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流体系统管道加热升温一个问题探讨

1月前浏览276
正文共: 805字 2图     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1 前言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关于流体系统管道升温的问题。考虑如下的流体系统,冷流体在①处经过管道流进换热设备,经过换热后得到热流体从管道流到②处。假如以②处达到某个温度值作为调节目标,那么这个系统具有如下的能量关系,即Q=Cpm(t2-t1),Q表示能量转换量,cp为比热,m为质量流量,我们假定cp和Q不变,那么①和②的温差与质量流量m成反比。于是,我们有两种选择可以让②处的温度达到目标值。一种是采用较小的m,那么①和②的温差就较大;另一种是采用较大的m,那么①和②的温差就较小。

2 案例演示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来做一个演示。
创建如下的二维轴对称管道模型。
管道入口采用速度边界,出口采用压力边界,管道壁面为对流换热边界,外部温度100℃,对流换热系数10W/m2℃。流体介质为空气,为简化问题,不考虑温度对流体热物性的影响。
我们设置两个工况,一个工况为入口温度500℃,速度5m/s;另一个工况为入口温度460℃,速度23m/s。
两个工况计算结果分别为:工况1出口温度445.188℃,壁面换热量955.43W;工况2出口温度445.371℃,壁面换热量1163.96W。可以看出,达到同样的出口温度,工况1为小流量大温差(54.81℃);工况2为大流量小温差(14.63℃)。同时,也可以看出工况2虽然实现了小温差传热,但是消耗流体的热能显著增加。
我们注意到,工况1和工况2都是流体向外部散热的情况。假设流体被外部加热呢?
我们将外部环境温度改为600℃,增加工况3:入口温度500℃,速度5m/s,则出口温度513.7℃,管壁得热238.8W;工况4:入口温度510℃,速度23m/s,则出口温度513.6℃,管壁得热291W;
可以看出,不管是散热还是得热,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下,管道内流体的能量变化都是更大的。
以上的问题表面上显得无聊,实际上在一些流体系统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SOFC系统升温时的温度调节。

来源:仿真与工程
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22
最近编辑:1月前
余花生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8粉丝 420文章 31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一种愚蠢的歧管均匀性提升方法(FLUENT模拟)

正文共: 795字 5图 预计阅读时间: 2分钟1 前言本案例来自工程实际案例,我们知道,歧管的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流量分配,极多数情况下,各个支管的流量均匀性是歧管的性能目标。通常情况下,歧管的支管都不会有调节装置,否则就不需要设计结构了。因此,对歧管的管路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各个支管的流量分配达到设计意图即可。但是实际上,却有一种愚蠢的歧管均匀性提升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那就是对支管增加阻力。这个原理已经在我们之前的案例(一个管路流量分配问题模拟,2024年6月23日推文)得到了阐述,本质上就是一个阻力串并联问题。当然,支管连接的设备自身的阻力特性通常是确定而无法改变的,那么此时只需要对支管做一些改变就可以了,比如增加局部阻力件,修改管径等。本案例我们演示一下通过修改管径来实现均匀性提升的情况,这里的科学原理有很多论文都有研究,核心就是母管和支管的通流面积比值会影响均匀性。2 案例模拟创建如下的二维平面歧管模型,有四根支管,母管的高度10mm,母管入口流速5m/s,支管的宽度选取1mm、2mm和3mm三组。该案例适合在workbench开展参数化模拟,创建支管宽度、支管流量和母管入口压力三组参数,计算结果如下。我们简单地以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作为均匀性评价指标(越小越好),可以看出随着支管宽度的减小,流量均匀性分别为15.7%、5.2%和1.8%,有显著的提高,从速度云图也可以看出,支管宽度1mm时,支管的速度分布几乎一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均匀性提高,母管的压力也在剧烈上升(18Pa→47Pa→244Pa)。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称该方案为愚蠢的主要原因,因为均匀性增加了,但是流体输送能耗也显著增加。不过,方案愚蠢并不表示方案不好,只要能解决现场的痛点即可,比如增加的能耗对现场运行不造成影响,那么这个愚蠢的方案就是优秀的方案了,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源:仿真与工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