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带来的这一波热潮,让 AI 再次火了起来。据报道,华为、中移动、联通、电信等都开始接入 DeepSeek。AI 工具的普及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这场 AI 大潮,你我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原本作为吃瓜群众的我,却发现这场“瓜”砸到了自己头上。因为 AI 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取代我目前的工作,尤其是我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自媒体。我原本想着凭借自己的经验、知识等信息差来做一个副业,但现在发现,在 AI 面前,众生皆平等,既没有知识差,也没有信息差。
因为,我懂的,AI 都懂;我不懂的,AI 也懂。比如今天在群里讨论负载牵引的问题,直接发给 AI,它不仅能给出更好的答案,连解题思路都非常清晰。
所以,所有人头脑中的知识,在 AI 面前简直一文不值。因为再聪明的人,头脑里也装不下存储在大模型中的大数据。
同样,被 AI 冲击的还有张雪峰老师。高考报考学校本质上是赚信息差的钱,但在 AI 时代,众生平等,这些信息可以非常方便且廉价地获取。
当有人质疑张雪峰老师会被 AI 取代时,张雪峰回应称:“我们这个行当,你说它是不是打破信息差,确实是打破信息差,但还有些情绪价值。DeepSeek 只会有一些公开 信息,但你要知道,有些信息网上是不公开的。”
然而,情绪价值其实并不值多少钱。至于网上不公开的信息,谁又能保证其准确性呢?
所以,在 AI 时代,很多人的工作都需要做出调整了。一些已知的、经验性的、知识性的工作,都可以交给知识储备更丰富、经验更充足的 AI 来完成。比如一些培训、辅导课程等。我原本计划好的课程可能又要泡汤了,因为 AI 知道的比我要多得多,它能更好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那么,我们工程师能做些什么呢?
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性的工作,AI 还不能完全替代。就如同我们在《AI 真的能够代替射频工程师吗?DeepSeek 说:不能》这篇文章中给大家展示的案例一样。我们要把 AI 当成一个工具、一个助手,让它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更好的运用AI,这是一个问题。
下面的这些书,有可能对如何运用AI有帮助。
哎,啥都得学。
[object 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