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八章:极板III)

14小时前浏览3

8-3 极板的材质与成型  

根据极板所需要体现的功能,极板的的基础材质主要分碳基材和金属基材两大类,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如表8-1所示,把二者具有代表性材质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简单总结一下,石墨的优势是耐腐蚀,不足是机械性能差,SS316L则恰恰相反。  

8-1石墨与SS316L的性能参数对比     

把二者的优势结合一下,既要有好的耐腐蚀性,又要有好的机械性能,于是就有了第三种材质的极板---复合材质极板。  

8-3-1 石墨极板  

石墨是最早被用来制造极板的材质,其中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两种。  

石墨的微观结构特点:具有一层碳原子结构,层间的原子通过较强的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小的原子间距,但层与层之间的原子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间距较大。这样的特点就造成了石墨具有较低的机械性能,同时造成透气性能差,总结起来就是多孔易碎。  

石墨极板的成型方式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机加工石墨极板,基本简单的工艺流程是将石墨粉、焦炭粉与可石墨化的树脂等材料混合成型,经过焙烧、浸渍后,再经过高温处理得到无孔或低孔的石墨块,再经过切割、研磨获得厚度较薄的石墨板材,最终经过机加工得到拥有流场、出口区和过渡区等结构的极板。  

机加工的石墨极板通常孔隙率大、机械性能低、厚度较厚、成本高,同时很难适应汽车剧烈振动的使用条件,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商业应用的价值。  

第二种是模压膨胀石墨极板,这里要理解的是“模压”是动词,“膨胀石墨”是名词,膨胀石墨是由天然鳞片石墨制得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模压膨胀石墨极板的基本简单的工艺流程是将膨胀石墨颗粒压制成膨胀石墨板材,再经模具压制成型为极板,然后利用低黏度的树脂溶液对板材进行真空浸渍,使得溶液进入膨胀石墨板材的孔隙中,最后经过高温固化得到成品的极板。  

模压膨胀石墨极板中的树脂主要作用是填充孔隙和增加机械性能,但是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极板的导电性能会下降,其次树脂的流动性能也会影响透气性能,再次树脂在成型后的硬度变化会导致极板出现裂纹,这些问题都是模压膨胀石墨极板的技术挑战。  

另外,还有个小问题是,在模压过程中,模具可能会带入微量的金属,影响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的性能。  

目前石墨极板在商业上已经被金属极板取代了,但还是有所应用的,主要还是应用在氢燃料电池的前期开发验证中,以机加工石墨极板为主,其更灵活,毕竟模具可不是随便就能花钱整的(模压膨胀石墨极板和金属极板都需要模具)。  

8-3-2 金属极板  

从极板功能上讲,金属极板相比石墨极板的劣势就是耐腐蚀性差,这也是金属极板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它的性能,如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强度高、气密性好、成本低等优势都让金属极板更易于商业化生产。  

从使用需求上讲,金属极板能满足车用燃料电池体积比功率密度的要求、能满足车辆实际使用中的抗震性要求、能满足车辆低温启动要求,这些优势进一步提升了金属极板的商业化。  

目前金属极板最常用的两种材质:SS316L和钛。不锈钢是最早应用于金属极板的材料,随着氢燃料电池的不断发展,钛已经逐渐取代不锈钢成为金属极板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比于不锈钢而言,钛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性强、易加工、较高的强度重量比(相同重量,具有更高强度;相同强度,具有更低的重量)等优势,这些优势都是钛逐渐取代不锈钢的原因。但是钛极板的突出问题是表面会形成绝缘的钛氧化膜,大大的增加了极板表面的接触电阻,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不锈钢极板在阴极氧化性气氛下,表明会形成一层稳定致密的氧化铬钝化层,其溶解速率较小,因此可以阻止极板的合金元素溶解,但是这种膜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其厚度会在阴极氧化气氛下增加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在阳极还原性气氛下,不锈钢表面很难形成或形成厚度较小的氧化铬钝化层,会导致金属表面被腐蚀。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合金中的镍、铬含量对其耐腐蚀性和导电性有所提升,但是要付出大量的研究工作和资金成本。  

综合来看,对金属极板进行表面防护处理是较为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涂层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与金属基材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关于涂层技术,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推荐一本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防护技术》,某宝只有复印版在售了。  

金属极板的制造工艺一般有冲压、压印、压铸及电磁成型等工艺形式。其中电磁成型技术还不够成熟,压铸成型又受限于狭小空间内金属流动性的问题,对于较薄的极板很难成型,压印成型的效率又比较低,没有量产的优势,因此当前阶段冲压成型是极板商业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冲压的主要缺点是冲压出的形状不够精确、尺寸回弹及在压制薄板时容易产生翘曲,目前金属极板厚度已经达到0.1mm了,所以金属极板冲压过程的变形机理和冲压后翘曲控制是今后金属极板的研究难点。  

针对这些难点,目前大致有三个研究方向:  

一是冲压性能与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金属可冲性与温度成正比,当温度到达250℃时,到达最佳冲压条件,也就是说冲压前,需要对极板进行加热处理,这对设备及工艺流程都是一个挑战;  

二是增加冲压步骤,采用预冲压+最终冲压的两步冲压工艺,在预冲压与最终冲压之间对极板进行中间处理,如退火处理,以消除预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极板的塑性和韧性;  

三是采用动态冲压,动态冲压相对静态冲压,除了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原理外,还借助了高速冲击所带来的能量。在高速冲击下,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应力状态与静态冲压有所不同动态冲压过程中,材料在瞬间受到高能量冲击,其内部的应力波传播会影响材料的变形方式,使得材料能够更快地填充模具型腔,并且可能会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该工艺可以较好解决翘曲问题,但是设备过于昂贵  

8-3-3 复合极板  

通过“复合”两个字就可以快速理解,复合极板是由2种或2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通过对石墨极板与金属极板的了解,可以了解到一种材料负责抗腐蚀性,那么另一种材料就需要负责机械性能,简单理解就是复合双极板就是在复合矛盾体。  

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复合的?  

钢筋混凝土中的混凝土负责填充成型、抗腐蚀,钢筋就负责框架结构、增加机械强度。复合极板的第一种成型方式就出来了,以金属材料为基材,负责结构强度,以为石墨等材料制成表面结构,负责抗腐蚀,这样复合双极板就兼容了金属极板与石墨极板的优势。  

在东北吃火锅,有个食材叫冻豆腐,豆腐本身是软的,经过冷冻之后,豆腐里的水变成冰,冰就增强了豆腐的强度,这个冰就是填料,豆腐就是基材。复合极板的第二种成型方式就出来了,石墨/碳为基材,以碳纤维等强度材料为填料,二者复合为兼容机械性和抗腐蚀性的极板,典型代表为“碳/碳复合极板”。

 

应该还有第三种成型方式,但我觉得应该属于第二种的衍生成型,就是基材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填料为石墨/碳,成型方式恰恰与第二种相反,一般称为“热固性复合极板”和“热塑性复合极板”。  

复合极板在研究发展中,主要面临着材料兼容性与界面结合问题、高精度成型工艺复杂问题以及高昂的制造成本与材料成本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生产和发展。

持续更新中......



来源:闲村野夫
振动化学燃料电池半导体汽车裂纹材料控制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26
最近编辑:14小时前
闲村野夫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获赞 9粉丝 0文章 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七章:膜电极)

7-1膜电极的结构膜电极(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MEA)从结构上理解,就是由气体扩散层、催化剂层、质子交换膜以双层三明治结构组成的核心部件,如图1-1所示。图1-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前几章已经分别介绍了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既然膜电极是由这三者构成,这里就对其作用和性能就不过多介绍,主要介绍一下其工艺过程。在介绍膜电极的工艺过程前,先思考一个小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把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三者合一制成膜电极呢?从性能上讲,三者制成膜电极会有紧密接触促进反应、优化传质过程、降低极化损失、提高功率密度、模块化设计等优势,但在我的理解上,并不是这些原因。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催化剂层不能自成一体,其必须依附在质子交换膜上或气体扩散层上,就像寄生虫一样,要有自己的宿主,还有一点就是催化剂层本身很脆弱,不能裸露在外面,需要质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这样的“左膀右臂”保护。顺着我的理解,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膜电极的工艺过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气体扩散电极(gasdiffusionelectrode,GDE),GDE型膜电极是先将催化剂直接涂覆在气体扩散层表面,再与质子交换膜组合;另一种催化剂覆膜催化层电极(catalyst-coatedmembrane,CCM),CCM型膜电极是先将催化剂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上,再与气体扩散层组合。7-2GDE与CCM的对比GDE型膜电极的催化层比较厚,就会造成传质阻力大,用量比较大,同时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也低,催化剂层与质子交换膜之间的接触也不够紧密,会导致界面阻值较大,其曾经是膜电极的主要制备方法之一,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因其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局限性,已基本被淘汰,所以对其的工艺过程不过多介绍,过去的事不值得花费精力。CCM型膜电极因为是将催化剂先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上,利于减小接触电阻,催化剂与质子交换膜在上时间的使用过程也不易于互相脱离,同时催化剂层更薄,利用率较高,催化剂Pt担载量可以将至0.1∼0.4mg/cm2,因为这些优势,CCM型膜电极是目前商业化膜电极的主流工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领域,那就稍微唠一唠CCM型膜电极的工艺过程。7-3CCM型膜电极的工艺方法7-3-1转印法转印法,是在基体膜上先制备催化剂层,然后将带有催化剂层的基体膜与质子交换膜热压在一起,这样的话,基体膜上的催化剂层就会转移到质子交换膜上。这种方法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玩的纹身贴,把纹身贴粘在胳膊上,然后用水润湿,然后撕掉底膜,图案就敷在了胳膊上。转印法的优势转印法通过把催化剂涂覆在临时载体上,可以更好地控制催化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率,相比直接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上,在临时载体上可以更方便地采用高精度的涂覆设备,使催化剂层的厚度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从而提高膜电极的性能和一致性;直接在质子交换膜上进行操作可能会对膜材料造成损伤,质子交换膜可能会因为涂覆过程中的溶剂或机械力而受损,而转印法是将已经成型的催化剂层转移到膜上,减少了对膜的直接损伤,有利于保持膜的完整性和性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方便地更换临时载体和膜材料,在研究不同质子交换膜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时,只需要更换质子交换膜进行转印,而不需要重新调整整个制备工艺,大大提高了实验和生产的灵活性。转印法的局限性相比一些简单的膜电极制备方法,转印法的步骤较多,涉及到催化剂墨水制备、涂覆、干燥、烧结和转印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转印法需要使用临时载体,并且在转印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材料损耗。临时载体的成本以及在转印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催化剂层损坏而产生的浪费,都会增加膜电极的制备成本。同时,复杂的工艺也会导致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间接增加了成本。7-3-2刮涂法刮涂法是利用将制备好的催化剂浆料通过刮刀等工具直接均匀地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上,就像给房子墙壁刮大白一样。刮涂法的优势相较于一些复杂的制备工艺,刮涂法所需要的设备相对简单,通常只需要刮刀、涂布台等基础工具,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和维护;在刮涂过程中,可以较为精确地控制催化剂浆料的用量,使浆料能够充分地涂覆在基底上,减少浪费,提高浆料的利用率,降低制备成本;适合用于较大膜电极的生产,可以通过调整刮刀的尺寸和刮涂的次数等参数,制备出大面积的膜电极,满足不同规模的应用需求,如大规模的燃料电池堆等。刮涂法的局限性催化剂浆料的粘度、流动性等性能对刮涂效果影响较大,如果浆料粘度不合适,可能会导致刮涂不均匀,出现厚度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等问题,进而影响膜电极的性能;虽然可以通过调整刮刀与基底之间的间隙等方式来控制催化层的厚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厚度的精确控制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较薄的催化层,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厚度控制,这可能会对膜电极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在刮涂过程中,膜电极的边缘部分往往容易出现浆料堆积或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导致边缘效应,影响膜电极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如对边缘进行修饰或裁剪等,来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相比于一些连续化的制备工艺,刮涂法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每次刮涂只能制备一片或几片膜电极,难以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需求。而且,刮涂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浆料的均匀涂覆和干燥,这也会限制生产效率的提高。7-3-3喷涂法喷涂法是将催化剂浆料通过喷涂设备雾化成微小颗粒,然后直接均匀地喷涂在质子交换膜上,跟汽车喷漆一个道理。喷涂法的优势在喷涂过程中,催化剂颗粒能够在浆料的雾化和喷涂作用下充分分散,避免了颗粒团聚现象,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利用率,从而提升膜电极的性能;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喷涂参数,如喷涂速度、喷头与基底的距离、浆料的流量等,使催化剂浆料在基底上形成厚度均匀、表面平整的催化层,保证膜电极性能的一致性,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喷涂法操作相对简单,且易于与自动化设备相结合,能够实现膜电极的批量化、高效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底材料和膜电极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喷涂参数和浆料配方,适用于各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基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喷涂法的局限性在喷涂过程中,部分浆料可能会由于雾化不完全或喷涂角度等原因,无法完全附着在基底上,导致浆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获得良好的喷涂效果,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喷涂设备,如超声喷涂设备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维护成本也较高,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投入要求较大;催化剂浆料的粘度、稳定性等性能对喷涂效果影响较大。如果浆料的粘度不合适,可能会导致雾化效果不佳、喷涂不均匀等问题;如果浆料的稳定性不好,在喷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沉淀、分层等现象,影响膜电极的性能;喷涂法的工艺参数较多,如喷涂速度、喷头与基底的距离、浆料的流量、雾化压力等,这些参数之间相互影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优化才能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7-4有序化膜电极从GDE型膜电极发展到CCM型膜电极,膜电极所使用催化剂量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因为铂的高额价格和不可取代的因素,需要进一步降低其使用量,因为CCM膜电极的微观结构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很难再进一步降低铂的使用量,只有微观有序结构的膜电极有望进一步提高铂的利用率。在这里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无序结构和有序结构,从定义上理解,有序结构是指物体内部质点在空间呈某种规律排布的结构;无序结构是指物质内部的组成部分在空间分布上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或长程有序性的一种结构状态。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更好的理解有序与无序的差异,飞机场的每个安检通道都匹配相应栅栏,有栅栏的话,旅客都会按照栅栏有序的排队,如果把栅栏去掉,每个窗口前的排队情况可能就是无序了。有序化膜电极的设计共有三类:有序化载体材料、有序化催化剂和有序化质子交换膜。7-4-1有序化载体材料有序化载体膜电极就是采用了有序化的催化剂载体,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向是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如图7-1所示,通过CVD将碳纳米管进行有序的排列在基体膜上,然后通过PVD把催化剂沉积在碳纳米管上,最后用转移法将有序化电极转移到质子交换膜上。图7-1有序化载体材料7-4-2有序化催化剂有序化催化剂一般指纳米线结构的Pt催化剂,纳米线是一种在横向上被限制在100纳米以下,纵向没有限制的一维结构,其典型的纵横比在1000以上,因此通常也被称为一维材料,如图7-2所示。图7-2纳米线结构7-4-3有序化质子交换膜在质子交换膜中,质子主要靠在高聚物中传导,如果要让质子有序的传导就要引入具有导向性的高聚物,目前有序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有Nafion纳米线。总的来说,有序化膜电极可以使电子、质子和反应气体在膜电极中有效传递,从而提高膜电极的性能,并有效地降低铂的载量,但有序化膜电极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有序化膜电极的研究发展中可以进一步看出铂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不可取代的地位。持续更新中......来源:闲村野夫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