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有限元基础知识:响应谱分析

3小时前浏览2

响应谱分析是为了分析结构在给定响应谱下的最大响应,一般使用加速度谱(最为常用),当然也有使用速度谱与位移谱的。

一般来说对于响应谱分析,我们采用模态叠加法,对于模态叠加法后期可以详细说一下,这里大家可以认为其核心思想在于我们结构的运动形态可以通过不同模态振型的线性叠加所表示,理论上对于一个n自由度系统,我们有n个振型,可以通过其线性组合得到真实的响应,即 

那么对于多自由度系统,通常我们不会真的算n阶振型,我们一般认为当模态参与因子满足一定的标准下的某m阶振型就够了,且m<<n,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误差”的降阶问题来表示上述动力学问题,且由于模态振型本质上就是特征向量,具有相互正交性,与对于质量矩阵归一化的性质,也就是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解耦的系统,将多自由度的问题,转化为模态坐标下的单自由度问题。对于学习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的同志们,这里有个非常熟悉的结构动力学的叫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我们经常在抗震分析中看到,说的就是跟上述一样的振型分解再叠加

如此这般,我们的动力学方程就转化为如下的形式

 

其中     为阻尼比,     。 最后通过不同阻尼比对应的单自由度的响应谱,查表得到各自频率下的单自由响应。


那么下面的问题则是如何组合这不同模态对应的响应,取决于所选激励方式的不同,这里以加速度激励为例,我们计算第    个模态在某个方向上    的模态系数

 

其中如果仅有1个方向的激励谱,那么我们可以将    省略掉变为如下的公式:

 

这里的     即为输入的加速度谱,通过相应的    及     得到,而阻尼比    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定义,     为模态参与系数。 

注意:这里模态系数,不同于计算模态在某个给定方向激励的模态参与系数,这里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后续组合不同的模态。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上述模态系数,计算模态位移、速度及加速度

 

然后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模态下的模态位移的组合,具体常用的方法有:

  1. Absolute sum
  2. SRS
  3. NRL-sum
  4. 10 percent method
  5. CQC method
  6. Grouping method
  7. Double sum method 
    这里挑几个简单好理解的说一下,第一个很简单,就是一个绝对值的和:  
 

第二个也很简单,就是平方和再开平方:

 

其他也都不难理解,大家可以参考动力学或者抗震分析的书,都能找到相应的公式,或者适用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注意:响应谱方法只能应用于线性分析,无法考虑材料、几何及接触非线性

最后很多人有个疑问,就是都是输入一个谱那么随机振动与响应谱分析有啥不同,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响应谱是根据单自由度体系计算或者实测出来的,是一个确定的谱,得到最后也是结构在此确定谱下的响应,而随机振动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基于概率的统计值,在谱不是很确定的时候,则更为适合,比如汽车运行于颠簸路面,下次再给大家说一说随机振动分析。


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振动非线性汽车UM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15
最近编辑:3小时前
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博士 传播国际一流的数值模拟算法
获赞 4粉丝 3文章 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有限元基础知识:线性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分为线性屈曲与非线性屈曲,今天先说一下线性屈曲。下面左图为线性屈曲的适应情况,即发生屈曲前变形较小,没有非线性材料、接触等因素:然而在屈曲发生后,结构一般产生较大的变形,那么在屈曲发生后我们就要考虑大变形的效应,考虑大变形效应的静力学方程可以写为:其中为几何刚度矩阵,具体可以理解为结构在施加了一定的载荷后,变形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累积,需要在后续分析中考虑这部分变形造成的“二阶效应”,而熟悉结构力学的朋友们则可以回想二阶效应。对于线性屈曲分析,我们重要的就是找到那个屈曲发生点,体现在荷载-位移曲线发生拐弯的那个点,数学上的翻译则就是:我们得到一个奇异的刚度矩阵现在我们想求得在该点的载荷,由于在线性屈曲分析中,不考虑非线性材料等因素,故我们可以认为随着载荷的增加,的变化是线性的只需要乘上一个系数即可,所以我们可以先随便设置一个大小的载荷,进行线性静力学求解,并计算出应力,由于这里的几何刚度矩阵只与当前的应力状态有关(也称初始应力矩阵),公式写为:那么在线性屈曲中,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而则是屈曲因子。很显然,如果熟悉之前说过的模态分析大家以下就可以看出来,这其实是一个特征值问题,是一个通用特征值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一些变化将上述式子做一个变化作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通过一个特征值分析求出相应的特征值,进而求出屈曲极限载荷。所以上述的原理也就反映到了线性屈曲分析求解的一般步骤上求解一个线性静力学问题,随便定个载荷,一般就是相应需要施加的载荷处施加一个单位载荷(方便后面乘系数),求解计算几何刚度矩阵,然后根据与这个计算特征值问题,求解屈曲因子,这个过程中可以类比于模态分析中的质量矩阵。Note:这里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一定是正定的,所以对于特征值的求解相对于模态分析需要一些处理。而线性屈曲无法考虑屈曲发生过程中的接触、材料非线性等非线性因素,也无法得到屈曲发生后的snap-back和snap-through问题,算出的结果往往过刚(屈曲载荷算出来过大),后续我们再来说说非线性屈曲。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