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几次活动,总的感受是二级市场对工业软件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但理性也有两个方向:对工业软件的市场价值理性的判断;对工业软件未来的投资价值的判断。
对工业软件企业的估值,从目前已经上市的国外工业软件企业来看,PS在8-20倍之间,PE在45-70之间。研发投入在20-25%之间,利润率在20-30%之间。目前国内的工业软件企业PS在15-70之间,暂时在这里不看PE,PE在稳定持续的营收基础上看更合适,国内工业软件相关的工具类型软件企业也只有2-3家可以这么看。以上是二级市场对工业软件市场价值的概览。
对于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互相影响的,在国内,是不是我的错觉,二级市场的表现对一级市场的估值影响很大,这很可能会造成一个情况,有些处在加速发展的软件公司后续融资出现巨大的挑战,而造成这种挑战的原因是对工业软件行业认知的不足:"起高了,唱下去很难"。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认知:好项目太少了,大家都在抢,而现在估值又太高了,倒挂的比例高;早期的项目没有什么吸引力,缺钱、缺人、缺市场。
这一波对工业软件投资的"热情"算是从2019年开始。这里不得不感谢宁振波、赵敏、林雪萍、陈琛以及行业其他有使命人士的推动,国家在工业软件规划与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数家工业软件企业的上市的市值。让这波工业软件持续发展了4年。总体情况如下:
1,已经上市的工业软件企业市值大部分在往下走,有机增长大部分公司是稳定的。
2,PE阶段公司(有稳定业务)估值很高,营收或者高质量的营收是公司后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VC阶段公司(以项目为主的业务)还在努力挣扎,从2019年开始,诞生了太多的工业软件公司了,重复的也多,稀释的政策与资本对这个领域的聚焦。
4,国内规模较大的工业软件公司对国内较小的工业软件企业的投资-控股-收购。目标主要偏向于有一定规模营收,有利润的企业。
5,国内公司(不一定是工业软件公司)对海外工业软件企业IP购买-合资-收购。
相对于国外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成熟度,我们有三个方面的体现还不够明显:
1,对VC阶段企业的投资与产业发展环境还很"可怜"。而很多创新技术的探索与发展来自于这些公司。目前PE与已上市工业软件公司,因为当前的状态,在这个阶段无法过于集中。
2,国内的VC、PE、国有资本的投资更加偏向于财务投资,类似于Blackstone、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Carlyle Group等Buy-out的资本很少。
3,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类似于Siemens、Emerson、Hexagon、GE、Schneider、Rockwell等企业对工具软件企业的并购布局至少晚10年以上。
1,对于VC阶段的工业软件公司,现有的行业发展环境对他们的帮助太微弱了,甚至让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的艰难,一群民间力量与极少数区域在加速落实,但真的很不够,不是危言耸听,未来的1-2年内,这个阶段的工业软件企业可能就很难撑下去了。不是他们不够优秀,在这个阶段我们就需要扶持他们成长,"潜龙勿用"。
2,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两条路线,一,购买软件让企业转型为数字化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二,布局工业软件行业,为C2M战略布局。工业软件是数字化企业的引擎与另外一种企业形态,可想象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