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第五章内容大纲:
5 弹性/超弹性
5.1 引言 210
5.2 线性弹性 211
5.2.1 各向同性弹性 211
5.2.2 各向异性弹性 215
5.2.3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 216
5.2.4 横向各向同性弹性 217
5.3 各向同性超弹性 218
5.3.2 单轴压缩与双轴拉伸的类似性 225
与双轴拉伸
5.3.3 纯剪切与平面张力的类似性 226
5.3.4 储存能量对 I1 和 I2 的依赖性 229
5.3.5 自由连接链模型 232
5.3.6 新胡克模型 236
5.3.7 Mooney-Rivlin 模型 243
5.3.8 Yeoh 模型 250
5.3.9 I1 和 I2 模型的多项式 254
5.3.10 八链模型 259
5.3.11 Ogden 模型 261
5.3.12 Gent 模型 263
5.3.13 Hogan 与 Saccomandi 模型 268
5.3.14 Knowles 模型 274
5.3.15 响应函数超弹性 277
5.3.16 扩展管模型 281
5.3.17 BAM 模型 275
5.4 各向同性超弹性模型的预测能力总结 277
5.5 各向异性超弹性 281
5.5.1 广义 Fung 模型 282
5.5.2 基于不变量的各向异性 282
5.5.3 Bischoff 各向异性八链模型 283
5.5.4 Bergstrom 各向异性八链模型 285
5.5.5 Holzapfel-Gasser-Ogden 模型 287
5.6 超弹性泡沫模型 289
5.6.1 Blatz-Ko 泡沫模型 289
5.6.2 超泡沫模型 292
5.7 Mullins 效应模型 292
5.7.1 Ogden-Roxburgh Mullins 效应模型 292
5.7.2 Qi-Boyce Mullins 效应模型 296
5.8 在聚合物建模中使用超弹性 296
5.8.1 实验测试 298
5.8.2 Drucker 稳定性 299
5.8.3 材料参数的确定 300
5.8.4 超弹性的局限性 298
5.9 超弹性代码示例 297
5.10 练习 304
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