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具是冲压件、注塑件等产品零件在线检查工具的简称,是一种按需方特定要求专门制造的检测工具。检具的主要功能就是检测工件,检具验收是有精度要求的,通常定位孔精度最高大概是士0.05mm,检测孔位士0.1mm,齐平面和间隙面士0.1mm。
以冲压件检具为例,检具作为检查冲压件的工具,必须具备检查孔、型面和修边的功能,而这几方面也是三坐标测量需要检测的内容。
知识点:
孔分为定位孔和安装孔,定位孔的作用是与检具的定位销进行配合将冲压件固定在检具之上,安装孔的作用是与检具的划线销配合来检查孔位和孔径,定位孔通常都是下陷的。公差要求分别为士0.05mm和±0.1mm。
夹紧块的位置对应的是冲压件的RPS点,与压钳配合将冲压件夹紧固定,公差要求±0.1mm。
型面分为零位面和三/五位面,零位面就是与冲压件的距离是0mm,三/五位面(齐平面和间隙面)就是冲压件的距离是3/5mm,公差要求都是土0.2mm。
RationalDMIS 7.0检具尺寸精度检测及验收(复测)
(1)检具在检具制造厂家的全尺寸测量不少于三次:装配调整的测量、打销钉后的自检(复测)、预验收的全尺寸测量。
(2)预验收测量评价的尺寸100%符合公差要求。
(3)检具制造厂家应当有严于SGMW标准的精度要求,建议尺寸偏差调整至公差60%以内。有明显的同侧偏差,无粗大(接近公差边缘)的异侧偏差。通过这些要求减少由于测量再现性误差造成的验收测量超差,提高检具尺寸精度。
(4)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1)检具不论大小,至少包含三个建标基准,分布在检具四角
(2)检具长度大于1.8米时,在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增加第三组基准。
建坐标系的要点:
(1)要认真研究技术文件及加工工艺,按照其设计及加工基准合理建立工件坐标系,这样我们测量的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加工的质量。
(2) 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元素要稳定可靠,确保每批次工件上不会有所改变,以免无法建立统一的工件坐标系导致相对工件坐标系的尺寸发生改变,自动测量无法完成。
(3) 对于测量元素要人工更改其标号,以便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调用时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要采的元素在哪里。
检测要素是建立在坐标系的基础之上的,坐标系的建立准确直接影响最终测量结果。
将检具置于测量机平台上摆放固定好,手动测量三个圆,根据工件坐标系方向与测量机的机器坐标系的关系对软件进行操作,以圆1的圆心坐标作为工件坐标系原点,完成坐标系建立。
以常用的RationalDMIS 7.0为例,其它软件思路一致:
(1)手动建标:手动模式下测量一个平面及两个基准孔,建立初始坐标系CRD2;
(2)自动建标:
2.1 自动测量四个含样例点的基准孔;
2.2 以四个基准孔的孔中心构造基准平面1;
2.3 评价平面1的平面度。(平面度要小于0.01/1000mm,比如,长度方向为1500的检具的平面度要调整至0.015以下。平面度最大不能大于0.03).平面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进行调整。
2.4 平面度符合要求时用3-2-1法建立坐标系CRD3。(找正平面为基准平面1、旋转轴为基准孔1与2最佳拟合直线、原点为基准孔1.)
模型对齐:
(3)再次自动测量所有基准孔(含样例点)及评价偏差(注:再次测量是在A2下测量,与未测量直接评价基准孔的偏差有差异,可操作可不操作)
(4)铭牌上的坐标为上一步骤中测量的实测值。铭牌应当在验收完成后再打.
注意:
1、 建立对齐坐标系时尽量避免使用迭代法建立坐标系,误差相对会比较大;
2、 大家要知道检具坐标系都不会在工件本身,而是在整个组装件的中心位置上,所以在测量时大家发现所有的数据朝一个方向偏移一定的数据时,这时我们应该适当对坐标系进行平移并同时元素数据区CAD模型标签名右键“模型对齐”。
(1)定位基准面:
测点为4个,方形结构如图,圆形测点分布呈约90度。命名为A1-1、A1-2、A1-3、A1-4;
(2)零件定位孔:
1、零件定位孔命名分别为B1、B1-1;C1、C1-1;
2、测量2层;
3、采用无样例点的方式测量,2层孔的测量深度不一致,测量深度一般为2mm\7mm,根据孔的深度及大小可以有所差异。
4、无自动测量功能的测量机采用测量投影平面及测量1层圆的方法。
注:其它检测孔或检测销的方法与定位孔的测量方法一致。
数模反测检具
检具通常有两个定位孔,分别是主定位孔和辅定位孔,对应一个圆销和一个棱销,而且这两个定位孔都是下陷的孔,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产品数模,与检具实物不一样,为了使测量机可以进行测量,我们必须对软件进行设置,设置实际偏移(与测量冲压件不同之处就是要在理论值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补厚度)。
RationalDMIS点的数模比对测量(手动快速比对测量)
(3)特征测量-3位面(间隙面)及0位面(齐平面)的测量
测点分布,规则为:
1、保留2端含有测点;
2、间隙面测量1排点、0位面测量锯齿点;
3、间隙面测点及0位面的第一排测点离离边缘的距离约为3mm;
4、齐平面的第二排点大致处于中间位置
4、各排测点距离不大于100mm,均匀分布。
(1)测量报告封面:
任何检具必须有测量报告封面,内容应当不少于标题、客户名称、项目名称、检具名称及图号、测量机型号及精度、检测人、检测日期、审核、单位公章等内容。
(2)测量基准说明
测量报告中必须包含建标基准坐标信息、平面度、旋转轴、原点、以及所有基准孔的坐标值。
(3)测量数据:
3.1测量数据优先采用,旗标与图片对应,至少包含理论值、实测值、公差、偏差、超差等内容。
3.2 测量数据应当有序分类别进行排列(如依次按基准、定位孔、定位面、检测孔、3位面等等进行排列)。
(4)图形报告
报告中标签的数量应控制在合理的数量范围内,每一个标签所指引的点位都需要清晰明了,应当避免标签指向背面的位置不明的点位及出现线与线交叉的情况出现。
(5)除客户特殊要求以外,全部提供PDF格式文件,报告封面和报告内容必须在同一个PDF文件内,且顺序不能混乱!
RationalDMIS 7.0检具建立坐标系方法:
(1)三点拟合:
(2)最佳拟合
(3)迭代法
以常规汽车检具为例,检测流程为:装配、初调、精调、植入定位销、复测、导出检测报告保存测量程序。三坐标从组装开始到调试完成,每一个环节将数据量化,并伴随着三坐标报告一起出货。
1.安装
在安装之前进行各个配件的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毛刺,倒角以及关键配件尺寸检查。
2.调试
初调手法:首先使用初调孔调好基准孔位置,然后手动取点与数模对比,借助三坐标读数观察数据变化,进行位置调整,初调一般调到公差附近越小越好。
精调手法:在3D数模上取点,执行程序自动测量目标点,得出偏差值进行调整,重复调整到公差范围内。
知识点:
调试顺序:常见的调试顺序是先将检具的基准孔调试到公差范围内;目前使用的基准有:圆孔,圆柱,球,基准块。
精度要求:基准孔要求最高(±0.02mm ),定位孔次之(±0.05mm ),齐平面与间隙面要求最低(±0.1mm )。
调试手法:大多数检具是使用4圆迭代先求出4个基准孔的实际坐标值,然后带入实测值再次迭代作为基准坐标对其他位置进行调试。
调试的难点:定位孔的调试,敲击的力度,螺丝锁紧的手法
3.植入定位销
在所有位置调试合格后需要对检具的连接部位进行植销定位,植销常见的问题是销孔偏位,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将销孔扩大一个等级,一般销孔要略小于定位销,利用过盈配合保证检具定位,严禁使用胶水固定,定位完成后贴铭牌,并做表面清洁处理。
4.复测
检具在完成植销,贴铭牌和清理之后需要进行全尺寸复测,此时一定要先将检具成品恒温约8小时,然后编写自动测量程序,执行完成,完全合格后将检具放到周转仓库准备出货。
5.保存程序及测量报告
测量完成后需要将测量程序按照检具编号命名存档,按照客户的要求出具检具报告,并将检具报告附在检具上一起出货。
一般将检具的基准孔坐标放在首页,然后是按照定位孔,齐平面,间隙面的顺序依次分页显示。
拓展知识:
安全平面是在指定坐标轴的指定高度上创建了一个平面区域,测头要从一个特征移动到另一个特征必须在该指定平面上移动。使用安全平面可减少需定义的中间移动点,因而能减少编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