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国产最强五轴数控系统大连科德GNC62对标德国西门子840D——实践为王

1月前浏览369

科德数控是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的龙头企业,是国内攻破五轴数控高端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先驱。1)五轴数控机床整机自主化率达到85%、为国内最高,主轴转速性能比肩国际领先品牌;2)自研的高端数控系统对标德国西门子840D,在功能上达到对标产品的95.85%;3)关键核心功能部件已实现完全自制。

西门子的840D是数控界F22战斗机,代表了现在数控系统市场上的最高水平,拿科德数控自己研发的GNC的60系统和西门子840D做个技术对比,看看柯德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科德的系统支持多轴、多通道、全闭环五轴联动,支持RTCP、差补周期0.125ms,GRTK实时内核技术可实现每秒数千次的精确控制任务,调度响应速度最快5微秒,支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操作和工艺配套的人机交互界面HMI,并支持基本层次配置和STK层次开发。

在基本功能、核心参数、系统功能上,与西门子系统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

在硬件架构上,科德系统的资源以及开放性上要优于西门子系统。

在价格上,科德ZNC650的同等功能配置,售价比西门子更低。

在控制功能,控制精度和加工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数控系统并不是什么过于高大上的事情。只要坚持软件硬件结合,重复迭代,稳步发展,积极投入,市场检验,都会从很小的几百万的小企业,渐渐成长起来。问题是,你现在能看到几个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软件企业?

本来中国的软件人才很多。可惜的是,在这20年,被各种硬件买办,软件套壳,行业倾轧,城门失火,消磨的太多了。

华中数控开发系统要多少时间,大连科德开发数控系统要多少时间,北京精雕开发系统要多少时间?若数控不测试,算个球的数控。避重就轻,算个屁的系统开发。

我发现,很多欧洲数控机床厂都是跟某些行业紧密联系。专门服务这些行业。所以功能迭代特别快。

很多进口数控机床给人感觉也很怪异。阉 割很多功能。以至于,现场操作时,莫名其妙地不断滴出现各种各样的报警信息。就像你买回一部车,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碰,那这部车买回来干嘛。而国内很多企业,以这样的机床为参考系,到最后,竟然出现类似报警信息的情况发生。工业软件让人不放心,原因就在这里。是整个体系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信任。不管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有一种感觉就是国 民党军队。有着中华民族的属性,却没有普通大众的属性。抗日的时候,大家齐心合力。抗战结束后,反而四面楚歌。中国消费者,一直以来的心态,就是孤岛心态。重重复复受到各方面的挤压。一方面要生存,一方面要追赶进口能力,一方面又要面对实际问题。压力太大。如果没有vericut,我很难想象,国内还有谁愿意操控数控多轴!用着世界上最次的工具,干着进口要求太高的零件,拿着勉强算得上高的门槛收入,加班加点,一刻都不敢松懈。明明是和平模式,却是时时刻刻都是战争模式。这种环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很难预测!

在数控加工领域,我们这些实际操作者,有一种说法,技术越高,感觉越耻辱!本来高大上的职业,却有种偷鸡摸狗的变态感。乃至于,在国内,高端机床操作,反而处处为人所鄙视。

数控系统一般不能自己来测试,需要市场来测试。沈阳之所以垮,就是因为自己的系统没让别人去检测。沈阳机床,如果把自己的系统给别人转到其他厂家的机器上,这才能服众。链条太封闭,会造成技术腐 败。沈阳就是这么垮的!太多问题,没人解决。。

从大连科德的后来居上,我就知道,整个行业的弊端在哪里了!

大连科德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造五轴,如果质量太差,机床转都转不起来。。国内很多企业人浮于事,不思进取。打压异己,挤压后辈。贪腐横行无忌,学阀林立,财阀缺乏眼光。精雕不也自建生态了,科德也能自建生态。沈阳搞技术买办,反而搞垮了自己的生态。比如;中国的农村,虽然贫穷,也是自主生态。何必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搞垮自己的生态。沈阳机床瞎搞,他们的技术应该先搞硬件,再搞软件。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才是生态建设的第一条件。

大连科德已经给中国机床业打开生命线了,中国机床业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只要多轴机床普及,利用行业生态,一样可以实现目标。只要保证综合精度0.1,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就已经是国际第三了。只要通过量的积累,中国短时间掌握五轴技术,毫无压力。五轴机床,之所以难,难就难在数量积累。中国几十家五轴企业,这种量的积累,是欧美日韩难以面对的优势。一旦国内有上万台五轴机床,就是整修整改,都能让国产五轴在五年内形成竞争力。。国内大量外汇,买回来二手机床,进行国产化改造,都能完成五轴体系建设。。

小日本发那科系统,就是利用国内很多对高端机床的认知不足和观点狭隘,把很多淘汰的软硬件和功能卖给国内客户。让国内客户产生极大的损失。机床,必须硬件软件系统三合一。否则单独任何一个模块,都没法支撑高端机床的实际生产能力。目前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科德对国产机床的实际意义。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高端。这么大市场足以支持科德一步步发展了。

科德模式,是突破欧美机床封锁的唯一钥匙!科德模式的核心,就是快速迭代。一台交付,一台储备,一台生产中。这个模式能够快速调整技术和系统的不足。而不是简单,生产一台机床,卖出去就行了。技术必须流动起来。技术就是机床企业的血液。流动越快,迭代越快,沉淀越快。如果按照欧洲那种模式,或者日本那种模式,都无法真正做到技术主 权独立。必须把欧洲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综合起来,市场,厂家,技术多元一体,才能利用中国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欧美日他们的技术发展路线是创新和整合。中国必须在他们的路线基础上多一条,定向突破,快速沉淀,快速磨合。一句话,空间换数量,数量换时间,时间换人才,人才反哺整合体系。资金不是定量,而是动量!而且是附加分量!脱离资本的约束,真正利用资本的本质作用。空间,时间,人才,市场,用户,后勤。这个体系比资本体系更合理。高端机床既然是国家级项目,那么就必须军工,国家力量,社会力量,教育力量等等都得利用起来。而不是以资本为唯一杠杆来调动这些力量。以目标为驱动的整合体系!


来源:山涧果子
控制数控VERICU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1-21
最近编辑:1月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7文章 14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如果我有一亿,开发一个托底的CAD/CAM软件,把中国工业软件的下限红线守住。

如果我有一亿,我就办个公司,开发CAD/CAM软件。开发一个托底的CAD/CAM软件,把中国工业软件的下限红线守住。每年300万的利息,足够找五六位专业软件工程师,再舍下面子,找点技术支持,应该开发一款软件不成问题,五年出品。十年上市,专做最底层的软件。一年添置一台设备,培训开发一条龙。就在小城市设立公司,名声打出去了,根本不怕没客户,哪怕几万一款软件。一年几百个客户量,怕什么! 我就是没钱,给我一个亿,我还给中国一个体系!参考华为模式,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一边开发,一边搞应用,一边搞生产。从起点到末端,高强度拟合。就在18线搞,物价低工资高,稳定一流,解决工程师后顾之忧。搞大了,再考虑一线设立总部办事处。这样就能稳步,稳定是技术人的最好环境。不吃几年萝卜干,怎么闹革命!而且更容易扩散,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最大限度拓宽用户的基本盘。北京精雕CAM开始大量普及了,力度比mc还狠!好东西,会有人坚持,感情在那。哪怕略微差点,也不影响总体感受!精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贴心,很难让人拒绝!关注国产软件的细节变化的不多,还有喜欢胡思乱想的不多。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