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RationalDMIS如何运行程序?

1月前浏览255

  如何简单有效地创建工件程序?




   编通用程序,因为图纸上工件坐标系是唯一的,所以只需要建立坐标系采用手动模式(mode/man),自动测量元素的过程就唯一了。    


在编制测量工件程序的时候,符合下面的步骤就可以实现。   


1. 测量建立坐标系之前,将模式改为MODE/MAN(手动模式).    


2. 建立工件坐标系之后,将模式改为PRO(程序模式)或者AUTO,按照图纸的理论值(名义值)定义理论元素进行自动测量。


   这个程序可以通用,无论工件放置在机器台面的什么位置上,手动建立完坐标系之后,都会找到需要测量的元素进行自动测量。



步骤如下:


(1)保存程序文件



(2)状态区-测量设置


     注意:测量参数要合理设置(主要是回退距离)



(3)打开自学习,在DMIS功能工具条上点击命令方式“模式按钮”,选择“手动模式”。弹出如下程序头,如下图:



(4)手动测量第一基准元素 A (手动测量几何元素,为建立工件坐标系做准备。)


   选择“操作选择工具条”中的“测量”,在测量操作面板上点击要测量的元素的类型图标。



(5)找正


   在手动测量特征元素时,必须考虑元素的工作平面(投影面),因此在手动测量完面后可以先建立一个坐标系,给以后手动测量特征一个正确的投影面。(RE:装夹倾斜,线的投影面不再是Z+,而是工件的上平面)



(6)测量基准元素B,C,直线1(LN1),圆1(CIR1),然后用3-2-1法建立一个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对于有数模的零件,需要“模型对齐”。


模型对齐:工件坐标系和CAD模型上的坐标系(各轴向的方向以及坐标原点的位置)完全一致的情况。可以使工件上建立的坐标系和CAD模型本身的坐标系统一!



实际上建立零件坐标系的过程,可以理解为零件的定位过程。


(7)建好坐标系后,将程序的执行方式改为"程序模式”,然后注意加入定位点(GOTO)对机器的运动加以控制和保护;



(8)选择一个平面做安全平面。



  或者在元素测量时要注意添加定位点,以保证机器运行安全,以搭积木形式完成所需元素的测量,最后将机器移动到安全位置。(TakePoint操纵盒)



(9)自动测量矢量点,圆。


        自动测量特征元素前提条件:


1.在建立完零件坐标系后,需将模式切换为程序模式(MODE/PROG,MAN);


2.必须要有被测元素的理论值。


①鼠标点取CAD上的特征元素(有CAD)


②通过键盘输入该元素的理论数据(元素定义)


③根据屏幕左下角状态栏的提示,手动测量该元素的足够采样点数获得理论数据,然后进行自动测量。




对于无数模的零件,快速修改理论值方法。然后可以进行公差评价。



(10)评价点1,点2坐标公差(X,Y,Z)点轮廓度,圆2和圆3的坐标公差(X,Y值)和直径,至此,已经生成了一个最简单的测量程序。



(11)保存解决方案


(12)首先将光标放在程序第一行,DMIS程序数据区,点击DMIS执行工具条上的“开始”图标,如下图所示;



(13)RationalDMIS会按顺序提示你手动测量用于建立坐标系的元素--平面1(PLN1)、直线1(LN1)、圆1(CIR1);



(14)手动测量完用于建立坐标系的元素之后,RationalDMIS将自动测量点1,点2,圆2,圆3并评价。




注意:

1、在编辑一个RationalDMIS程序时,关键要注意测头所经过路径的规划,注意在合适的位置加入轨迹点(定位点GOTO);




2、对于执行一个已经编辑好的程序,只需按顺序手动测量用于建立坐标系的元素,RationalDMIS将自动完成其余的测量与评价。

来源:山涧果子
通用理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02
最近编辑:1月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6文章 14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RationalDMIS极坐标测量与评价

在批量加工箱体、杠杆、盖板类零件时,大多是以工件上一个平面和两定位孔作为定位基准实现组合定位,简称“一面两孔(一面两销)”定位。 采用“一面两孔”定位,能使工件在各道工序上的定位基准统一,进而可减少因定位基准多次变换而产生的定位误差,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另外,还可减少夹具结构多样性,便于其设计和制造。知识点:1. 圆柱坐标系(极坐标) 测量一个元素时,有两种坐标系统卡笛尔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可供选择。卡笛尔坐标系用x,Y和Z参数来定位元素,极坐标系用角度(A),半径(R),和H参数定位元素。极坐标基于极点进行计算。极点是元素的原点。半径(R)是被测元素和极点之间的距离。高度(H)取决于当前工作面的位置。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3.要理解坐标系的构建方法是: 伸出右手,使手掌面朝上,然后,从小拇指到无名指依次弯曲,然后使中指垂直于拇指和食指构成的平面,这样,这三根手指的方向构成了这个坐标系的三轴方向关系。站在CMM设备的前面,这时,拇指的指向为 方向,食指为Y方向,中指为Z方向。作为用户,需要牢记如何确定CMM设备的坐标系的坐标轴的方向关系。4.坐标系旋转: 坐标系要旋转时首先要分清要绕哪个轴旋转,旋转的角度是正还是负。 然后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右手大拇指是围绕旋转轴的正方向,四指方向是旋转角度的正方向。 如果要旋转两个以上的轴,要每个轴分别旋转。(若要通过对两个坐标轴的旋转来更新坐标系,那么,哪个轴(角度)先旋转,哪个轴(角度)后旋转,其结果是不同的.必须要分析好图样再决定其旋转轴的先后顺序才行)。5.建立坐标系第一轴元素问题: 在建立坐标系第一轴时,如果我们选择了平面,那么建立第一轴的是该平面的法向矢量。如果第一轴我们选择了轴线,与第一轴相对应的,就是与该轴垂直的平面。 轴线和平面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无论轴线还是平面都是空间元素,所以实际上建轴效果是一样的,系统在进行数学找正时要求的参数仅是其方向余弦,而并不是元素的名称。 如果选择了一个平面,用该平面的法矢定义为X轴,该平面就是这个坐标系的YZ平面。如果定义一条轴线为Z轴(第一轴),那么该坐标系的XY平面就是与该轴线垂直的平面。6.可否直接精建坐标系: 直接精建坐标系完全可以,并不是手动就不能精建坐标系了.何况我们还有手动测量机的用户呢? 直接精建坐标系并不需要夹具,这是测量机的一个基本功能。要知道,测量机是一个柔性检测设备,大多检测都是没有夹具的. 至于先粗找正,再精找正,这只是对于某些特殊工件或特殊条件而言的,并不是测量操作都得这样. 事实上,大多操作都可以在没有夹具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精找正的,不要把"基本功能"和"特定功能"混为一体。 实际上95%以上的检测均是直接一次精建坐标系的,而5%的零件也并不是先进行粗找正,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而进行的反复坐标系拟合而以.一个目标,必须做到万无一失。7.第二轴(旋转)——偏置直线与旋转角度哪个好? 如果要检查该零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应该按照理论角度旋转。而且加工时就是按理论角度旋转后加工的,更应该按理论角度旋转。 以圆周均匀分布孔(法兰盘)为例: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切换切换时DMIS程序数据区记录相应语句:无数模,圆元素定义。将所测量的元素全部选中,拖放到DMIS区“拖放到测量块”图标。 从MODE/PROG,MAN处开始运行,运行一遍所产生的元素的DMIS程序。评价元素 将测量的元素拖放到公差操作区,评价相关公差。 定义坐标公差(极径,极角)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