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证零件不晃动及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零件的夹紧力;
2.尽可能将零件的主基准与坐标机的平台平行或紧贴装夹;
3.尽可能使零件的更多的面与三坐标轴平行或垂直;
4.采用合适的夹具:保证尽可能一次装夹,完成所有元素的测量,避免二次装夹。
5.零件尽可能摆正:使测针垂直探测元素,避免测针干涉,减小测量误差,对于测针半径较小的测针探测圆孔时尤其注意这一点。
6.对于关键的尺寸,若有可能仅用测量机一个轴。
7.零件的装夹要便于手动进行探测。
任何装夹的配置都不要过定位,比较理想的是一个零件只用一点夹持,以减小变形,但这样在测量时零件可能转动,轻轻的装夹和在夹子和零件间垫以橡胶或软木将有助于减小零件变形和损伤。
用坐标测量机测量时一般不在基准特征处夹持,一般夹持在需要探测而又没有障碍的特征上。
用户应了解零件的功能,找正时把关键特征的长度方向沿测量机的一条轴找正,用这样的方法找正工件时,只有一根轴用于测量,减少由于其他轴带来的不确定度。
摆正是指尽量使工件的主要测量方向与测量机机床方向或测尖标定方向一致。
摆正工件的目的在于减少测量中测杆和工件接触的概率、减少测量方向和工件表面法向不一致可能带来的误差。
作为三坐标测量机,通常情况下不必过分追求工件的摆正,自动程序中测量的接近和回退方向通常已设定,主要关注测量中是否可能有刮测杆的情况发生。
除去刮测杆的因素,摆正对测量准确与否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测量程序中的近似方案、被测要素的公差等级、测量方式(手动/自动)、测量软硬件对读取测量采点信息的处理方案和处理水平。
应该说,对精密测量,摆正还是对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的。手动测量无法设定三维接近方向时就更加依赖于摆正。
1,工件摆正的问题主要通过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来解决。主要是a必须保证测针本身的初始对正(无论是万向系统还是星型测尖,对正差得太多都会给测量带来大得困扰)、b保证通用测量辅具的摆正、c装卡工件时要有一颗对工件摆正情况的关注心。
2,摆正包括三个空间基本方向,出于不同的测量目的并不一定需要将这三个方向都摆正,实际上就一个测尖方向来说仅需关注两个方向,通常犯的错误是未能把这两个方向全部关注到,或者没能关注该零件所有的测尖方向。
3,在自动程序的编制过程中,应尽量设计合理的接近方向以消除摆正可能对测量的影响。
测量机软件中,基本元素的测头半径补偿方式除点以外,都采用的是整体补偿的方式。
如面、线,当软件接收到测点的值(宝石球中心点坐标)后,先拟合面、线的矢量,计算出特征点,再根据矢量方向把特征点的位置移动一个测头半径,就完成了测头半径补偿。
对圆柱、圆、球的半径补偿方式是先计算出拟合圆柱、圆、球的特征中心点、拟合直径,在根据测量的是内、外圆或球,加或减一个测球直径而获得被测圆柱、圆、球的直径。
只有点的测头半径补偿应按照点的实际法向矢量进行测头半径补偿,可是这个矢量是无法直接获得的,所以我们要借助于数模,或输入理论的矢量值确定测头半径的补偿方向。
但是当没有这些矢量数据,如手动测点时,只能按照坐标系的轴线方向补偿(这是经过统计论证的),在没有零件坐标系时,就会按照机器坐标系的方向补偿。
所以手动建立坐标系时,测量面、线、圆、圆柱、球等都不会出现半径补偿的问题,但是测点确实会有一点偏差,但是点不会影响到坐标系的方向,在精确建立坐标系时,这个偏差会被消除掉。
另外,坐标系的精确度是相对的,我们只是对坐标系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由于建立坐标系的元素也都是加工的,也会有形状和位置误差,这些误差我们在评价位置时如果影响大,可以采取其它方法减小或消除。
所以,零件摆放时找正一下主要是为避免测杆与零件干涉。
大家可以动手试下,工件摆偏一点与摆正一点试下比较结果,这是解决疑问的最好办法。就算摆得再“正”,与机器坐标的误差肯定还是有的,所以,应该没所谓正与不正的了。
工件摆放的原则,为了不碰杆,当然是尽量摆正与测头角度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