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上海交大教授何援军《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和实践》(1989年)(白玉兰CAD开发者)

1月前浏览493

个人简介:

何援军,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CAD,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计算的理论、算法和软件等。1992年7月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九五”期间任上海市CAD应用工程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和上海市科协委员等。基于计算与几何两个最核心要素。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造型+绘制”的观点。从宏观上构建了一个计算机图形学的清晰框架与认知体系。针对图形/图像正越来越成为计算的目标和结果,通过引入“几何基”与“几何数”,提出了一个“形计算”机制。创立了“基于几何问题几何化的几何计算理论体系与实施框架”。主持过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项目以及上海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重点和重大课题等27项。获全国科学大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主研的CAD软件曾获全国评测第壹名。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著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CAD图形开发工具》、《几何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发表论文120余篇。


1986年,何援军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交稿,1990年8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关于书名历史:

来源:图学研究微 信公 众号(作者何援军)

原文如下:

1986年,我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交稿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拖了几年。直到1989年才出现转机,那年适逢该社成立10周年纪念,编辑对我说,希望能够请到苏先生的题词。我跑到复旦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将我领到苏先生的办公室。我向先生转达了湖南科术出版社的这个愿望,先生十分痛快的答应了。整个过程只进行了几分钟:

“苏:大学是哪里念的?

何:浙大数学系,梁友栋老师教的解析几何,我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搞“曲线拟合与双圆弧逼近”的课题,您老评审的。(梁老师是苏先生的研究生)

苏:呵呵,你还是我的“徒孙”呢。(先生哈哈大笑)

何:是,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平方”,师祖好!

苏:湖南科技出版社怎么认识的?

何:我写了一本书,取名“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和实践”(我写下书名)

苏:“的”字去掉?(先生反应好快!)

何:好,遵先生的。先生一起给我题个书名?(我唐突不安地问了一句)

苏:好!下次一并来拿。”

注释:苏先生:苏步青数学家


这,就是后来我的《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与实践》封面。

封面的底图是一个隐藏线消除算法的考题,在绘图机上绘制的曲面:

z=sinx×siny

我拿到的先生题词原稿中“的”字还是有的,这说明:

●先生对题目很敏感;

●但又尊重原作者的文字。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后来自己撰写文章或评审研究生论文和科技文章时,我十分注意题目,一定要字字斟酌;同时在讲述别人的工作时,注意尊重别人。

作为一种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的另一成果是将当时国内在船舶、航空等行业大规模实施的关于“数学放样”及曲线、曲面“光顺性”理论的研究上升到计算几何的学科层面。而著作的内容本身则偏重于几何的创建(而且主要是曲线曲面)。

国内比较系统的介绍计算几何的图书还有周培德先生的《计算几何——算法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它“属于欧几里德的几何构造,即由算法和复杂性分析所组成。”


来源:山涧果子
航空船舶理论曲面工程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20
最近编辑:1月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6文章 14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工业软件开源杂谈

开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专利在谁手上。后发开源的劣势,就在于,专利链条让人绝望!后发开源的要命的地方,就是以为拿到源代码了,却发现,这个源代码需要很多条件门槛。后发开源让OEM掉进茅坑的原因,就是以为自己买过来就安全了!谁知道源代码和内核架构里面到处都是后门。功能越强,后门越多。功能越强,后门越隐蔽。开源的优势,就在于谁开发,谁发起,谁组织,谁调控。开源的先发优势十分明显。工业软件在上世纪,处于软件荒漠化。没有超前标新立异的灵光乍现的思维逻辑。所以当时的开源,就是用的穷举法。这个穷举法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因为基础太好了,点子太多了,但是能够利用的人却没有!开源的后发劣势非常明显,就像大炮打蚊子。必须沿着前面的路线一直走!最好的路线已经被人占据了!目前而言。这时候,开源就必须以数量取胜!就是不停筑墙,不停打洞。筑墙是为了安全,打洞是为了利润和使用。明明有直线距离,却因为数以十万的开发者,不停地走迷宫。还要不停挂靠很多的外部插件。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年代久远的软件,要装很多语言环境插件。而且这些语言环境安装包必须经过本地化修改才能得到很好利用。语言环境插件,不仅仅因为时间版本限制产生多版本共存,还要因为软件不同进行同一版本共融。数据库还要进行不停地修改和增减,也要进行数据本地化。现在很多软件,很难遇到,系统级,数据级,端口级,内核级,多级开发能力并存并优的情况。甚至出现不同软件,秘钥服务驱动互相冲突的情况。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推移,开源也会遇到瓶颈。这就像玩火自焚一样的道理。开源是个饮鸩止渴的选择。我的比喻就是一队人排成队伍去吹风或者去洗澡。越是后面的越吹不到风,还要吃前面的口水。越是后面的水越脏,水越浑,洗的时候很舒服,回家可能发现感染了皮肤病或者病毒。这就体现了开源病源的多样性本质!由于欧美各个国家人口少,国土面积小,行业规模小。开源是利大于弊。因为他们行业内公司少,大家可以相互协调,把各种系统资源协调起来,中国这么玩就不行了(主要开源主导不是我们,这是根本原因)。第一,我们的系统平台也是借来的!系统资源是被人利用后剩下的。也就是说,我们拿到了三分之一的系统资源,拿到了十分之一的技术,拿到了十分之一的硬件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大谈什么发展国产软件和国产系统,有点做梦的意思。系统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因为人力有穷尽!怎么跳出窠臼。唯一的办法就是自研系统。至于那种开源来的,借来的,套壳的系统就不要考虑了。人数上万,无边无际。我不认为,问题数量几千几万的时候,完全靠技术层面就能解决问题。人可以强制,软件怎么强制?不确定性的东西怎么强制?果子认为欧美主导的开源,变数太多,不利于我国软件开发 ,必须中国主导开源。。。(甲骨文老板如下说) 好消息:目前国有国内企业华为主导的“开元几何OGG”将会魔改OCC突变,泊松软件基础组件等打下工业软件的坚强地基和架构。 一句话,工业软件,靠人才靠天才,靠大量的资金,靠很多科学家。我不认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能搞出什么好东西来。技术是借不来买不来的。就算我告诉你,1+1=2是对的,你也不可能验证这个答案!组装,套壳,本质上已经违背了研究的本质!而很多软件逻辑必须依靠数学逻辑。开源,套壳,本质上就是不归路。只是看谁先死后死而已。国家级的,民族级的,行业级的软件,利用开源来发展,并不是长远考虑。软件目前可分为恒星级,行星级,流星级,彗星级,陨石级。大多数软件是后两者,迟早会落地,迟早会燃烧干净。恒星级行星级的软件目前为止一个没有。这是事实!不可否认!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