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光学元件的中心偏差——定义与术语

4小时前浏览6

   

   

   

   

   

   

一、引言

光学元件的中心偏差,是透镜类光学元件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影响光学系统成像的重要因素。如果镜片本身存在较大的中心偏差,那么即使它的表面面形加工的特别好,在应用到光学系统里时,仍然无法获得预期的像质,所以,对光学元件的中心偏差的概念、测试与控制方法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关于中心偏差的定义和术语非常的多,使得多数朋友对这一指标的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实际中,容易误解和混淆,因此,我们从本节开始,将围绕球面、非球面、柱面透镜元件中心偏差的定义,测试方法来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理解这一指标,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的改善产品的质量。

二、与中心偏差相关的术语

为了描述中心偏差,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常识的术语定义有个前期的了解。


1、光轴

它是一个理论轴,一个光学元件或者光学系统关于其光轴是旋转对称的,对于球面透镜而言,光轴是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基准轴

它是光学元件或系统选定的一个轴,它可以做为元件装配时的参考。基准轴是用来标注、检验和校正中心偏差的一条确定的直线,该直线应该体现系统的光轴。


3、基准点

它是基准轴与元件表面的交点。


4、球面的倾斜角

在基准轴与元件表面的交点位置,表面法线与基准轴的夹角。


5、非球面的倾斜角

非球面的旋转对称轴与基准轴的夹角大小。


6、非球面表面的横向距离

非球面的顶点与基准轴的距离。


三、中心偏差的相关定义

球面表面的中心偏差,是用光学表面基准点的法线与基准轴的夹角来度量,即球面的倾斜角此夹角称为面倾角,用希腊字母χ表示,如下图所示:

非球面表面的中心偏差,由非球面的倾斜角χ和非球面表面的横向距离d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单透镜元件的中心偏时,需要首先选定一个面做为基准面,来评价另一个表面的中心偏差。

另外,实际中,还可以用其它一些参数,来表征或者评估元件中心偏差的大小,包括:

1、边缘跳动量ERO,英文为Edge run-out,当元件调正的时候,其边缘一圈的跳动量越大,说明中心偏差越大。

2、边厚差ETD,英文为Edge thickness difference,有时候也会用△t来表示,当元件的边厚差较大时,其中心偏差也会偏大。

3、总跳动量TIR,可以翻译为像点总跳动量或者示数总跳动量,英文为Total image run-out或者Total indicated run-out.

在早期的惯用定义中,中心偏差也会用球心差C或者偏心差c来表征,

球心差,用大写字母C表示(有时也用小写字母a来表示),定义为透镜外圆的几何轴与光轴在透镜曲率中心处的偏离程度,单位为毫米,这个术语曾经长期以来做为中心偏差的定义来使用,迄今为止仍然会有厂家在沿用。该指标一般用反射式定心仪来做测试。

偏心差,用小写字母c来表示,是被检光学零件或组件的几何轴在节面上的交点与后节点的距离(这个定义实在是太晦涩了,我们没必要去强求理解),在数值上,偏心差等于透镜绕几何轴旋转时焦点像跳动圆的半径值,它通常用透射式定心仪来做检验。

四、各个参数间的换算关系

1、面倾角χ与球心差C、边厚差△t的关系

对于有中心偏差的表面,其面倾角χ与球心差C、边厚差△t的关系为:

χ  = C/R  = t/D

其中,R为球面的曲率半径,D为球面的全口径大小。

2、面倾角χ与偏心差c的关系

当存在中心偏差时,平行光束经透镜折射后将有偏向角δ=(n-1) χ,光束汇聚点在焦平面上,形成偏心差c。因此,偏心差c与中心偏的关系为:

C = δ lf’ = (n-1) χ. lF

上式中,lF’为透镜的像方焦距。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讨论的面倾角χ,单位是弧度,如果要转换成角分或者角秒为单位,则要乘以对应的转换系数。

五、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对光学元件的中心偏差做了详尽的介绍,我们首先阐述了与该指标相关的术语,从而引出中心偏差的定义,在工程光学中,中心偏差除了使用面倾角指标来表示外,元件的边厚差、球心差和偏心差也常用来描述中心偏差,因此,我们对这些指标的概念,及其与面倾角之间的转换关系,也做了详细的描述。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中心偏差这一指标有了清晰的认识。

来源:武汉二元科技
二次开发光学电子理论控制装配OAS 光学分析软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15
最近编辑:4小时前
武汉二元科技有限公司
国产光学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
获赞 6粉丝 8文章 83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OAS 光学分析软件 | 杂散光分析(一)

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即使系统设计得再完善,我们仍可能在像面上看到一些预期之外的能量分布。如何找出这些由非预期光线所产生的能量, 并试着以外加的光学元件吸收或阻挡这些光线,将是杂散光分析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简介一般情況下,在进行机械的设计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杂散光的影响。杂散光意味着入射光会通过预期之外的路径穿透整个光学系统到达像面,如此的结果将导致最终成像质量的下降。以摄影为例,视场外的强光源(例如太阳)为常见的杂散光来源。这类光源的光可借由系統的机械或光学元件散射到达像面。另一方面,部份视场内光源的光会在镜面进行多重二次反射 (secondary reflection) 后汇聚在像面上。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将以一个案例系统介绍杂散光的分析。打开案例“双高斯.OASF” 文件,该案例的2D图如图1-1所示: 图1-1 2D图 多表面编辑我们会使用 OAS 中一些强大的功能完成杂散光分析的准备。该案例的镜头数据如图1-2所示。 图1-2 多表面编辑 如图1-3,我们先移除所有表面上的膜层,稍后我们会另外分析镀膜对光学系统的影响。 图1-3 所有表面膜层 建立光源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们可以设置在光学系统中关键的光线路径,如主光线和部分的边缘光线,在完成设置后,我们就可以在非序列模式中检视这些光线了。在建立椭圆光源需要对基础信息,光线数量,光源大小,光线方向,位置旋转,波长/光谱进行设置,操作步骤如图1-4至图1-7所示。 图1-4 设置椭圆光源1基础信息 图1-5 椭圆光源1光线数量和光源大小 图1-6 椭圆光源1的光线方向 图1-7 椭圆光源1的位置旋转 图1-8 椭圆光源1的波长/光谱 上述步骤为建立椭圆光源1,还需重复上述步骤建立椭圆光源2和3,椭圆光源2,3的基础信息,光线数量,光源大小,光线方向,位置旋转,波长/光谱如图1-9和1-10所示。 图1-9 椭圆光源2的数据 图1-10 椭圆光源3的数据 设置光线分裂光线分裂是进行非序列模式杂散光分析时十分重要的功能。在追迹工具列中选择非序列设置,在非序列追迹设置中的光线分裂次数为2。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在视图中观察到光线在各表面上部份反射、部份穿透,以及多重反射的现象。这样的结果是在序列模式中是无法达成的。操作步骤如图1-11所示。 图1-11 设置光线分裂次数 在设置光线分裂次数为2之后,还需查看每个表面的光线分裂次数设置是否成功。如图1-11中的多表面编辑,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修改即可查看。 图1-12 多表面编辑-设置修改 建立探测器在 OAS 软件中,在左侧树状图的探测器选项上,点击鼠标右键进行新增探测器,设置探测器类型,面型,探测器孔径,像素网格和光线过滤,鬼像探测器如图1-13至图1-15;像点探测器如图1-16所示。 图1-13 新增探测器 图1-14 鬼像探测器的类型,面型,孔径和像素网格 图1-15 鬼像探测器的光线过滤 图1-16 像点探测器的类型,面型,孔径和像素网格 光线追迹初步结果当我们完成了前述的设定后,接着就可以进行光线追迹检视初步的结果了。点击追迹工具列中的非序列追迹,如图1-17。在完成非序列追迹后,在三维显示窗口查看追迹图像,如图1-18。 图1-17 追迹-非序列追迹 图1-18 非序列追迹在图1-19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鬼像探测器中橘黄色点所代表的杂散光能量分布;在图1-19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像点探测器中绿色点所代表的杂散光能量分布,红色点为预期光路得到的像点。在这个系统中,这些非预期的光线来自于光学系统中各个表面的多重反射,这样的结果与前述的非序列追迹的3D视图相同。图1-20中,显示模式为伪彩色,坐标类型为对数(lg)。 图1-19 鬼像探测器 图1-20 像点探测器 来源:武汉二元科技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