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何援军,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CAD,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计算的理论、算法和软件等。1992年7月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九五”期间任上海市CAD应用工程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和上海市科协委员等。基于计算与几何两个最核心要素。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造型+绘制”的观点。从宏观上构建了一个计算机图形学的清晰框架与认知体系。针对图形/图像正越来越成为计算的目标和结果,通过引入“几何基”与“几何数”,提出了一个“形计算”机制。创立了“基于几何问题几何化的几何计算理论体系与实施框架”。主持过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项目以及上海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重点和重大课题等27项。获全国科学大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主研的CAD软件曾获全国评测第壹名。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著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CAD图形开发工具》、《几何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发表论文120余篇。
1986年,何援军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交稿,1990年8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关于书名历史:
来源:图学研究微 信公 众号(作者何援军)
原文如下:
1986年,我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交稿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拖了几年。直到1989年才出现转机,那年适逢该社成立10周年纪念,编辑对我说,希望能够请到苏先生的题词。我跑到复旦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将我领到苏先生的办公室。我向先生转达了湖南科术出版社的这个愿望,先生十分痛快的答应了。整个过程只进行了几分钟:
“苏:大学是哪里念的?
何:浙大数学系,梁友栋老师教的解析几何,我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搞“曲线拟合与双圆弧逼近”的课题,您老评审的。(梁老师是苏先生的研究生)
苏:呵呵,你还是我的“徒孙”呢。(先生哈哈大笑)
何:是,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平方”,师祖好!
苏:湖南科技出版社怎么认识的?
何:我写了一本书,取名“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和实践”(我写下书名)
苏:“的”字去掉?(先生反应好快!)
何:好,遵先生的。先生一起给我题个书名?(我唐突不安地问了一句)
苏:好!下次一并来拿。”
注释:苏先生:苏步青数学家
这,就是后来我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封面。
封面的底图是一个隐藏线消除算法的考题,在绘图机上绘制的曲面:
z=sinx×siny
我拿到的先生题词原稿中“的”字还是有的,这说明:
●先生对题目很敏感;
●但又尊重原作者的文字。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后来自己撰写文章或评审研究生论文和科技文章时,我十分注意题目,一定要字字斟酌;同时在讲述别人的工作时,注意尊重别人。
作为一种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的另一成果是将当时国内在船舶、航空等行业大规模实施的关于“数学放样”及曲线、曲面“光顺性”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计算几何的学科层面。而著作的内容本身则偏重于几何的创建(而且主要是曲线曲面)。
国内比较系统的介绍计算几何的图书还有周培德先生的《计算几何——算法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它“属于欧几里德的几何构造,即由算法和复杂性分析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