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老毛病,重硬件轻软件,或者有软件轻应用,需要搅局者打破。
对于硬件,就是小本子玩到极致,没有软件加持,智能时代一样被抛弃淘汰。。。
没有软件的硬件,只会软件硬件都很烂。
以前硬件不行,说什么先强软再强硬。谁知道,他妈的,软的变得稀的,硬的成了渣渣。
硬的沉了底,软的飘在水面上。
要不是美国贸易双标,硬的的都泛不起来。
20年前,国内大肆宣传湾湾电子行业,我就感觉不对劲。国内学术界竟然难以在宣传渠道,提出哪怕一个构想雏形。
我感觉,软件研发,小偷比较多。美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源代码问题,国内很多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图标问题。
我很多时候都在想,老美UG都能卖,天底下还有什么软件不能卖。如果卖的都是垃圾,剩下的都些些什么?垃圾不如?或者本质上讲,软件只有面对客户的需求,才有价值。撇开这个思路,那么软件值钱的部分,恐怕只有核心才是最有价值的。源代码都可以重新编写。理论上讲,同样的功能,同样的核心,源代码可以做到不停重写。那么软件的衡量标准,在哪里。这恐怕就是软件工程师最悲哀的地方。
核心可以不变,可以完善,但永远不会公之于众。源代码可以让不同的团队来编写,保证源代码与源代码之间不一样。换句话说,只要开发不同的核心,就能开发出不同的软件阵营。源代码开发只是不同阵营的建设者。那么采用什么核心,就代表站在哪个阵营的队伍里。问题是,核心的开发和最初的源代码,必须有个强力的团队。剩下的只是两个开发,一个面向行业内需。一个面向客户外需。那么那些,不具备这两个开发能力的企业,就是空壳子。核心和原始源代码开发,肯定是来自研究团队。那些软件公司只是基于这个基础上的功能拓展和体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