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Deepseek对阵Kimi丨锐评锂电行业趋势,竟有惊人巧合!

3小时前浏览8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


DeepSeek-V3性能优越且成本较低,中国大模型助力AI技术更开放更高效_凤凰网




 

   

最近,AI圈子里最火的,莫过于DeepSeek-R1。2月5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点赞DeepSeek,称其“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引发行业热议。与此同时,另一款国产AI大模型Kimi也备受关注。作为AI模型的新秀,DeepSeek和Kimi能为电池行业提供怎样的独到见解?


带着这个疑问,协会分别向DeepSeek和Kimi抛出了几个问题。


   

 


问题一:请预测2025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前景。


图片

01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需求驱动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2025年达1528万辆(中国市场约156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53%,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激增。储能领域新增装机预计220-250GWh,其中中美市场占据主导。根据EVTank的预测,2025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达1926GWh,同比增长25%-30%,主要受益于电动车和储能双轮驱动。


产业链利润修复

2024年行业经历价格战及库存减值冲击后,2025年产业链价格企稳,部分环节(如正极材料、铜箔)毛利回升,整体利润触底反弹。

02      

     
技术升级加速商业化      

固态电池与快充技术突破

固态电池进入商业化前夜,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计划2027年前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其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400Wh/kg以上,安全性显著优化。


快充技术全面渗透

磷酸铁锂电池快充迈入4C阶段,三元电池达5C-6C,中低端车型向3C-4C升级,插混车型普及2C快充。


材料体系革新

磷酸铁锂主导中低端市场:装机占比突破80%,成本优势和安全性能推动其在中低端车型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


硅碳负极与高镍三元

硅碳负极提升能量密度10%-20%,高镍三元(如NMC 811)在高续航车型中占比扩大,但需解决循环稳定性问题。

03      

     
竞争格局与市场分化      

头部企业集中化

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市占率将超60%,LG新能源、中创新航等企业加速海外布局。行业集中度提升,小企业面临淘汰压力。


产业链出海加速

欧洲限制纯电车型出口背景下,插混车型(预计占比50%)成为出海新增长点。中国锂电企业通过技术授权、海外建厂融入本地供应链,强化国际竞争力。

04      

     
挑战与政策影响      


原材料波动与回收压力

锂、镍价格受供需调整影响,碳酸锂价格降幅有限(锂矿成本支撑),企业需应对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风险。


废旧电池回收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技术标准不统一,环保政策趋严倒逼回收技术升级。


政策驱动绿色发展

中国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及以旧换新政策,欧盟碳排放考核加严,推动全球电动化进程。


储能领域政策(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刺 激长时储能需求,锂电在新型储能中占比超80%。


图片

1      
市场规模增长    

     

   

出货量大幅提升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2025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储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再创新高。


应用领域拓展

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量持续攀升,带动了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储能领域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未来将成为带动锂需求提升的重要引擎。此外,消费电子产品也将继续推动锂电池市场的增长。

2      
技术创新发展    

     

   

主流技术成熟

高镍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技术日益成熟,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指标持续提升。


前沿技术突破

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逐步接近商业化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性能。此外,超快充、干法电极、硅碳负极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锂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      
竞争格局变化    

     

   

产业链价格战缓解

2024年锂电产业链价格经历“L”字结构变化,到2024年二季度末期,全产业链价格跌速放缓。2025年,锂电企业意识到过度价格竞争的弊端,国家层面也强调强化行业自律,短期内锂电产业链成本已触底,部分环节价格有望小幅上升,企业毛利迎来修复。


产业链利润触底反弹

2024年产业链整体利润下滑近50%,但随着全产业链价格企稳以及部分环节毛利修复,预计2025年锂电企业将消除存货减值带来的利润削减,同时毛利稳定与出货增长,全产业链利润有望实现触底反弹。

4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行业发展。这些政策将促进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将更加频繁。锂电池行业将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

5      
国际市场拓展    

     

   

企业出海加速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锂电池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出海、产能出海等方式,融入海外市场的本地供应链之中,强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


问题二:请分析2025年电池行业“出海”的趋势。


图片

01      

     
欧美市场壁垒加剧      

欧美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碳足迹新规等政策抬高中国电池企业准入门槛,如美国对华锂电池关税提升至25%,欧盟反补贴调查导致部分项目搁浅(如蜂巢能源德国工厂暂停)。此外,欧美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欧盟纯电销量同比下降5.4%)进一步压缩出口空间。

02      

     
东南亚成为战略跳板      

为规避欧美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利用其资源禀赋(如印尼镍矿占全球22%)和政策红利(泰国“3030政策”、马来西亚税收减免)建立生产基地,并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风险。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已投资印尼、马来西亚等地,规划产能超30GWh。

03      

     
供应链本地化与全球协同      

头部企业通过“产能出海+技术输出”模式,在东南亚构建“电池-车企”配套生态。例如,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在东南亚本土化生产,拉动上游电池需求


图片

1      
市场趋势    

     

   

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依然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欧盟《新电池法》对产品碳足迹等要求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与合规难度。不过,随着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储能需求的增长,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新兴市场

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需求,这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吸引车企投资建厂,为锂离子电池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企业布局    

     

   

头部企业引领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继续加大海外布局力度,通过投资建厂、合资合作等方式,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中小企业跟进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出海”行列,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3      
政策与合作    

     

   

国内政策支持

国内政策将继续引领行业走出“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动力电池“出海”的保障支持力度


国际合作加强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增多,为锂离子电池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  
从两个AI的回答中可以看出,2025年的锂电行业将告别“内卷式”竞争,转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DeepSeek和Kimi都认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技术升级加速,政策影响显著。但在具体细节上,DeepSeek更强调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和产业链利润的修复,而Kimi则更关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不约而同的是,在问及2025电池行业“出海”机遇时,DeepSeek和Kimi均强调了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让我们再追问DeepSeek,看其如何看待东南亚市场的前景:    


问题三:2025年电池企业出海东南亚有何前景?


图片

2025年电池企业“出海”将呈现“东南亚深耕+欧美迂回”双轨并行格局。东南亚不仅是产能转移的避风港,更是辐射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以下是东南亚电池市场机遇分析:


   

市场需求窗口期

东南亚电动化尚处初期,两轮车、小型乘用车及储能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35年东盟电动车销量将超燃油车,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26亿美元。中国电池企业可抢占先机,布局中低端动力电池与储能市场。


   

   

政策与成本优势

关税规避:东南亚生产基地可绕开欧美对华产品限制,如美国对东南亚光伏电池的反倾销调查暂未覆盖锂电池,政策风险相对较低。

资源整合:印尼镍矿、马来西亚锡资源为电池材料本土化供应提供支撑,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产业链配套升级

跟随整车厂“出海”步伐(如哪吒、埃安东南亚建厂),电池企业可通过本地化配套提升议价能力,同时吸引日韩设备商合作,完善区域产业链。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材料储能工厂人工智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2
最近编辑:3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2粉丝 181文章 220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全球固态电池大比拼!2025年将实现量产?华为固态电池迎来新突破!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近日华为固态电池续航3000公里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不但不起火,还能5分钟充满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来聊这个话题!说起固态电池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毕竟至今也未能实现量产计划,而最早在2010年的时候丰田就曾推出续航里程超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只不过到现在也没动静,之后陆续有不少家企业也曾发表过研究固态电池这一说法,至今也未能量产。而在此之前,一家加拿大的公司就曾尝试过研发固态电池,不过最终于2006年正式宣布破产,由此得知,要想研发3000公里续航里程固态电池非但实属不易,而且可能性极低,众多市民也是见怪不怪了。当然华为已经拥有这项专利,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华为这家具有科研于一体的科技企业断然不会来作为噱头,不过华为这次所研发的这款固态电池掺杂着锂硫材料,并不完全属于固态电池,想必华为攻克了不少难关。有不少消息显示称,中国固态电池要在2025年实现量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作为新能源汽车来说,中国市场可谓十分庞大,截止到202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达3140万辆,而这些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电池主要来自动力电池,这些电池不仅续航里程相对较短,而且寿命也不长。因此固态电池将会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而2025年量产引发了全球网友的高度关注,然而这次电池的大比拼,能否在2025年实现量产却成为亮点,中国能否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主动权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说到新能源汽车不得不提到燃油汽车,随着全球加速变暖,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得不发展新能源以此来代替传统能源,而新能源汽车就是清洁能源的一种,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度越来越高,续航里程确实一大短板,是不少汽车车主的一块心病。而新能源汽车电池不仅存在续航里程短,而且安全性,充电等相关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研发固态电池,其实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固态电池以高能量密度,体积小,安全,快充速度,续航里程高等优势,便横空出世了,从而引发国内外网友的焦点,这样一来,全球不少知名企业纷纷前来加大研发固态电池进度,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此,2025年将会是全球固态电池大比拼,而中国企业到底研究出了什么呢!能否在这场比拼中占到先机呢!不过从目前来说,固态电池的量产化已经在加速推进阶段,相信假以时日必将能量产。从目前来说,多家知名企业已经公开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而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就表示固态电池将会在2030年前推出并且量产,这一言论确实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而长安汽车所发布的固态电池将会覆盖了半固态电池,液态,全固态电池全系列产品。这些固态电池系列将都会给新能源汽车带来新的里程碑,虽然长安,华为等企业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但是不少国际企业也纷纷发表了固态电池量产这一计划,例如就有大众,丰田等车企,就拿丰田汽车来说,计划于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并且续航里程将突破1200公里。面对这些国际车企的量产计划,中国能否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各位广大网友们!你觉得华为,长安等国产企业能否抢占先机呢!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