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工程师不能只会埋头计算
曾经以为仿真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应对计算模型就行,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就好,就跟读书时那会儿一样安安静静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然而这种狭隘的眼界导致我产生了一个很严重的认知误区——仿真工作就是只面对计算模型就好,其他的事和自己关系没那么大。可以说现在每回想起这种事,总感觉自己当时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那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又好笑。所以不禁会问自己,只顾好自己手头上的仿真工作,就能真正做好仿真分析了吗?就能够解决产品出现的问题吗?什么是模拟仿真,从最简单的名称解释也能够说明它是通过一种虚拟的方式对实物进行分析,是借助数学公式、计算机等方式来解释或描述、预测一些物体行为。既然是对实物的一种模拟,那就需要对目标物体有所了解才能达到更加准确的仿真。如果仿真工程师对仿真的实体产品不了解,那该怎样进行仿真建模,以及后续的分析呢?可以知道的是仿真是离不开现实的,如果脱离实际,那仿真计算出来的东西都可能是天花乱坠的情况,既不能剖析问题,也不能指导设计,仅仅是一个虚拟且没有实际价值的模型。在这些年里接触了不少产品工程师、结构设计工程师,在对接任务或交流产品的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问题。对于一个产品可能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施加这样载荷,这样的载荷在实际中是否存在欠缺考虑?这样的边界、加载方式是否存在不合理?……对于产品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入,尤其是面对非标件的时候这类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果仿真工程师不能对来样进行合理简化分析,面对这些问题可能就会原地宕机。要么被需求方的天马行空想法搞的心力交瘁,要么被自己的解题无力感到茫然无措。我们也希望自己在面对未知的产品也依然镇定自若,在解析问题时总能游刃有余,但这样的能力是需要经验的迭代,是解决更多的问题,这也就让我们避不开与实际产品的接触、了解。单纯的面对计算机里的模型,有时候会与实际感觉差别巨大,如:一颗螺栓在屏幕里看起来还是很大的,能够承受住几千牛顿的拉力,然而实际的螺栓放在手里,看上去是那么的小而细,不禁会疑惑这么小的一个东西真的如自己计算的那样能承受的住那么大的拉力吗?仿真视角与实际情况往往有所区别,仿真是无法一次性做到与实际相吻合的,能做到的程度也只是该对象物体的某一方面特性的高相似度而已,如果一味地满足于仿真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满足的虚空感,像脱离实际的空中阁楼。多了解、探索我们计算所涉及的实际产品,在计算分析中才能把握一定方向,心里才会更有谱些。再通过比对照模型与实物,也就更容易从实际到理论指导我们更好的仿真分析产品结构,进一步将理论再应用到实际完成一个合格的闭环。多与产品“交流”,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想法与灵感,在仿真中会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对于发消息未及时回复的小伙伴深表歉意(公 众号后台回复有一定时长超过就无法做出回复,还请大家谅解),有需要探讨的内容或者问题希望小伙伴们多多留言,看到消息后将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来源:SimYou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