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何援军教授(OGG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专家成员)在《论工业软件发展的若干问题》和《开元几何》文章如下说:智能化
“ChatGPT引起的轰动,将智能化提到一个特别的高度。CAD已由设计结果的表达工具延伸到设计的全过程。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使CAD具备一定的工程交流和设计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从而能够在各种场景中,以设计人员的需求为中心,能动地感知交互输入和设计意图,并按照与人类思维模式相近的方式和给定的知识与规则,做出决策。CAD各种算法的交互调度,也需要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算法的智能化编制和系统的智能化调度。
ChatGPT引起的轰动,将智能化提到一个特别的高度,人人讲智能,处处道智能。
ChatGPT是基于大数据的,大数据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大”,但是要看到这大量的数据中,只有那些相关的信息才是有用的,关键的工作是在这海量数据中找到所提问题有关的那些信息。
前几年风靡一时的AlphaGo,关键也是关系的重构。
CAD中的几何引擎,核心工作也是几何关系的重构问题,如果认识“几何关系的改变是在两几何的相交处”,就揭示了几何计算的本质,由此去找到最合适的几何计算的方法,方向就对了。建立一套完整的几何计算理论体系,从理论上解决几何计算的高效和稳定问题。
这是几何引擎的关键所在。
现在在工业软件的发展中,目前也有人讨论到智能化的问题。从字面上讲,在工业软件的发展上涉及到从哪个方面看所谓的“智能化”,智能化开发?还是智能化应用?
从开发方面看,是如何用智能化开发软件。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软件具备一定的工程交流和设计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从而能够在各种场景中,以设计人员的需求为中心,能动地感知交互输入和设计意图,并按照与人类思维模式相近的方式和给定的知识与规则,做出决策。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算法的智能化编制和智能化调度,甚至系统的智能化构建。
如何用智能化技术求取几何间的约束关系,突破几何约束求解问题。算法的智能化编制和智能化调度,甚至系统的智能化构建等,都是智能化开发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智能化开发与智能化应用两者并不矛盾,目标完全一致,而且开发的智能化,也体现在使用上也往往智能化。
从应用方面看,是如何使软件在使用中体现出智能化。最近,一个软件公司发布新产品,提到十大亮点:数据转换增强、新增焊件模块、新增自定义企业模板、新增拼图打印、草图/3D草图/零件设计增强、更符合GB国标的工程图、装配&TopDown增强、新增瘦客户端、钣金模块增强、新增敏捷PLM模块等,都是关于“工程化”的。从用户的角度看,就是“智能化”功能。早期的光标“捕捉”功能,明细表的自动生成等都是。下面是20多年前国产化CAD软件对智能化应用功能的描述。
中文界面、易学好用、自我学习、无师自通;一个键打半个天下的超级编辑功能;一次性作成图框,快速构造明细栏的“工程化”作图法;“文本化”的图纸说明输入法;自动导航、自动装配、局部放大等智能化作图手段;无须选定边界的自动修剪和裁剪功能;无限级UNDO和REDO功能;使设计速度愈来愈快的用户资源自扩展性;参数化建库工具和基于参数化零部件库的自动装配功能;与AutoCAD系统的DWG/DXF文件的双向接口,CADAM系统的图形文件读取和图形功能、数学函数、等二次开发工具等是KerenCAD的重大特色。
软件作为一个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商品。商品多由使用者说了算,犹如一件衣服,穿者多关心的是这件衣服对他是否合适?而少关注这件衣服是机器(自动)做的,还是人工做的。
”
若基础没打好,智能化不就地动山摇了?
AI新兴势力。给人一种错觉,AI可以替代软件传统开发运作模式。这是错误的。计算机实际算力和理论算力,以及专业算力的不匹配。我们只是在计算机洪荒时期。我们的错觉,却是以为计算机已经足够完善了。这是市场给我们的错觉。
中望3D是基于自主几何建模内核的国产三维CAD/CAE/CAM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从概念设计到生产制造的产品开发全流程,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模具等行业。
已推出AI 驱动的生成式设计功能
在CAD方面,公司可以根据已有数据研发内置的生成式设计功能。工程师可通过AIGC向软件指定他们的要求和目标,从而自动生成大量设计方案。
“生成式设计(Generative Design) 又称创成式设计、衍生式设计,是建立在数字化制造条件下的、基于协议与规则的、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生成过程的设计途径。生成式设计是一个设计探索过程,设计师或工程师将设计目标输入设计软件中,同时输入性能或空间要求、材料、制造方法和成本约束等参数,设计软件会通过算法和AI能力自动探索并生成所有可能的设计备选方案,并通过测试从每个迭代中学习哪些有效、哪些无效。若需要改变设计目标,设计师还可随时调整输入参数和约束,从而进入新的设计迭代循环。生成式设计可以让设计师和工程师专注于“设计”本身,而将具体的实现交给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机器学习,大大提高产出效率。”
CrownCAD是国内自主研发完全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产品,以自主研发的三维几何建模引擎DGM和几何约束求解器DCS两大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了高效的参数化建模和支持超大规模装配的应用机制,依赖先进的CAD系统云架构,实现产品的分布式部署,支持大规模用户在线并发协同设计,为智能制造实现国产自主奠定了核心基础。同时,CrownCAD基于iDME研发了参数化构件库,可为多行业零部件库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支持行业创新。
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与AI融合的探讨
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设计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机模式向基于Web和云计算模式转变,单人离线设计向多人在线协同设计转变。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随着这种变化应运而生,成为未来三维CAD 的发展趋势,并将颠覆传统的基于客户端的三维CAD市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因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高效的分析决策能力在许多领域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目前也开始朝三维CAD领域渗透。本报告将探讨如何利用云架构的优势,将AI与CAD紧密融合,使设计更加高效、方案更加明智、使用更加友好。
晶格建模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医疗、工业、鞋类等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晶格建模功能可以快速构建复杂晶格结构,借助3D打印制造技术,能够实现传统制造技术无法完成的产品结构,在更先进的建模能力的加持下,为企业产品优化、创新设计等方向提供更好的选择。
晶格建模功能是在零件文档中快速创建由多个“晶格单元”按一定规律分布组成的“晶格模型”,它可以使零件更轻更坚固,更能有效地吸收冲击力,并且更好地根据不同用途,进行个性化定制。
AIGC技术已被用于其核心产品 | 广联达在设计业务中提前布局生成式AI。
在设计业务中,概念设计的阶段之前是由设计师做创意,然后一笔一笔画出来,未来可以让AI模拟人的创意快速生成各种草图。针对智能设计领域,公司目前已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探索,在一些项目上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试用,但整体上仍处于较早期的阶段。比如AI强排的功能(按照建筑强制性规范布置建筑),在拍地阶段,几十上百种的方案比选相比目前仅有几种方案的对比有更大的价值量。目前强排工具已进入用户验证,实时日照分析性能国内领先。
评论:
chatgpt真的是ai吗?如果这种工具放到网络网页覆盖上套娃上,信息战的作用远大过目前的作用。将来,我们所见到的网页,是不是经过二手的网页,还不知道。一样可以看电影看小说逛论坛,chatgpt利用其快速反应机制,在重要网页上重要平台上覆盖一个信息筛膜,这样的功能是不是更隐蔽些呢!我想chatgpt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形成这个镀膜。
有时候,不能想得有些简单了。中国的文化根本,没法通过语言来传达本质。对文化的作用,没有完整的认知,以为ai模型就能改变人类社会,这是一个片面的想法。人类可以创造出一些语言,但是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创造出的语言。
资本一体两面。资本不好的一面,我们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任何东西都有利必有弊。
AI其实不是本质,弹性建模才是根本。弹性建模,就是任意建模,但又不脱离实际规律,这样就能提高效率。可以这么理解,国内的AI建模,远没有达到弹性建模的层面。若没有数据库,没有数据格式,没有内核,没有求解器,没有大量的数学应用模块,没有长时间的工业系统化积累,没有强大的系统做支撑,没有多种类型的语言工具提供差异性。比UG NX还厉害N多倍,完全基于曲面的弹性建模。UG是弹性建模的下游技术,并非上游技术。
中国的AI必须独立于英语体系之外。否则必然受到某种偏执思维逻辑的打击。这是英语体系过于庞杂决定的。计算机体系最大的弊端,就是玩技术的不知道语言体系。将会成为未来变局出现的一个契机。yes or no。这是二选一。有一种情况,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计算机会猜吗?计算机可以预判,甚至可以预判别人的预判,但是做不到猜测。猜测具有偶然性。
所以说,我们那些进口欧美软件的软件企业,究竟在干什么?帮着chatgpt进行筛选规则的完善吗?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信息洼地。很多先进的欧美信息技术,都把中国这个巨量的信息洼地当成检验平台。降低他们技术完善阶段的成本。而我们国内有些工业软件,却奉行闭门造车。更有甚者,直接开源,套壳都嫌麻烦。直接把国外裸壳的软件拿过来。如果把国外的信息钳口作为子弹头,把国内这些进口开源软件当成目标靶,形成定向火力网,这才是这些进口开源软件,目前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础。软件,是个工具。工具不用,就没有价值。那么是什么给这个工具赋值,唯有使用这个工具所产生的信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