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九章:电堆-装堆力1)

2小时前浏览3

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就是多个单电池堆叠而成的一个装置,如图9-1所示,从而使燃料电池拥有较高的输出电压。

9-1 氢燃料电池电堆(百度)  

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小问题就产生了,为什么要提高燃料电池输出电压?  

一般情况下,氢燃料电池单电池的工作电压在0.65V左右,那么1kw的输出功率就需要大约1500A的电流,如果电流密度按照2A/cm2计算,那么活性面积就需要750cm2,而这只是1kw的输出功率,就造成了很大的电流和很大的活性面积,氢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使用功率都在百kw级以上,所以将单电池串联在一起,提高了输出电压,降低了活性面积和输出电流,在使用空间和电气安全上都得到了优化。  

这就会让人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两个例子,一个是高压输送,通过高压来降低电流,从而减小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另一个就是重卡,为了得到更高的牵引力,就得降低速度。这些情况都源于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情况,功率都是额定的,即有限制。  

电堆在堆叠组装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堆自身的强度、密封性及导电性,需要一定的装堆力,其大小就决定了以上的性能。  

对于电堆的堆叠控制参数上,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控制电堆的堆芯距离,另一个就是装堆力。从胡克定律可知,距离与力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在这暂且把电堆堆芯距离与装堆力理解成线性关系,即电堆堆叠控制参数其实就一个。  

但实际情况是电堆堆芯的弹性系数很难确认,单电芯数量众多,也无法确认堆芯距离与装堆力是否符合线性关系,所以就会有两个控制方向,控制堆芯距离不足的地方是对单电池的一致性要求特别高,很容易造成不同的电堆拥有不同的装堆力,不同的装堆力就会造成电堆的性能不一致;控制装堆力的不足就是不同的电堆拥有不同的堆芯长度,对安装空间有影响,但是拥有相同的装堆力,电堆性能的一致性得到力保证。所以目前一般都是采用控制装堆力来实现电堆的堆叠。  

在推导电堆的装堆力之前,我们需要复习一下,初高中的力学知识,如图9-2所示。  

9-2 受力分析图  

对于a和b来说,受力情况是否是一样的?这要分两种情况,当受力物体是刚性体时,此时a和b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当受力物体是弹性体时,a和b受力情况也是一样的,变形量也是一样;  

对于c和d来说,受力情况是否是一样的?这时的分析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受力物体的数量增加了。当受力物体都是刚性体时,此时c和d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即4个受力物体都受到了力F;当受力物体都是弹性体时,此时c和d的受力情况也是一样的,即4个受力物体都受到了力F;当受力物体是刚性体与弹性体混合时,因为排列组合的种类太多,这里就说一种情况,1是弹性体时,2、3、4是刚性体时,c和d受力情况依然是一样的,其实无论怎么排列组合,c和d的受力情况都会一样的;  

以上分析结果都是基于弹性体是理想弹性体,如果考虑弹性体的分子间摩擦、黏性、结构变化、异相性等性能,那么弹性体的力传递就会产生衰减。此时,对于a和c来说,墙面受力<F,如果墙面受力为F时,则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要大于F;对于c和d来说,c受力是逐渐减小,d受力是从两端向中间减小。  

所以在电堆实际堆叠过程中,靠近受力端的双极板与MEA受到的装堆力要大于远离受力端的双极板和MEA,电堆堆芯越长,此情况就越严重,严重时会影响电堆的性能,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在拆堆时发现靠近受力端的MEA边框压痕要更明显。通过c和d的对比可知,改善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就是在电堆堆叠时,对电堆进行两端同时施加相同的装堆力。  

在电堆堆芯中,弹性体有密封件和MEA,刚性体有双极板,假设双极板没有变形,那么装堆力等于密封件与MEA的弹力之和。如果按照图9-2的分析结果来看,不论堆芯中单电芯数量是多少,装堆力都是不变的。但实际中的密封件与MEA并不是理想的弹性体,所以装堆力会衰减,所以并能用单电池或短堆的装堆力来替代长电堆的装堆力。  

一般可以使用压敏纸来测试装堆力衰减情况,也可以压力传感器来准确测量装堆力的衰减数值。  

在电堆堆叠挤压的过程会发现一种情况,就是装堆力会随着时间衰减,这是因为密封件和MEA这两种弹性体并不是理想弹性体,力在传递过程中衰减,造成越往后的变形时间就变长,所以堆芯变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堆芯的结构件都是刚性体,那么装堆力就不会衰减,所以电堆在施加装堆力的时候,都需要停留一会,在补偿到需要的装堆力。  

此时就产生一个小问题,什么情况下装堆力再也不会随着时间减小?密封件和MEA再也不会变形或者到达了限位位置,其次是双极板不变形。  

持续更新中...
来源:闲村野夫
燃料电池汽车电力控制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2
最近编辑:2小时前
闲村野夫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获赞 9粉丝 1文章 3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八章:极板III)

8-3极板的材质与成型根据极板所需要体现的功能,极板的的基础材质主要分碳基材和金属基材两大类,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如表8-1所示,把二者具有代表性材质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简单总结一下,石墨的优势是耐腐蚀,不足是机械性能差,SS316L则恰恰相反。表8-1石墨与SS316L的性能参数对比把二者的优势结合一下,既要有好的耐腐蚀性,又要有好的机械性能,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材质的极板---复合材质极板。8-3-1石墨极板石墨是最早被用来制造极板的材质,其中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两种。石墨的微观结构特点:具有一层碳原子结构,层间的原子通过较强的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小的原子间距,但层与层之间的原子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间距较大。这样的特点就造成了石墨具有较低的机械性能,同时造成透气性能差,总结起来就是多孔易碎。石墨极板的成型方式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机加工石墨极板,基本简单的工艺流程是将石墨粉、焦炭粉与可石墨化的树脂等材料混合成型,经过焙烧、浸渍后,再经过高温处理得到无孔或低孔的石墨块,再经过切割、研磨获得厚度较薄的石墨板材,最终经过机加工得到拥有流场、出口区和过渡区等结构的极板。机加工的石墨极板通常孔隙率大、机械性能低、厚度较厚、成本高,同时很难适应汽车剧烈振动的使用条件,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商业应用的价值。第二种是模压膨胀石墨极板,这里要理解的是“模压”是动词,“膨胀石墨”是名词,膨胀石墨是由天然鳞片石墨制得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模压膨胀石墨极板的基本简单的工艺流程是将膨胀石墨颗粒压制成膨胀石墨板材,再经模具压制成型为极板,然后利用低黏度的树脂溶液对板材进行真空浸渍,使得溶液进入膨胀石墨板材的孔隙中,最后经过高温固化得到成品的极板。模压膨胀石墨极板中的树脂主要作用是填充孔隙和增加机械性能,但是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极板的导电性能会下降,其次树脂的流动性能也会影响透气性能,再次树脂在成型后的硬度变化会导致极板出现裂纹,这些问题都是模压膨胀石墨极板的技术挑战。另外,还有个小问题是,在模压过程中,模具可能会带入微量的金属,影响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目前石墨极板在商业上已经被金属极板取代了,但还是有所应用的,主要还是应用在氢燃料电池的前期开发验证中,以机加工石墨极板为主,其更灵活,毕竟模具可不是随便就能花钱整的(模压膨胀石墨极板和金属极板都需要模具)。8-3-2金属极板从极板功能上讲,金属极板相比石墨极板的劣势就是耐腐蚀性差,这也是金属极板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它的性能,如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强度高、气密性好、成本低等优势都让金属极板更易于商业化生产。从使用需求上讲,金属极板能满足车用燃料电池体积比功率密度的要求、能满足车辆实际使用中的抗震性要求、能满足车辆低温启动要求,这些优势进一步提升了金属极板的商业化。目前金属极板最常用的两种材质:SS316L和钛。不锈钢是最早应用于金属极板的材料,随着氢燃料电池的不断发展,钛已经逐渐取代不锈钢成为金属极板的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于不锈钢而言,钛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性强、易加工、较高的强度重量比(相同重量,具有更高强度;相同强度,具有更低的重量)等优势,这些优势都是钛逐渐取代不锈钢的原因。但是钛极板的突出问题是表面会形成绝缘的钛氧化膜,大大的增加了极板表面的接触电阻,严重影响电池性能。不锈钢极板在阴极氧化性气氛下,表明会形成一层稳定致密的氧化铬钝化层,其溶解速率较小,因此可以阻止极板的合金元素溶解,但是这种膜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其厚度会在阴极氧化气氛下增加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在阳极还原性气氛下,不锈钢表面很难形成或形成厚度较小的氧化铬钝化层,会导致金属表面被腐蚀。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合金中的镍、铬含量对其耐腐蚀性和导电性有所提升,但是要付出大量的研究工作和资金成本。综合来看,对金属极板进行表面防护处理是较为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涂层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与金属基材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关于涂层技术,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推荐一本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防护技术》,某宝只有复印版在售了。金属极板的制造工艺一般有冲压、压印、压铸及电磁成型等工艺形式。其中电磁成型技术还不够成熟,压铸成型又受限于狭小空间内金属流动性的问题,对于较薄的极板很难成型,压印成型的效率又比较低,没有量产的优势,因此当前阶段冲压成型是极板商业化的主要研究方向。冲压的主要缺点是冲压出的形状不够精确、尺寸回弹及在压制薄板时容易产生翘曲,目前金属极板厚度已经达到0.1mm了,所以金属极板冲压过程的变形机理和冲压后翘曲控制是今后金属极板的研究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目前大致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冲压性能与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金属可冲性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到达250℃时,到达最佳冲压条件,也就是说冲压前,需要对极板进行加热处理,这对设备及工艺流程都是一个挑战;二是增加冲压步骤,采用预冲压+最终冲压的两步冲压工艺,在预冲压与最终冲压之间对极板进行中间处理,如退火处理,以消除预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极板的塑性和韧性;三是采用动态冲压,动态冲压相对静态冲压,除了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原理外,还借助了高速冲击所带来的能量。在高速冲击下,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应力状态与静态冲压有所不同,在动态冲压过程中,材料在瞬间受到高能量冲击,其内部的应力波传播会影响材料的变形方式,使得材料能够更快地填充模具型腔,并且可能会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该工艺可以较好解决翘曲问题,但是设备过于昂贵。8-3-3复合极板通过“复合”两个字就可以快速理解,复合极板是由2种或2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通过对石墨极板与金属极板的了解,可以了解到一种材料负责抗腐蚀性,那么另一种材料就需要负责机械性能,简单理解就是复合双极板就是在复合矛盾体。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复合的?钢筋混凝土中的混凝土负责填充成型、抗腐蚀,钢筋就负责框架结构、增加机械强度。复合极板的第一种成型方式就出来了,以金属材料为基材,负责结构强度,以为石墨等材料制成表面结构,负责抗腐蚀,这样复合双极板就兼容了金属极板与石墨极板的优势。在东北吃火锅,有个食材叫冻豆腐,豆腐本身是软的,经过冷冻之后,豆腐里的水变成冰,冰就增强了豆腐的强度,这个冰就是填料,豆腐就是基材。复合极板的第二种成型方式就出来了,石墨/碳为基材,以碳纤维等强度材料为填料,二者复合为兼容机械性和抗腐蚀性的极板,典型代表为“碳/碳复合极板”。应该还有第三种成型方式,但我觉得应该属于第二种的衍生成型,就是基材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填料为石墨/碳,成型方式恰恰与第二种相反,一般称为“热固性复合极板”和“热塑性复合极板”。复合极板在研究发展中,主要面临着材料兼容性与界面结合问题、高精度成型工艺复杂问题以及高昂的制造成本与材料成本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生产和发展。持续更新中......来源:闲村野夫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