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战术上长,战略上可能过犹不及。
实际上我们已经接近真相的核心了。而如我这样对很多软件和机床了解比较深的,在国内数量很大。不同于欧美。国家小,人口少,信息隔离。中国人口多,信息相对流畅。很多真相在不同角度映射出来,就会找到核心真相。再加上国内内卷严重,事情经历多了。觉察到真相的人只会更多。这么多年下来,实际上,我们已经把整个西方工业发展的核心真相拼凑出来了。虽然不绝对正确,但也相差不大。至少,欧美的技术人员很难理解,中国几十万的机床能干出他们几百万的机床生产的产品。这一点就足以让整个欧美世界震动。欧美打压中国的意识也就不难理解。
如果中国的科技赶上并超越欧美,那就是绝对的超越。数量,质量,总体的赶超。这对于欧美这样的体制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如果中国科技引领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压力就会让中国来承受。这也是中国不能承受的。所以说,中国一直在控制追赶欧美的速度。怎么控制落后半个身位,这样的控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我一个不怎么外出的,没见过世面的人,都能盲人摸象,摸出一点点真相。何况其他人。一旦失控。按照系统论和工具论的战略战术平衡,中国极可能会打破世界的平衡。按照欧美的文化属性,这个世界发生剧烈运动的可能性会无限扩大。
工业软件未来,必然是我们的天下,王者。“大国做棋手,小国做棋子,弱国做棋盘”未来工业软件三分天下,中美俄!
在目前的软件领域,目前的选择或许是战略层面!但是目光长远考虑,这些可以说,就战术层面都算不上!因为目前的软件还没有引导硬件层面出现质变性突破!目前,只是计算机技术拓荒期!积累是很重要的。平台的选择更重要!这些只是战术积累期,算不得战略。科技树点歪了,几百年都会找不到突破口。。
把战略性的概念,降维成战术性的操作,这才是降维打击。添油战术要不得!!!
一句话,打破常规,打破权威,打破垄断。
事实上,我们有国产数学软件—同元软件MWORKS。我们可以把数学功能形成数据库。把数据库从系统级转为软件级。你用你的我用我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没打赢,我也没输。
我们国产软件,要从技术体系层面上打破欧美体系的垄断。全民皆兵,添兵减灶。谁说,欧美的软件概念就是圭臬?现在硬件这么强大,为什么不把某些残余计算能力挖掘出来?行成自己的实力。我相信,这个理念,目前的困难程度,并不高。完全有实现的可能性。一旦实现,我们国产软件就真的掌握主动权了。
把软件体系从单向向上流动,变为上下对流。这样会更科学一些。也能重新定义软件开发领域的僵化问题。这样也能促进数学和软件之间的联系。让数学应用从理论上走向纸面上,从体系高度走向应用广度。也算为数学领域的人才打开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我相信这个社会意义远大于欧美那种精英教育的局限。
数学将来必须处处为社会服务。不能总是培养一两个数学家,那么剩下的那些数学偏才怪才奇才的流失,和默默死去,实在是太可惜了。计算机体系是个很大很广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不能只有一些码农在里面耕耘。应该引进大量的数学物理化学社科等等各种人才。数学走下神坛,步入民间。说不定就是数学得以突破的重要基石。一直依靠社会来筛选,恐怕人类永远飞不出地球。学术理论不能高居象牙塔,应该融入这个世界。这样就能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只有软件体积和数量,这样的软件体系是畸形的,残缺的,不完整的。
将来,社会必然走向全民教育。怎么实现全民教育?用一层层砖头瓦块建设起一堵堵高墙?今天建设高墙有多累,明天砸开这些屏障就有多辛苦!与其层层设防不如层层放开。把人才关进笼子里不如把人才放到他们需要的环境中去。我相信,软件是个很好的平台和世界。
即使我们层层放开,继续工具特性。软件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屏障。这是无解的。你认为的你认为,和我认为的我认为,并不绝对。有差异,必然有界限。有界限必然有屏障。很多时候没必要杞人忧天。将来的软件未必不能从小学生开始。不停地完善补充这个软件,说不定就能实现一个真正的数学软件。而不是现如今这种必须由软件工程师来完成。看似合理,其实从人类整个发展逻辑来看,就是一个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