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亿纬锂能连发重磅公告!

3小时前浏览4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摘要:2月6日公告,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获一汽奔腾大圆柱电池的供应商定点;2月7日公告,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与海博思创签订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 

01  

 

2月6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公告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收到一汽奔腾关于大圆柱电池的供应商定点通知。    


图片

▲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公告

根据公告显示,尚未披露更多项目详细内容,实际供货量以正式销售订单为准。
在2024年10月,亿纬锂能发布了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修订稿。公告显示,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投资于“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和“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在2024年的11月,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02  

 

2月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关于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与海博思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    

图片

▲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公告

根据公告内容,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建立2025-2027年度电芯产品战略采购合作关系,预计采购总量为50GWh,具体采购数量以双方后续签订的具体采购合同为准。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材料储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2
最近编辑:3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2粉丝 181文章 220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Deepseek对阵Kimi丨锐评锂电行业趋势,竟有惊人巧合!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最近,AI圈子里最火的,莫过于DeepSeek-R1。2月5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点赞DeepSeek,称其“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引发行业热议。与此同时,另一款国产AI大模型Kimi也备受关注。作为AI模型的新秀,DeepSeek和Kimi能为电池行业提供怎样的独到见解?带着这个疑问,协会分别向DeepSeek和Kimi抛出了几个问题。 问题一:请预测2025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前景。01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需求驱动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2025年达1528万辆(中国市场约156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3%,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激增。储能领域新增装机预计220-250GWh,其中中美市场占据主导。根据EVTank的预测,2025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达1926GWh,同比增长25%-30%,主要受益于电动车和储能双轮驱动。产业链利润修复2024年行业经历价格战及库存减值冲击后,2025年产业链价格企稳,部分环节(如正极材料、铜箔)毛利回升,整体利润触底反弹。02 技术升级加速商业化 固态电池与快充技术突破固态电池进入商业化前夜,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计划2027年前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其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400Wh/kg以上,安全性显著优化。快充技术全面渗透磷酸铁锂电池快充迈入4C阶段,三元电池达5C-6C,中低端车型向3C-4C升级,插混车型普及2C快充。材料体系革新磷酸铁锂主导中低端市场:装机占比突破80%,成本优势和安全性能推动其在中低端车型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硅碳负极与高镍三元硅碳负极提升能量密度10%-20%,高镍三元(如NMC 811)在高续航车型中占比扩大,但需解决循环稳定性问题。03 竞争格局与市场分化 头部企业集中化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市占率将超60%,LG新能源、中创新航等企业加速海外布局。行业集中度提升,小企业面临淘汰压力。产业链出海加速欧洲限制纯电车型出口背景下,插混车型(预计占比50%)成为出海新增长点。中国锂电企业通过技术授权、海外建厂融入本地供应链,强化国际竞争力。04 挑战与政策影响 原材料波动与回收压力锂、镍价格受供需调整影响,碳酸锂价格降幅有限(锂矿成本支撑),企业需应对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风险。废旧电池回收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技术标准不统一,环保政策趋严倒逼回收技术升级。政策驱动绿色发展中国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及以旧换新政策,欧盟碳排放考核加严,推动全球电动化进程。储能领域政策(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刺 激长时储能需求,锂电在新型储能中占比超80%。1 市场规模增长 出货量大幅提升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2025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再创新高。应用领域拓展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量持续攀升,带动了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储能领域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未来将成为带动锂需求提升的重要引擎。此外,消费电子产品也将继续推动锂电池市场的增长。2 技术创新发展 主流技术成熟高镍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技术日益成熟,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指标持续提升。前沿技术突破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逐步接近商业化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性能。此外,超快充、干法电极、硅碳负极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锂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3 竞争格局变化 产业链价格战缓解2024年锂电产业链价格经历“L”字结构变化,到2024年二季度末期,全产业链价格跌速放缓。2025年,锂电企业意识到过度价格竞争的弊端,国家层面也强调强化行业自律,短期内锂电产业链成本已触底,部分环节价格有望小幅上升,企业毛利迎来修复。产业链利润触底反弹2024年产业链整体利润下滑近50%,但随着全产业链价格企稳以及部分环节毛利修复,预计2025年锂电企业将消除存货减值带来的利润削减,同时毛利稳定与出货增长,全产业链利润有望实现触底反弹。4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行业发展。这些政策将促进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将更加频繁。锂电池行业将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5 国际市场拓展 企业出海加速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锂电池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出海、产能出海等方式,融入海外市场的本地供应链之中,强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问题二:请分析2025年电池行业“出海”的趋势。01 欧美市场壁垒加剧 欧美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碳足迹新规等政策抬高中国电池企业准入门槛,如美国对华锂电池关税提升至25%,欧盟反补贴调查导致部分项目搁浅(如蜂巢能源德国工厂暂停)。此外,欧美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欧盟纯电销量同比下降5.4%)进一步压缩出口空间。02 东南亚成为战略跳板 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利用其资源禀赋(如印尼镍矿占全球22%)和政策红利(泰国“3030政策”、马来西亚税收减免)建立生产基地,并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风险。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已投资印尼、马来西亚等地,规划产能超30GWh。03 供应链本地化与全球协同 头部企业通过“产能出海+技术输出”模式,在东南亚构建“电池-车企”配套生态。例如,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在东南亚本土化生产,拉动上游电池需求1 市场趋势 欧美市场欧美市场依然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欧盟《新电池法》对产品碳足迹等要求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合规难度。不过,随着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储能需求的增长,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新兴市场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需求,这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吸引车企投资建厂,为锂离子电池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 企业布局 头部企业引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继续加大海外布局力度,通过投资建厂、合资合作等方式,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中小企业跟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出海”行列,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3 政策与合作 国内政策支持国内政策将继续引领行业走出“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动力电池“出海”的保障支持力度。国际合作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增多,为锂离子电池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两个AI的回答中可以看出,2025年的锂电行业将告别“内卷式”竞争,转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DeepSeek和Kimi都认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技术升级加速,政策影响显著。但在具体细节上,DeepSeek更强调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和产业链利润的修复,而Kimi则更关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不约而同的是,在问及2025电池行业“出海”机遇时,DeepSeek和Kimi均强调了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让我们再追问DeepSeek,看其如何看待东南亚市场的前景: 问题三:2025年电池企业出海东南亚有何前景?2025年电池企业“出海”将呈现“东南亚深耕+欧美迂回”双轨并行格局。东南亚不仅是产能转移的避风港,更是辐射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以下是东南亚电池市场机遇分析: 市场需求窗口期东南亚电动化尚处初期,两轮车、小型乘用车及储能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35年东盟电动车销量将超燃油车,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26亿美元。中国电池企业可抢占先机,布局中低端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 政策与成本优势关税规避:东南亚生产基地可绕开欧美对华产品限制,如美国对东南亚光伏电池的反倾销调查暂未覆盖锂电池,政策风险相对较低。资源整合:印尼镍矿、马来西亚锡资源为电池材料本土化供应提供支撑,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产业链配套升级跟随整车厂“出海”步伐(如哪吒、埃安东南亚建厂),电池企业可通过本地化配套提升议价能力,同时吸引日韩设备商合作,完善区域产业链。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