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德国纯电动车扳回一局?看看ADAC的冬季高速工况续航模拟测试排名结果

2天前浏览12

过年假期结束,在这里弗雷刘也祝大家蛇年巳事如意,开工大吉!  

而在春节假期中,我也观察到使用纯电动车开长途(出去玩/回家)则又一次成为了核心痛点:排不上充电位置的,充电功率受限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换电派则又一次宣传起了换电路线的优势——纯电动车在这方面的使用的确存在着一些使用体验上的短板需要优化。

 

2025蛇年春节,纯电跑长途,痛点有不少(图片摘自浙里金华)  

有意思的是,近来德国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在室内测试模拟台架上做了一轮冬季续航测试,使用的条件基本完全符合咱们国家刚刚这拨春运时的使用模式即冬季温度+跑高速,看看谁一次充电跑的更远,该结果对于“冬天跑长途”这个需求指标的衡量意义更好(原文:E-Autos im Winter: Welches Elektroauto schafft die Strecke München - Berlin?)。具体条件如下 :

 

本次测试的速度工况  

· 平均速度110km/h,最高速度130km/h (复 制模拟高速公路路况,可不是WLTP/WLTC那种工况)  

· 环境温度:保持在0摄氏度(不是常温~  

· 整体测试距离:慕尼黑-柏林A9高速公路距离   

· 其它模拟条件:模拟了A9高速公路的路况,包括风阻(针对高速工况的风阻哦)、上下坡、转弯等,以及没有堵车情况。另外强调一点:本测试也没提开空调的情况,要知道/不开空调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能耗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估计德国人也知道,哪怕用同样的空调设定,各家的乘员舱温度控制逻辑也是热的热死冷的冷死,所以也许干脆就都不开了,图个公平对比。

 

报道文章中对于模拟工况的介绍  

参赛的汽车则有25款,电量从71118度都有,对应的一般条件下(WLTP)的续航宣称值可以达到500~700km。各国的都有,德国的居多,也不乏中国的重要车型:蔚来ET5,路透斯Emeya,极星2,小鹏G6,比亚迪海豹,长城欧拉07闪电猫,上汽MG4增程版本。  

那接下来咱们看看,各车型的表现都怎么样?  

测试结果排名表如图



 

冠军:奔驰EQS450两驱版  

在该测试工况下开了582km成功的在一次不充电的条件下到达终点(慕尼黑-柏林),而且也是唯一的一辆一次抵达终点的,不过当时也只剩下18km的里程了(所以评测机构也建议:虽然似乎有这能力,但是还是不建议大家真这么尝试……)。在评测过程中,该车体现出了全部参赛车辆中最低的能耗(20.4kWh/100km,相比于WLTP16.4仅增加了24%  

那为啥它这么牛呢?其实原因特别简单:1)人家装的118kWh的电池的确是所有车中电量最高的;2)人家能耗低,风阻低是一个重要因素EQS可以说是EQ家族里的低风阻流线设计的最代表车型,风阻系数只有0.20cd3人家能耗低,估计热管理-能效系统有自己的门道和核心技术,对于低温等工况的调校也比较有针对性——当然这个可能需要呼唤奔驰官方来出一些介绍来给市场说明细节了,说到这奔驰开发电动汽车对能耗控制特别重视,比如马上要出的CLA的能耗更是要低到12度电/100km4)整个德系企业开发纯电,都喜欢“偏实”的里程标定(这个相信看了国内各种测评的朋友都会有印象,常常是一堆毛病找完后,唯一一个优点就是续航实),以及更偏高速工况的动力/能耗调校(和咱国内更偏向于市内中低速不同,它们的确各有各的意义,但是春运明显高速工况更重要啊)。  

所以,你要说EQ不好看不是大奔的模样,我不喜欢,那我没话说,但是人家有优点(能耗低,续航实,高速能耗更优化),是不是也应该是各位买纯电的考虑目标之一呢?老说人家“杂牌电车,技术不好“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太片面呢



 

还有谁也比较优秀?  

保时捷Taycan排名第二,它是测试中唯三一次充电可行驶超过 500 公里的汽车之一。考虑到测试要求,消耗量较低(21.4 kWh/100 km,比WLTP17.4多了18.7%)。此外,值得一提的仍然是Taycan800V系统以及其(尤其是在国外)一骑绝尘的充电功率,使得它不仅续航实,而且充电补充里程体验也棒(这块要比400VEQS要更优秀些)。  

排第三的是Lucid Air ,第三款在测试中也达到一次续航 500 公里以上的汽车。该车的劣势主要在于电耗(23.0 kWh/100km,比WLTP14.9多了54%)略高,另外充电能力也相对一般。

 



中国品牌的表现?  

干脆做成一个表大家来看吧,以及一点点点评如下。  

            

测试续航排名      

测试续航里程km      

WLTP里程km      

测试续航能耗 kWh/100km      

WLTP能耗 kWh/100km      

NIO ET  5 LR 蔚来      

6      

421      

532      

22,7      

20,7      

Polestar 2 LR SM 极星      

10      

349      

632      

25,0      

15,4      

Lotus Emeya 繁花      

12      

335      

540      

29,1      

20,1      

XPeng G6 LR 小鹏      

15      

325      

570      

27,7      

17,5      

GWM ORA 07 AWD 闪电猫      

19      

304      

520      

26,8      

17,5      

BYD Seal RWD 海豹      

20      

294      

570      

28,4      

16,6      

MG 4 ER      

24      

254      

520      

29,8      

16,5      

蔚来ET5似乎一直以来以能耗有点糟糕闻名(我听说的),WLTP也明显不好,20.7。结果在这个测试中,人家到测试条件下能耗只上升到了22.7,在国产品牌中名列第一,对比国外品牌也不逊色,排到第六——不知道哪位朋友了解详细的蔚来的高速/低温工况的调 教策略?  

而后面几位,12-20的这几位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总体来说,他们的WLTP能耗都控制的不错,对比外资竞品还有些优势;但是在本次测试中,测试工况下的能耗明显上升很多,极星好点25,其它的都奔27~28去了,最后的续航表现也大多只能排中下游,打不过平时大家眼里的那些外资品牌的“手下败将”(前5的车的测试能耗多在20-22)。  

以及如果把我们的老朋友,Tesla Model 3放在这对比一下:人家的WLTP能耗12一直是最优秀的那一档,在本次测试中的测试能耗21kWh/100km同样很不错  

所以整体来说,如果ADAC的测试是公正的,那很可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电动汽车普遍WLTP能耗不错(偏向于城市低速)但是低温高速工况表现就没那么好了。当然了,国产电动汽车普遍成本比欧洲竞品低很多,整体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如果有改进空间的话,笔者认为正视是应该的。  

            

测试续航排名      

测试续航里程km      

WLTP里程km      

测试续航能耗 kWh/100km      

WLTP能耗 kWh/100km      

Tesla Model 3 MR RWD      

5      

423      

702      

21,0      

12,5      




德国企业整体表现?  

            

测试续航排名      

测试续航里程km      

WLTP里程km      

测试续航能耗 kWh/100km      

WLTP能耗 kWh/100km      

Mercedes-Benz EQS 450+      

1      

582 /18*      

817      

20,4      

16,4      

Porsche Taycan Perf. Plus      

3      

504      

667      

21,4      

17,4      

VW ID.7 PRO S      

4      

436      

700      

20,9      

13,6      

BMW iX xDrive50      

7      

413      

633      

27,4      

19,5      

Audi S e-tron GT      

8      

398      

605      

27,1      

18,2      

Skoda Enyaq Coupé 85      

16      

316      

566      

25,7      

15,7      

总体来说,德国品牌整体排名比较靠前,不过达成的方法各有不同,134的这三位明显都是WLTP和测试能耗都很优秀,应该体现了这几款旗舰产品倾注的先进技术+调校。而排7816的宝马、奥迪、斯柯达这三辆车则很明显各种工况能耗也就都一般,和中国品牌的这几款参赛车也差不多,可能也就是靠着大电池才续航排名先前的。



 

评测还有其它内容?  

其实这篇文章里还评测了这些车一下平均充电功率/20min能补多少度电/多少里程(一开始的表里有),不过相比之下,还是能耗-续航是主线,所以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但是总体来说,排名靠前几款车的补能能力同样也比较优秀,即能耗和电量的表现优等生充电性能也不差。



 

小结  

说到这,没准有的朋友会说:啊,你这个人怎么专门从外网搬运这种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不利的测试结果,这不利于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崛起。在这儿啊,我表示:我大概可以理解您的意思,不过呢我想说几点,您先看看有没有道理:  

1)冬季低温+高速行驶速度工况算不算是一个中国人冬天纯电出行的刚需+核心痛点?如果是的话,人家做了,如果大家觉得这个结果可以倒逼各家车企更好的优化这方面的短板,最终造福的难道不是我们一个个普通人吗?  

2)完全没有必要把汽车行业的发展的所有细节和问题动辄上升到国家/民族对立,如果这一局的确我们的车表现没那么好,提高完善不就行了?我们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每一个人都看的见。而且啊——车行业是一个世界性的行业,市场和供应链都要广泛全球协作。德国车的结果好我们就跳脚的话就显的太小家子气了,而中国的汽车产业要走出国门,也得去和全世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他们的测试结果也要参考吸收,光用直白的民族崛起的叙事来为中国汽车工业出海打广告在笔者看来是一种最不动脑筋的思路  

3)当然,任何一种评测可能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甚至也不见得这次的测试中也没有猫腻。不过,ADAC也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协会之一公信力不错,而且文章中也给出了技术上很多车型可以排名靠前的原因,技术派的朋友可以琢磨一下,有没有道理; 此外,这次测试里也不是所有德国车的能耗都很好,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评测/结果有问题,公正性需要讨论,那就更欢迎讨论拍砖,甚至是织一轮类似的评测来对比看一下了。真理越辩越明,透明公开公正的评测应该也可以更好的规范我们行业的发展,告诉消费者们什么是好的产品,为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弗雷刘,关注我,给你带来靠谱的电池、电动汽车、能源行业的分享,希望大家多多三连支持~  

以及最后1还是给大家安利我的书:《锂光-动力电池硬核入门》,可以帮助大家搭建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适合各种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的人士,也反映了行业到2024年的一个最新的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情况(二维码见下);2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加入(二维码见下)~

以及感谢好友H.E.Y的讨论和支持~



来源:弗雷刘
电路汽车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2天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4文章 11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汉L能否兼顾千里续航和超级快充?

1月17日,比亚迪隆重举行了“何以中国 盛世王朝,汉L唐L设计发布会暨2025首届王朝盛典”,介绍了汉L新车的设计理念。 随后的1月19日,公 众号“迪粉之家”爆料汉L配备了超级快充,零下三十度采用 120kW 充电桩双枪充电,16%-80%只需要10分钟,80%-100% 需要14分钟。此前就有传言说汉L的全新刀片电池能够实现超过1000km的续航里程。那么,汉L电池到底有怎样的创新,是否能够兼顾千里续航和超级快充,本文带您分析。一、汉L刀片电池解析 首先来分析迪粉之家爆料信息的可信度,按照120kW, 双枪充电,16-80%SOC充电10min来计算,充入能量最大为120*2*10/60=40kWh。这样来计算的话(64%SOC区间对应40度电),汉L的总能量为62.5kWh。 要知道9月份上市的汉EV,最高电量已经达到了85.4kWh。汉L的定位和售价都要高于汉EV,其总能量大概率不会低于80kWh. 当然了,迪粉之家的爆料是在低温下的充电情况,考虑到温度降低,电池包总能量也会降低,说不定BMS的算法随之更新,所以显得充电时间更快(表现为虚电,充的快,放的也快) 不过话说回来,从公 开信息来看,汉L的充电速度肯定是行业领先的,而且是全域快充。根据此前B站UP主蟹老板的爆料,汉L在0-100%SOC都是快充,无论是初段还是末段,都有相应的技术来提升快充速度。 室温下有可能做到10min充满,低温充满也就20多分钟。就如王朝网总经理路天在设计发布会上所说的,汉L的电动化技术将采用极具前瞻性的全新平台,领先行业至少一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逆天的快充能力是在牺牲电池能量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样是蟹老板的爆料,汉L的电量为83.2kWh, 比汉EV还要略低(后者2022年就做到了85.4kWh)。四驱版本的续航做到600km出头,后驱版本的续航可做到700km出头。这样来看的话,汉L主打超级快充,注定跟千里续航无缘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次汉L的全新平台是1000V的架构。根据迪粉之家爆料的电机铭牌,其工作电压是945V. 按照磷酸铁锂电池1C放电,平均电压3.15V来计算的话,电池的串数来到了300串。 按照磷酸铁锂电池上限电压3.65V来计算的话,电池包最高电压来到了1095V;考虑到刀片电池的集流体内阻偏大,电池的上限电压经常设为3.8V, 这样计算的话,最高电压为1140V, 称之为1200V平台也不为过。 所以说,这一次的超高压电动平台远超大家的想象,领先行业至少一代实至名归。 二、快充和续航哪个更重要按照300串以及83.2kWh的总能量来计算的话,汉L电芯的容量仅为88Ah左右。要知道此前仰望U9上使用的高功率电池,能够实现14C的峰值放电倍率和5.5C的峰值充电倍率,其容量依然有126Ah。这一次容量已经降低到90Ah以下,其充放电倍率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实际上,根据CarNewsChina的报道,比亚迪的二代刀片电池可支持最高16C的峰值放电倍率以及8C的峰值充电倍率,指标全面超越仰望U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高的功率性能带来的是能量密度的损失,该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为160Wh/kg左右,要比目前一代刀片电池的185Wh/kg降低了不少。 此外,由于本次汉L采用了超过1000V的电压平台,现有的快充桩最大仅支持1000V, 这会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所以比亚迪的全域快充,需要自己开发充电桩技术,用来支持旗下高端电动车型的快充性能。 按照88Ah的容量,以及峰值8C的充电速度,充电桩的最大电流至少要700A以上。而如果真能做到0-100%SOC充电10min的话,平均倍率也高达6C, 这样的补能速度远超目前极氪旗下采用神行超充电池的极氪001车型,重新定义了超级快充的标杆。 虽然汉L没有选择千里续航这条技术路径,纯电续航也就600-700km。但是汉L同时发布了全新的电机技术,峰值功率高达580kW, 最高转速也高达30500rpm. 这对于提高高速工况下的电驱动效率十分有效。 可以预见的是,汉L在高速120km/h下,其续航里程会更加扎实,大概率能够实现超过500km的里程(高速开车4小时至少休息20min),再加上10min就能把电量充满,你还有焦虑吗? 正可谓“加油10分钟,充电一泡尿”,千里纯电续航敌不过一泡尿的压迫感。2025,快充将继续卷出新高度,不再以30-80%的充电时间论英雄,充满也不再需要一小时。 小结:根据已有信息来推测,汉L大概率在超级快充上进行了极限突破,而没有选千里续航这条道路。续航的多少不是重点,充电速度快才是重点,只要速度足够快,10min上个厕所回来就充满电,消费者还会纠结有没有1000km续航吗? 而随着汉L快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2025年平均6C快充电池即将闪亮登场。留给其他车企的问题是,在全域快充这条路上,还要继续跟吗?特别申明与澄清:本文部分信息,是小编在综合开源网络信息以及个人认知水平上做出的合理推测,小编并不承担更新此信息和确保本信息真实性之任何义务,也不对以上推测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另本公众 号为小编个人公 众号,与其供职的单位无关。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