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老生常谈-氢安全

13小时前浏览11
     今天和两个小兄弟聊天,想起了我刚从学校加入职场的场景,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人,我的师傅就曾经和我说,要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个理念我一直践行着,也和小兄弟们聊了很多,关于设计、关于技术,一定要有背后的理论支持,任何答复不要用“大概是”、“可能是”“大概率是”这样的模糊话语回复,其背后一定要有严密的理论计算,要有数据支持,要去看书,每天都要去看看,每天进步一点点。
闲话少叙,今天我们聊一下氢安全这个话题。
     我认为国内关于IV储氢气瓶的标准,可以说很严格,部分要求甚至要比国外严格,但是还是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主要有三点因素:
1.国内还未有IV储氢气瓶的大规模装车试用,但是好在我们的三型气瓶已经成熟运用,虽有部分发生漏气现象,并且未发生过严重的爆炸事故,反应了我们国家对压力容器严格要求,IV储氢气瓶由于内部是由塑料构成,其性能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是公众的一个疑虑点(否则将未研究透的IV气瓶投入市场发生问题后,将会对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2.在氢安全工程书中提到《标准制定往往反映了行业的利益,这意味着在制定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公众的利益。某些标准的声明虽然不一定导致灾难性后果,但其可靠性和适用性仍然值得怀疑。这种偏向性可能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措施不足以覆盖所有潜在风险。》
3.氢气,尤其是高压氢气,我之前算过假如装有1公斤的氢气爆炸,其释放的能力相当于34Kg TNT的爆炸能量,其次氢气泄放不同于其他气体,氢气高压泄放会由超压产生,这个超压足以对人造成伤害,氢气的高压泄放的从冲击波和可燃区间到达几十米,足以对人员造成伤害,这也是我一直反对将气瓶的TPRD直径去提高的原因,为了气瓶火烧不爆炸,一味提高泄放对安全没有任何意义。
       为了打消公众的怀疑,我认为行业内,可以组建氢安全团队,定期向公众发布氢安全试验研究,比如邀请对氢能感兴趣的公众,去观摩高压气瓶的实际生产,试验,比如爆破试验,火烧试验,让公众了解虽然这么高的工作压力,但是它依然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各个气瓶厂家应向公众发布氢气瓶的试验测试过程,打消公众的疑虑。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燃烧理论爆炸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0
最近编辑:13小时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35粉丝 63文章 277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