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测量外R0.5的圆弧角,可以用0.3毫米的测针,取其3个点。
要测量两个R角与上表面相交线或者相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有两种办法:
1.在R角测量三点做成一个圆,在对面R角测量三点做成一个圆,在上边测一个
面,然后用这个面和两个元各自相交一个点,然后求两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然后求两点之间轴向距离
2.把一个面的R角做两个圆,然后求相交点,把一面的两个点拟合成一条线,再求两条线的距离
两条线再求距离
1 用途 主要用于测量凹槽类的工件,使用方便、精度高。2 构建探针在校准探针前须要配置探头及组件,以PH10M探头为例。2.1使用标准探针库打开软件进入“操作选择工具条”中的“测头":提示:可以使用Ctrl+F2快速打开探头操作工具条。选择“构建测头”,进入构建测头界面:在测头列表中,点击测头旁边的复选框进行选择,当选中某个部件后,部件树就会自动展开显示所有可能连接到选中的部件的下层部件。已经构建好的组件会在测头数据栏上方显示:如果测头已经选择好,可以继续往下面添加modul及测针。查看全部:测头显示居中。重置:重置组装过程中的测头数据。删除:删除当前组件。添加:添加鼠标选中的组件到当前组装探头。自定义:自定义的探头、探针、延长杆、Hiscanner,CCD、直杆探针。添加完modul后,最好点击列表框上的“直径”标签,让列表按直径由大到小排列,这样排在前几个直径较大的基本都是盘形针,选择适合的探针后点击“添加”或直接在探针行上双击就可以将探针添加到探头上,这时构建探头窗口右下角的“添加/激活”按钮就会生效,,点击就完成了探头构建。如果想自定义探头名称那么就要在点击“添加/激活”按钮前在测头名称输入框里编辑名称。2.2自定义盘形针如果标准库里没有想要尺寸的盘形针,那么可以选择自定义。前几个步骤相同,在选择探针前点击“自定义":在新窗口下点击“探针”,切换到自定义探针界面。在“标签”里输入探针名称,“类型”选择"Disc styli","螺纹”选择"M2","直径”里输入杆的直径,“长度”里输入杆的长度,"Disc diam"输入盘的赤道直径,“厚度”输入盘的厚度。完成点击“接受”,新定义的探针就会出现在自定义列表里:再点击“确认”,切换到探针组件选择界面,将"Renishaw"复选框取消,“其他”的勾选上,新定义的盘形针就出现在列表里。点击“添加”就完成了自定义盘形针探头的构建。3盘形针校准构建完探头就可以进行探针校准了,盘形针相当于在球形针赤道上截取出指定厚度的一部分,所以其校准原理与球形针类似。3.1设置盘形针的校准方式有两种:"End Face"和"OnEquator",进入“程序设置”,点击“探头/转盘设置”,在“碟形探针校验,,下拉列表里选择采用的方法。两种方式探头的运动路径和测点的位置是不同的。End Face:先用盘形针下表面在球规上顶点测一个点,再用盘形针赤道圆在球规赤道圆上测至少4个点,上顶点不参与评价测针误差。OnEquator:分别用盘形针赤道上下两个圆测量球规赤道下上两个圆,点数要8以上。3.2校准在校准盘形针之前最好能用球形针更新校验规,如果没有需要手动更新校验规,方法如上所述如果已经更新了校验规,则切换到“校准测头”界面,鼠标滚轮设定测量点数,点击“产生点”按钮幽,软件会生成GOTO及测量点,点击“测量”按钮,非自学习模式下开始自动校准探针。3.3自定义角度校准如果已经定义了非"0,0"角度的探头,也可以在“校准测头”界面进行校准。将已定义角度探头标签拖放到“测头名称”里再设置正确的点数就可以校准了。也可以在“创建新探头角度”界面校准自定义角度探针。在"OnEquator"模式下,将校验规标签拖放到“校验规”框里,在“校验点”里输入测量点数,在角度列表里勾选要校准的探头角度,点击“校验”,程序开始校准探针。3.4拖放校准在"OnEquator"模式下,在探头数据区将探头标签拖放到球形规标签上,非自学习模式下软件弹出提示框,点击“继续”开始自动校准探针。3.5注意不同的控制器对应的操作方法可能会有差异,请查看相关手册。来源:山涧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