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Hypermesh基础操作10(临时节点消失及其缩放时大小显示处理方法)

1月前浏览628

本次分享主要内容:介绍如何处理对界面中临时节点消失及其缩放时大小显示的处理方法

最近遇到了个问题,给我们日常模型操作过程中带来十分不便的影响,就是临时节点,也就是常说的小黄点,在比较高的版本(2019以上)安装后出现消失和模型缩放过程中看不到的问题。小黄点在我们仿真模型处理中还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它可以定位中心,分段的位置,顶点,加载点等等,可以帮助仿真工程师方便、快速、精准处理一些事项。


第一种问题的处理

问题:小黄点消失不见,或者在查询距离、半径等看不到临时选取的点。


解决办法:右键我的电脑选择属性,进入高级系统设置,选择环境变量,在用户变量中新建一个变量,变量名HW_USE_OPENCL变量值设为0设置好环境变量后,再打开Hypermesh即可显示节点,最好是关机重启成功率比较大。

:如还没解决,可能是显卡驱动的问题,太新的驱动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下载安装较老版本驱动。通常情况下发生这个问题的概率比较低。


第二种问题的处理

问题:界面放缩过程中小黄点也变小了,甚至找不到。

解决办法:在菜单栏的preferences中选择Mesh/Geom AppearanceOther下,把选项Nodes level of detail取消勾选,这样在模型缩放的过程中就能明显的看到小黄点的位置在哪里,方便我们查找。

 

 希望小伙伴们在后台多多留言互动,可以一起探讨话题或者问题(可以是软件操作、理论知识、人生哲理、思想等),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优秀同行!看到消息后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

来源:SimYoungC
HyperMeshAdamsAbaqus振动二次开发MATLAB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9
最近编辑:1月前
SimYoungC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4粉丝 11文章 12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为什么相同模型会计算出不同结果?

温馨提示:这次的内容有点干,大家阅读中自带热水。记得两三年前参与一个项目,我们团队做完仿真计算也输出了报告,但供应商并不认可,因为他们在提供 产品之后自己也做了同样类型的仿真计算,两个计算结果却出现了不少差异性,两方也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前期交涉过程中初步了解情况下,对于相同模型做出来的结果不同,确实让所有人感到十分困惑,对于仿真工程师而言,此时可能已经冷汗浃背了。为此还组织了多次会议来讨论这个差异性问题,可以说是大型检验(互扣细节、甩锅)现场,过程可以自行脑补下,值得一想。以前也看过相同模型情况得到不同计算结果的问题的一些讲解,但多是关于软件,版本计算精度这样的问题。对于工程应用,在这种问题下产生的数值差异只要不太大,分布规律相近还是能接受的。但恰恰实际中很大部分所遇到的问题不只是在这些点上。 为什么关注区域的值差别这么大,分布规律也有差异?关于这个问题,整体方向是这样考虑的,也给小伙伴们提供一些仿真分析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一些解决思路吧。PS:切记一定一定一定是在模型没有操作失误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这些差异性的!材料属性是否一致? 通常情况下仿真数据需要由产品供应商提供相关数据,材料数据按照这样的输入来源应该是不会有出入的。网格大小是否相同? 单元网格大小很大程度决定了计算的精度,两个不同网格尺寸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必然会有很大差异。单元类型的选择是否相同? 不同单元类型对计算结果同样不容忽视,单元相同数量尺寸情况下,一阶单元和二阶单元得到的计算结果是存在一定差别的。选用协调单元或是减缩积分单元都是有一定适用范围,并非适配所有场景分析。是否采用非线性计算? 装配体中结构之间需要通过界面间的接触行为进行力传递,什么情况可以忽略?什么情况需要考虑?材料参数是否用到非线性数据?计算中几何变化是否考虑非线性?这些都是非线性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如果把非线性系统处理成线性系统,那计算后的结果可能会偏离很大,甚至是错误的。上面这些考虑点都是能够通过文件、报告形式比较容易呈现的,但有些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得到的,如:几何处理、加载方式、模型简化、连接方式等。这些模型上的细节很多情况是不会出现在分析报告中,很少会事无巨细地将设置及其考虑写进报告,毕竟这些处理方式有时也会涉及到一些机密文件,即使不是也会将整个报告写得特别冗长更像是操作教程,这显然有悖报告导向。每个工程师都有自己的计算处理方式,或是基于过往的教育,或是基于项目的经验等等,都会形成一种处理问题的固定的、经验的模式,可能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这样处理计算模型是合理的,换个地方也可能就不再适用了。但仿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据可循,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操作的世界,否则就会演变成离谱的“电影制作”而闹出笑话,一定要慎重对待。仿真模型的建立一定是在一个合理的处理方式下构建而成,它才能符合实际情况,理论和试验都是考验计算模型的基础,合理、正确地应用好仿真工具才能更好地为实际工程、产品提供有效的分析价值与设计指导。共勉吧,各位CAEer! 希望小伙伴们在后台多多留言互动,可以一起探讨话题或者问题(可以是软件操作、理论知识、人生哲理、思想等),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优秀同行!看到消息后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来源:SimYoungC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