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今天唠一下!关于IV储氢气瓶(考虑的是金属boss)及金属气瓶疲劳计算

2天前浏览23

基本原理

 

气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会产生疲劳损伤,当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结构或部件就会发生疲劳破坏。疲劳计算的核心在于估算这种损伤的累积过程。

 

计算步骤

 

1. 确定载荷谱:统计结构或部件在实际使用中所承受的各种载荷的大小、频率和循环次数等信息,编制成载荷谱。

2. 材料疲劳特性参数测定:通过试验得到材料的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和疲劳极限等参数,它们反映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性能。

3. 应力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结构或部件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确定危险部位。

4. 损伤累积计算:常用的方法如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Miner准则),该准则认为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损伤可以线性叠加。

5. 疲劳寿命估算:根据损伤累积计算结果,结合材料的疲劳特性参数,估算结构或部件的疲劳寿命。


 其实主要是采用Miner准则


Miner准则假设各级应力按线性关系独立地造成损伤,总损伤是各级应力损伤之和。公式为:

其中,D是损伤累积度,ni是第i级应力水平下的实际循环次数 ,Ni是第i级应力水平下材料达到破坏的循环次数(疲劳寿命),k是应力水平的级数。当D = 1时,认为构件达到疲劳寿命。


我们假设


气瓶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承受两种不同的应力水平。在最大负荷工况下,应力= 300MPa,循环次数n1 = 5000次;在正常负荷工况下,应力= 200MPa,循环次数n2 = 20000次。通过材料试验得到该连杆材料的S - N曲线方程为

(需要试验测试得出)

3. 计算剩余疲劳寿命

假设该气瓶零部件每个工作循环的损伤累积量保持D = 0.0072不变,那么理论上达到疲劳破坏(D = 1)时的工作循环次数N为:

所以,该气瓶部件理论上大约还能经历139个工作循环。


对于气瓶常用的铝合金6061,铝合金6061在不同应力幅下的疲劳次数大致情况:

高应力幅

当应力幅在150MPa左右时,其疲劳寿命一般在10^4到10^5次左右。

中等应力幅

应力幅在100MPa到120MPa之间时,疲劳寿命大致在10^5到10^6次。

低应力幅

当应力幅降低到80MPa以下时,疲劳寿命会显著增加,可超过10^6次,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能达到10^7次以上。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疲劳理论材料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08
最近编辑:2天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34粉丝 59文章 23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内外关于氢瓶相关标准汇总

这段时间我有时间,争取把这些国外标准和我们国内标准进行一个对比中国标准:GB/T 42612-2023《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规定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型式、参数、分类和型号、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安装、防护、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适用于设计和制造公称工作压力 35MPa 和 70MPa、公称容积大于或等于 20L 且不大于 450L、工作温度不低于 - 40℃且不高于 85℃、固定在机动车辆上用于盛装氢气燃料的可重复充装气瓶。 GB/T 42536-2023《车用高压储氢气瓶组合阀门》GB/T 42610-2023《高压氢气瓶塑料内胆和氢气相容性试验方法》T/ZZB 2939-2022《高压储氢钢瓶》T/CI 279-2024《70MPa IV 型储氢瓶压力容器用高性能碳纤维》T/GDASE 0033.2-2022《液氢气瓶 —— 第 2 部分:操作要求》T/CATSI 02013-2021《加氢站用高压储氢气瓶安全技术要求》T/FSQX 003-2021《车用压缩氢气瓶充装安全管理规范》T/CSCS 034-2023《氢输送管道和储氢钢瓶用不锈钢无缝管》T/GDASE 0033.1-2022《液氢气瓶 —— 第 1 部分:设计、制造、检验、试验》T/SHTX 0001-2022《车用高压储氢气瓶在线检验与评价方法》T/ZZB 1007-2019《高纯氯化氢焊接气瓶》DB31/T 1282-2021《车用气瓶氢气充装安全技术条件》T/CATSI 05008-2023《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式集装箱专项技术要求》国外部分氢瓶标准如下:英国标准学会BS EN 17339:2020《可移动气瓶 全包裹碳复合材料氢气瓶和管》18/30360229 DC BS EN 17339《可移动气瓶 全包裹氢气复合气瓶和管道》法国标准化协会NF E29-732:1990《气体容器。压缩氢气瓶和容器。结构材料选用的试验方法》NF E29-732:2016《气体容器 压缩氢气瓶和容器 选择结构材料的试验方法》NF M58-003:2013《氢气工程安装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S 16111:2006《可运输储气罐设备。在可逆金属氢化物中吸收的氢》ISO/DIS 11326:2023《船舶与航海技术 氢船液氢储罐试验规程》ISO/CD 11326《船舶与海洋技术 氢船舶液氢储罐试验规程》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STP/PT-005-2006《STP-PT-005 高压复合氢气罐设计系数指南》ASME STP/PT-003-2005《STP-PT-003 储罐、管道和管道的氢气标准化中期报告》澳大利亚标准协会AS ISO 16111:2020《便携式气体储存装置 可逆金属氢化物吸收的氢气》AS B10:1931《用于储存和运输永久气体(空气、氢气等)的气瓶》韩国科技标准局KS P ISO 19611:2018《抽气拔火罐装置》KS B 8106-2006《便携式罐装煤气灶》KR-KS《KS P ISO 19611-2018 抽气拔火罐装置》日本等效采用 “世界氢及燃料电池车相关技术标准”(WP.29)2013 年 6 月最新版的《高压气体安全法》及其 “容器安全规则”、“再检查方法” 等相关技术标准的修订版。放宽了燃料电池车车载氢瓶一次充气压力的安全上限值,从 700 个大气压(约 70MPa)提高到 875 个大气压(约 88MPa)。欧洲标准PN-EN 17339-2020-11 E《可运输气瓶 氢用全包裹碳复合气瓶和气瓶》 (波兰标准) DANSK DS/ISO 17268:2020《气态氢陆地车辆加氢连接装置》(丹麦标准) DANSK DS/ISO 16111:2018《便携式气体储存装置 可逆金属氢化物吸收的氢气》(丹麦标准) SIS 71 01 06-1950《罐装.全新圆罐装》(瑞典标准) BH GSO ISO 16111:2017《便携式气体储存装置 可逆金属氢化物吸收的氢气》(海湾阿拉 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标准) NF EN 17339:2020《可运输气瓶 - 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全缠绕氢气气瓶和管道》(法国标准) ISO/TS 16111:2006《可运输储气罐设备。在可逆金属氢化物中吸收的氢》;ISO/DIS 11326:2023《船舶与航海技术 氢船液氢储罐试验规程》;ISO/CD 11326《船舶与海洋技术 氢船舶液氢储罐试验规程》;UN ECE R 134:欧洲市场中车辆层面认证的强制标准,涉及国家权威机构参与认证和生产控制(生产一致性);HGV 2:北美市场使用的标准,较为完善和全面。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