。邦特兰军队发言人穆罕默 德法迪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敌人的两路进攻均被击退,并估计在此次袭击中击毙了多达65名攻击者。他还称,邦特兰部队可能还击毙了藏在山洞中的其他武装分子,目前战斗 “尚未结束  

不过,战斗也给邦特兰部队造成了损失。另一位指挥官阿卜迪卡迪尔法拉赫通过电话告诉法新社,有20多名邦特兰士兵丧生。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指挥官称,两名袭击者驾驶装满炸药的汽车冲向一处军事基地,虽然此次袭击最终被“挫败,但战斗“异常激烈,数名身着爆炸背心的武装分子引爆了自己,造成了部分士兵伤亡。  

2019 年,在美国支持下的部队成功捣毁了“伊 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据点。与与基地 组织有关联的青年党相比,伊斯 兰国在索马里的势力相对较小,但专家已对“伊斯 兰国在该地区日益活跃的情况发出警告。去年12月,邦特兰国防军对“伊斯 兰国发起了一系列行动。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称,美军对该地区“伊斯 兰国的高级头目发动了空袭。邦特兰地区政府表示,这些在戈利斯山区的空袭已击毙了“伊 斯兰国的“关键人物  

此次战斗的胜利对索马里的安全局势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有效打击了“伊斯 兰国”在索马里的有生力量,遏制了该组织在当地的扩张势头,有助于保障邦特兰地区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地区稳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这也彰显了索马里安全部队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决心和能力,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索马里反恐行动的信心。然而,“伊斯 兰国” 组织不会轻易放弃,未来索马里安全部队仍需保持警惕,持续开展反恐行动,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原新闻地址: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3/is-fighters-killed-somalia/

   

     

05

德国企业再为乌克兰造6000架AI无人机,影响俄乌战局走向

2025年2月13日消息,据thedefensepost网站报道,德国国防企业Helsing于本周四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将为乌克兰制造6000架新型AI赋能的HX-2攻击无人机。这一消息在军事领域引发广泛关注,进一步凸显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Helsing表示,其位于德国南部的“韧性工厂”已建成,这是该公司首个用于大规模生产无人机的设施,标志着HX-2无人机的量产正式拉开帷幕。这座工厂意义非凡,它是Helsing打造的“高效生产设施”的开端,旨在为各国提供本地化、自主化的无人机制造能力。按照计划,Helsing还将在欧洲各地布局更多类似工厂,以便在冲突时期将产能提升至数万架。目前,德国南部工厂的初期月产能就超过1000架HX-2攻击无人机,该无人机于去年年底亮相。  

HX-2攻击无人机具备诸多先进特性。它配备了机载AI系统,这一技术让无人机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即便身处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依然能稳定运行。同时,凭借该技术,HX-2可实现集群作战,大幅提升作战效能。而且,它的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60英里),能有效拓展作战范围。Helsing公司强调,HX-2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单位成本相较于传统系统大幅降低,很好地填补了现代陆战中不断扩大的能力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HX-2无人机订单之前,乌克兰就已向Helsing订购了4000架HF-1攻击无人机,目前这些订单正在交付过程中。这一系列订单表明,乌克兰对无人机的需求持续旺盛,同时也反映出Helsing公司在无人机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认可。  

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战争模式。它为参战方提供了更强的侦察和打击能力,成为战场上的关键力量。此次Helsing为乌克兰提供大量HX-2无人机,无疑会对俄乌战场局势产生影响。从侦察角度看,更多的无人机能让乌克兰获取更全面的战场情报;在打击方面,HX-2的集群作战能力有望对俄罗斯的军事部署构成新的威胁。不过,这也可能促使俄罗斯进一步加强防空力量建设,提升对无人机的防御能力。  

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俄乌冲突的军事对抗程度,还在欧洲地区引发连锁反应。欧洲各国看到了Helsing公司的产能模式,或将加快本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布局,提升欧洲整体的军事工业自主化水平。未来,随着这些无人机陆续投入战场,俄乌冲突的走向以及欧洲军事格局都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原新闻地址:  

https://thedefensepost.com/2025/02/13/german-firm-drones-ukraine/  


   

03

航天动态

   


   

   

   

     

01

特朗普维持美日阿尔忒弥斯月球合作

2025212日,东京——日本月球探索公司ispace的首席执行官高田岳志表示,美国和日本将继续共同开展阿尔忒弥斯月球任务。此言论是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于上周末会晤后发表的。两国领导人重申了在未来阿尔忒弥斯月球表面探索方面的强大伙伴关系。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政策尚不明确,特别是在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更关注火星探索的背景下,但国际合作的持续性为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合作伙伴们带来了安慰。      

高田岳志在一次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认为,NASA的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应保持在正轨上。”CLPS计划旨在通过私人公司支持的火箭发射,将宇航员送回月球,计划于2028年实现。高田还提到,ispace计划于2026年执行第三次任务,届时将向月球远端发射载有科学仪器的着陆器。      

特朗普政府对太空政策的未来方向尚未明确,特别是在马斯克对火星探索的关注下,可能对阿尔忒弥斯计划产生影响。然而,美日领导人重申合作伙伴关系,显示出两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持续承诺。这对包括欧洲、加拿大和阿联酋在内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合作伙伴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此外,ispace计划在2025年5月至6月期间进行第二次月球着陆尝试,显示出其在月球探索领域的持续努力和承诺。


       

         

02

NASA调整任务安排,Starliner宇航员提前归国

   

2025212日,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原定于325日的Crew-10任务提前至312日发射。此次调整旨在使用一艘已飞行过的SpaceX Crew Dragon“Endeavor”号飞船,取代原计划中的新飞船。此举将使两名在国际空间站(ISS)滞留时间超出预期的Starliner宇航员——巴特·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和苏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能够提前归国。        

“玄冥二老”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于20246月乘坐波音Starliner飞船前往ISS,原计划的任务持续约10天。然而,由于Starliner飞船的推进系统出现问题,导致任务延长。NASA决定将两位宇航员的返回安排在Crew-10任务完成后。随着Crew-10任务的提前发射,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的归国时间也相应提前。

此次调整对NASASpaceX的任务安排产生了影响。Crew-10任务的提前发射意味着SpaceX需要对“Endeavor”号飞船进行飞行准备评估,以确保其适合执行任务。此外,NASA还需要调整其他任务的时间表,以适应这一变化。然而,这一调整对于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而言,是一个积极的消息,意味着他们将比预期更早返回地球。


       

         

03

卫星直连手机竞赛升温,LynkGlobal募资超8500万美元

   

2025年2月13日消息,据spacenews网站报道,在卫星直连智能手机这一新兴领域,竞争愈发激烈。LynkGlobal公司为拓展其相关卫星网络,已成功筹集超过8500万美元资金,背后是市场潜力初显与各方激烈角逐的复杂态势。      

2025年2月11日,位于弗吉尼亚州福尔斯彻奇的LynkGlobal在监管文件中披露了B轮融资情况。此次融资计划筹集2.15亿美元,远超去年的募资规模。该融资方案包含认股权证,给予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以预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机会,若股价上涨,投资者便能从中获利。此次融资颇为波折,此前,由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明星亚历克斯・罗德里格斯领导的上市公司SlamCorp,多数投资者选择赎回股份换取现金,放弃通过拟议的合并持有LynkGlobal的股份。SlamCorp在2021年2月于纳斯达克上市时曾募资5.75亿美元,但到2024年12月,经过一系列投资者赎回,其信托资金缩水至2300万美元。LynkGlobal原本期望在2024年2月从该信托中获取约2500万美元,以推动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合并,不过随着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航天等行业热度下降,计划也受到影响。目前,SlamCorp和LynkGlobal将交易截止日期延长至3月25日,仍在努力完成合并事宜。      

LynkGlobal致力于构建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利用蜂窝频谱,在地面基础设施无法覆盖的区域,拓展合作移动运营商的信号覆盖范围。公司已发射五颗披萨盒大小的卫星,通过与所罗门群岛、库克群岛、帕劳等至少四个国家的电信公司合作,为未经改装的智能手机提供间歇性短信和低带宽服务。为了提升服务质量,LynkGlobal计划扩张卫星群,其最终目标是部署5000颗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连接。      

当前,卫星直连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SpaceX和T-Mobile近期在美国扩大了直连智能手机的测试范围,允许AT&T和Verizon的用户免费试用,直至7月正式推出服务,届时非T-Mobile用户每月每线需支付20美元。上个月,ASTSpaceMobile获得4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务融资,加速自身卫星制造,推进直连智能手机网络建设。ASTSpaceMobile已与美国的AT&T和Verizon合作,目前虽已部署五颗在轨卫星,但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连续5G服务,至少还需40颗卫星。      

从行业影响来看,随着各方在卫星直连智能手机领域加大投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望推动技术快速发展,让更多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便捷的通信服务。不过,该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监管政策尚未完善、资金投入巨大且回收周期长等。但考虑到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缺乏稳定的地面网络连接,分析师预计这一市场规模可能超千亿美元。      

原新闻地址:      

https://spacenews.com/lynk-global-fundraise-passes-85-million-as-direct-to-smartphone-satellite-race-heats-up/


       

         

04

日本Sky Perfect JSAT投资2.3亿美元建低轨观测卫星星座

     
202525日,东京日本最大的广播和通信卫星运营商Sky Perfect JSAT宣布,将投资约2.3亿美元,利用美国公司Planet LabsPelican卫星,建设一组低地球轨道观测卫星。该投资将通过其美国子公司进行。此消息公布后,Sky Perfect JSAT的股价上涨了多达9%。                

Sky Perfect JSAT计划通过此次投资,进入地球观测卫星业务领域。该公司将利用Planet LabsPelican卫星技术,建立一组低地球轨道卫星,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此举标志着Sky Perfect JSAT在太空领域的战略扩张,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地球观测需求。

此次投资将使Sky Perfect JSAT在地球观测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拓展其业务范围。通过与Planet Labs的合作,Sky Perfect JSAT能够利用先进的卫星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地球观测数据,满足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需求。此外,这一举措可能促进日本在全球地球观测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05

美研究卫星星座助力 “铁穹” 计划

     
2025  2  13 日消息,据defensenews.com报道,美国太空发展局(SDA)将针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本土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一项研究。               

2025  1 月底,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国防部建立美国版 “铁穹” 系统。这一系统虽借鉴以色列铁穹” 之名,但其设计目的是抵御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多种先进导弹威胁。该多层防御体系将依托现有能力构建,其中包含导弹防御局的高超音速和弹道跟踪太空传感器计划,以及太空发展局的扩散作战人员太空架构(PWSA),还计划开发天基拦 截器,不过这一设想在技术复杂性和政治层面存在争议。          

SDA 的扩散架构拥有数百颗导弹预警卫星,用于在轨道上探测和追踪威胁。 12 日,SDA 发布公告,宣布开展一项研究,探索如何将自身架构进行扩展,以支持美国版 “铁穹” 计划,并邀请相关企业提交技术概念提案。SDA 表示,希望了解业界对于实施该架构的看法,尤其关注如何在 PWSA 现有基础上,强化其对全球杀伤链和导弹防御的贡献,并实现技术整合。          

此次研究涉及诸多关键领域,包括对 PWSA 应对当前及新兴威胁能力进行高保真建模、模拟与分析;加快将导弹防御局的太空传感器技术融入 PWSA;引入新型导弹跟踪和监测层技术;保障 SDA 供应链安全;提升在轨传感器数据处理和融合能力等。SDA 要求企业在 2  28 日前提交提案,并指出该研究成果将直接为国防部的相关计划提供参考。          

与此同时,美国参议院议员也提出相关立法提案,计划在 2026 财年为导弹防御局增加 104 亿美元预算,用于支持新的导弹防御系统,2025 财年也将额外追加 195 亿美元。该法案由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凯文克莱默和阿拉斯加州共和党参议员丹沙利文提出,以特朗普的提议为基础,参考了五角大楼 2022 年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这份报告由拜登政府签署发布。

这一研究计划若顺利推进,有望增强美国本土的导弹防御能力,提升其应对复杂多变的导弹威胁的水平。然而,该计划面临技术挑战,天基拦截 器的开发以及太空传感器技术的整合都需要攻克诸多难题。此外,庞大的预算需求和复杂的政治因素也可能影响计划的实施进度和最终效果。

原新闻地址:https://www.defensenews.com/space/2025/02/12/space-development-agency-launches-study-on-trumps-iron-dome-order/


     
       

     

04

政策动态

         


       

       

       

         

01

美国空军监视毒贩,打击跨国犯罪

     
202525日,《国家利益》报道,美国空军正在利用其先进的侦察和监视能力,针对跨国毒品贩运集团展开行动。通过高空侦察机和卫星监视,美国空军旨在追踪和打击毒品走私活动,支持执法机构维护国家安全。               

美国空军的侦察机和卫星系统被用于监视毒品走私路线,特别是在美墨边境地区。这些高科技设备能够实时传输情报,帮助执法机构识别和拦截毒品走私活动。此外,空军还与其他执法机构合作,共享情报,提升打击效率。通过这些措施,美国空军在支持国内安全和打击跨国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空军的介入增强了对毒品走私活动的监视和打击能力。高科技侦察手段提高了情报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然而,这也引发了对隐私和公民自由的关注。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将是未来讨论的重点。总体而言,美国空军的行动体现了其在国家安全事务中的多元化角色。


       

         

02

巴企拟借C-390扎根印度防务市场

     
2025  2  11 日消息,据aviationweek.com报道,在当日举办的印度航展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防务与安全部门首席执行官博斯科科斯塔儒尼奥尔表示,若印度选择 C-390 满足其中型运输机(MTA)需求,该公司计划在印度设立区域中心,用于 C-390 的组装,甚至从印度出口这款运输机。          

印度 MTA 项目旨在替换印度空军老化的运输机机队,像安 - 32 和伊尔 - 76 等,预计需采购 40 - 80 架飞机。该项目对中标企业而言利润可观,若 C-390 中标,它将与印度空军现役的波音 C-17、洛克希德 C-130J “大力神” 以及新订购的空客 C295 一同服役。          

Embraer 方面称,此次合作不仅涉及飞机的本地组装,还涵盖培训、维修保养、技术转让和研发等领域。该公司认为,借助印度在地理位置、技术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以印度为中心,可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其他地区。此外,Embraer 已与印度工程公司 Mahindra 达成合作,共同参与 MTA 项目竞标。          

目前,已有 10  C-390 在巴西、葡萄牙和匈牙利服役,Embraer 总计获得 42 架订单,其中包括去年 12 月底宣布的两架来自中亚未公开客户的订单。斯洛伐克和瑞典也选择 C-390 满足运输需求,但尚未签订最终合同。

对于印度来说,若与 Embraer 达成合作,将有助于推动本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增强国防工业的自主性,减少国防进口依赖,同时促进本国相关产业的出口。对 Embraer 而言,这不仅能巩固其在印度的市场份额,还有望借助印度辐射周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此次合作一旦达成,将对印巴航空防务合作及国际航空防务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原新闻地址:https://aviationweek.com/defense/multi-mission-aircraft/embraer-proposes-c-390-exports-india-if-chosen-mta-requirement


         

           

03

DOGE 将审查 NASA 支付款项

       
       

2025  2  12 日消息,据spacenews.com报道,在当日的商业太空会议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珍妮特彼得罗透露,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将对 NASA 的支付款项展开审查。          

DOGE 是在早期美国数字服务基础上组建的,由埃隆马斯克牵头,旨在根除联邦政府的浪费性支出。然而,其实施过程引发了诸多争议,有报道称 DOGE 相关人员在未获得适当许可的情况下,试图访问各机构的关键支付系统和机密信息。本周有消息称 DOGE 人员已进驻 NASA,彼得罗虽未对此予以证实,但确认了 DOGE 将审查 NASA 支付款项这一计划。不过,她并未说明 DOGE 审查的具体重点。          

马斯克作为 DOGE  “特别政府雇员,其在 DOGE 的角色引发了利益冲突担忧,毕竟 SpaceX  NASA 存在业务往来。此前,众议院科学委员会及其太空小组委员会的资深成员,众议员佐伊洛夫格伦(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和瓦莱丽富西(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已于 2  6 日致信彼得罗,表达对马斯克可能接触 NASA 支付款项或其他专有数据的担忧。对此,彼得罗表示 NASA 已制定严格的利益冲突政策,将由 NASA 法律办公室审查相关人员的利益冲突情况,确保其与合作企业不存在利益冲突。          

与此同时,NASA 还面临着其他问题。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曾向 NASA 等机构员工发出 “岔路” 买 断备忘录,提议员工若在上周前辞职,可获支付至本财年末的薪资。该买 断计划一度被联邦法 院暂停,但 2  12 日一名联邦法官同意其继续实施。彼得罗称,不清楚具体接受买 断的 NASA 员工数量,仅知有 “数百人,而白宫方面表示联邦政府共有 6.5 万名员工参与。

此外,太空行业对 NASA 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的未来也存在疑虑。作为太空发射系统的主承包商,波音公司 2  7 日表示,因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修订,准备裁撤数百名参与该项目的员工,可 NASA 和白宫均未官宣相关变化。彼得罗称,她并未游说白宫维持阿尔忒弥斯 2 号和 3 号任务的现有计划,目前NASA 正按现有计划执行包括这两个任务在内的项目,待新局长确认后,若计划有变,将由新局长与白宫沟通并确定新方向。目前,特朗普提名的 NASA 局长贾里德・艾萨克曼的任命,仍在等待参议院商务委员会的确认听证会,该委员会主席特德・克鲁兹表示,因相关文件未完成,暂未安排听证会。

原新闻地址:https://spacenews.com/doge-to-examine-nasa-payments/


         

           

04

美空军延长火箭发动机合同

       

2025  2  12 日消息,据spacenews.com报道,美国空军为进一步推动太空领域发展,延长了与塞拉太空公司(Sierra Space)的合同。当日,塞拉太空公司宣布,美空军授予其一份价值 1600万美元的合同延期,用于继续开发和测试 VR35K - A 上面级火箭发动机。此前,2023  7 月,美空军就曾向该公司提供 2260 万美元的合同,以完善这款发动机的设计,此次延期是在发动机集成测试圆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VR35K - A 是一款液体推进剂发动机,能产生 35000 磅力的推力,可应用于军事和商业发射领域。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火箭推进部门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负责监管该项目,这也是美空军长期致力于提升上面级推进能力的重要举措。早在 2010 年,美空军就开始对上面级推进系统进行市场调研,探寻更多技术来源。2016 年,美空军还与 SpaceX 签订了 3360 万美元的合同,开发猛禽发动机原型,用于猎鹰 9 号和猎鹰重型火箭上面级。同一时期,塞拉太空公司(前身为内华达山脉公司)也与美空军合作,将其专有的涡旋发动机技术应用于上面级。          

最近,VR35K - A 发动机的测试在塞拉太空公司位于威斯康星州北弗里敦的獾推进测试设施中进行,克拉托斯防御与安全解决方案公司的子公司佛罗里达涡轮技术公司参与合作,为发动机开发提供关键涡轮机械部件。塞拉太空公司不仅希望 VR35K - A 发动机在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计划将其用于太空推进领域,如航天器轨道机动和着陆器下降系统。该公司的 “追梦者” 太空飞机,在执行向国际空间站及近地轨道其他目的地运送货物的任务时,就使用了基于涡旋技术的反作用控制系统推进器。目前,塞拉太空公司正与多家发射供应商商讨 VR35K - A 发动机的潜在应用。

此次美空军对合同的延长,有助于塞拉太空公司在火箭发动机研发上取得更多成果,提升美国在太空发射和空间推进领域的技术水平,增强美国在军事和商业航天方面的竞争力,为未来太空探索和军事太空行动提供更可靠的动力支持。

原新闻地址:https://spacenews.com/u-s-air-force-extends-sierra-space-contract-for-upper-stage-rocket-engine/


         

           

05

美太空军推进采购改革

       

2025  2  11 日消息,据spacenews.com报道,美国太空军在当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太空协会国防与情报太空会议上,透露了一系列采购改革举措。太空军代理采购执行官斯蒂芬珀迪少将表示,太空军正加大力度改革采购流程,强化对表现不佳项目的监管,并加速向固定价格合同转变。          

珀迪少将指出,其办公室在延续前太空采购主管弗兰克卡尔韦利简化项目、控制成本工作的基础上,更为激进地推进改革。目前,珀迪办公室负责监管 59 个主要采购项目,其中半数已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未来还计划扩大这一模式,以降低财务风险、提升项目执行效率。          

针对国防采购中承包商常出现的过度承诺却交付不足问题,珀迪表示,政府项目管理人员同样要承担责任。太空军会先为表现不佳的管理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若仍无改善,则考虑将其撤 职。          

此次改革与更广泛的国防采购倡议相契合,例如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罗杰威克提出的《促进国防改革和政府效率法案》(FORGED Act)。该法案于去年 12 月公布,旨在提升国防项目的效率和问责制。尽管尚未成为法律,但其中部分条款有望纳入 2026 年《国防授权法案》,如用 “投资组合采购执行官” 取代项目执行官,以灵活分配资源。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已成功实施类似模式,高效整合商业技术,这为太空军提供了借鉴。          

太空军此前在采购方面面临诸多难题,像 GPS 星座的 OCX 地面系统项目,长期遭受延误和成本超支困扰。如今,太空军重点评估成本加成合同的风险,考虑将大型项目拆分为小型、易管理的项目,适当放宽严苛要求。          

此外,太空军还致力于将商业太空技术融入国家安全项目,加强与风险投资投资者合作。洛杉矶的太空系统司令部积极与投资太空初创企业的投资者建立联系。例如 “战略资金增加STRATFI)计划,整合政府和风险投资资金推动项目发展。同时,太空军考虑推行 “商业增强太空储备CASR)计划,在危机时借助商业太空资产,但该计划面临资金和合同结构等实施难题。

美国太空军的采购改革若顺利推进,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采购效率和项目质量,增强太空军实力,也为其他军种采购改革提供经验,推动国防采购领域的整体发展。

原新闻地址:https://spacenews.com/space-force-pushing-forward-with-acquisition-reforms/

       
免责声明:本公 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 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 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 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        


来源:天驰航宇
ACTSystem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通信UM爆炸物流控制工厂试验人工智能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1天前
天驰航宇
分享雷达技术领域专业知识,追踪...
获赞 55粉丝 37文章 45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在轨加注技术:航天器的“续命仙丹”还是太空的“危险暗箭”

诺斯罗普·格鲁曼的MEV-1和MEV-2任务成功实现了商业航天器在GEO轨道的首次对接和在轨服务,就像是给太空探索领域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大 波。这项技术可不简单,它一旦成熟,对未来航天器的在轨管理、寿命延长,还有太空安全环境都有着巨大影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一、航天器的“续命神器”,还能省钱 在太空里,卫星的“寿命”很大程度上由推进剂决定。传统的GEO通信卫星,因为推进剂消耗的限制,寿命一般只有10-15年。燃料一旦耗尽,卫星就只能“退休”,以前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发射新卫星顶上,这成本可高了去了。 但MEV出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对接卫星时,对方不用专门设计对接端口,就能享受服务。MEV能帮目标卫星控制姿态、维持轨道,让它们多“工作”5-10年,完美避开提前“下岗”的命运。这样一来,卫星运营商能推迟更换卫星的计划,节省一大笔开支,还能把手里的卫星资源利用到极致,提高运营效率。 而且,在轨服务商业化的大门也被MEV-1和MEV-2成功推开了。以后,说不定会冒出好多专门做在轨维修、燃料补给、部件更换的公司。像任务机器人飞行器(MRV)和任务延伸舱(MEP)这种超酷的概念,让卫星延寿变得像搭积木一样模块化。MEP就好比给卫星外挂的“油箱”,能提供推进力;MRV可以带着好几个MEP,给不同卫星“送补给”。未来,这种技术还会拓展到低轨(LEO)、中轨(MEO),甚至给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加油打气”。 有了在轨加注技术,航天器就像有了“超能力”,机动能力变强了,任务灵活性也大大提高。卫星寿命延长,国家和商业航天资产的利用效率跟着提升,不用频繁发射新卫星,发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那些掌握在轨服务技术的国家和机构,还能根据新需求,灵活调整卫星的轨道、任务和功能,让航天器的用途更多样化。 二、暗藏的太空危机 在轨加注技术虽然好处多多,但要是被心怀不轨的敌人利用,对咱们国家的航天资产来说,可就是个大 麻烦。 敌人要是掌握了类似MEV的对接技术,就能悄悄靠近咱们的高价值卫星,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通信中继卫星这些。他们不用直接搞破坏,通过电子干扰、数据窃取或者物理控制,就能让卫星“瘫痪”。打着“服务”的幌子,偷偷干坏事,实在太可恶! MEV强大的轨道维持能力,要是用在军用航天器上,那麻烦可就大了。能自主补给燃料、调整轨道的军用卫星,能轻松躲开反卫星武器的攻击,让传统的轨道封锁战术失效。而且,这还能给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续航”,大大提升敌人的军事航天能力。 更可怕的是,敌人可能会利用这种技术发动“太空战”或者“非破坏性反卫星行动”。他们可以附着在咱们的卫星上,篡改控制指令、改变卫星姿态、干扰通信,甚至把卫星推进错误轨道,让它坠毁。这种手段特别隐蔽,事后还很难追究责任,很可能成为未来太空战的新形式。 三、咱们的应对大招 面对这些潜在威胁,咱们国家也有不少应对办法。首先就是大力发展自主在轨服务和燃料补给技术。加速研发像MEV、MRV和MEP这样的技术,让咱们的航天资产有自我维护的能力,关键时刻不依赖新发射的卫星。还可以建立“燃料补给站”,让在轨飞行器随时能补充燃料,任务执行起来更灵活。 加强太空态势感知(SSA)和预警系统也很关键。通过发展轨道监测、目标识别和碰撞预警系统,时刻盯着那些靠近咱们卫星的可疑目标。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网络,提高对轨道异常行为的识别能力,一旦有危险,能第一时间发现。 咱们还得提升航天器的自主防御能力。在关键航天器上安装机动规避系统,遇到不速之客靠近,能赶紧躲开。研发电子对抗和干扰技术,防止敌人篡改卫星参数。另外,研究微型防御卫星,给高价值卫星“站岗放哨”,组成护卫编队,有危险就及时出手。 最后,发展在轨反制技术。研究“软杀伤”手段,像高能微波、定向激光和电子干扰,不摧毁目标,却能让它失去作用。研发机动拦截系统,专门对付敌人的在轨服务飞行器,全力守护关键卫星的安全。 四、未来可期 MEV-1和MEV-2任务让在轨服务和燃料加注技术崭露头角,它在商业、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着巨大潜力。不过,机遇背后也有挑战,这项技术可能被军事化,给太空安全带来威胁。咱们国家积极应对,发展自主技术,提升各方面能力,就是为了守护好在轨航天资产的安全。未来,咱们一起期待中国航天在这场太空“竞赛”中取得更多突破!免责声明:本公 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 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 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 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来源:天驰航宇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