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三维建模引擎云几何内核OGG,OpenGeometry开源社区,做工业软件的“安卓”。

4小时前浏览6


OpenGeometry Group(OGG)是由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简称DISA)孵化,由开元几何作为服务公司运营的开源项目。

基于OpenGeometry Group(OGG),搭建云几何内核的开源软件开发平台,构建新一代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打造开放的开发者生态,促进工业软件持续创新和繁荣发展。


别看美国跳的厉害,华为崛起的时候,华为某一天领导国产软件的时候,ASML谁还记得。


低端可以复 制,高端不容质疑。这就是欧美想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压迫感。很多时候,盲目的谦虚,可以标榜自身,但不要套在大众的头上。作为个人,盲目谦虚是可以容忍的。作为群体,盲目的谦虚,代表着妥协和投降。希望早日看到拳打达索acis,脚踢西门parasolid。


西门子可以自建生态,大偎可以自建生态,微软可以自建生态,华为云几何内核OGG也可以。只要硬件软件配套,就能产生生态。精雕不也自建生态了,科德也能自建生态。沈阳搞技术买办,反而搞垮了自己的生态。

云几何内核,OpenGeometry开源社区,工业软件的“安卓”,大佬云集。


一句话,身体进入新的时代,新的挑战,很多软件企业,思维还停留在上个周期。由于上个周期,还有补课任务,进入这个周期时,思维和身体出现错位和脱位。新时代,工业软件这块王者必然属于我们!


软件的特性之一,就是借假修真。这玩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自己。保持真我,套壳有什么真我。


目前为止,盗版软件才是支撑中国小企业的主要力量。俄罗斯的方案有借鉴之处。但不适合中国的体制。中国需要几个大内核,孵化一堆小软件的模式,这才比较方便。否则,中国永远不可能脱离欧美体系独立发展。


工业软件,华为来了!OpenGeometry正式发布 构建新一代工业软件“根”技术,云几何内核开源平台——OpenGeometry开源社区正式发布。OpenGeometry将构建新一代工业软件的核心“根”技术,为工业软件的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并带动上下游厂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传统CAX软件时代,西门子Parasolid和 达索ACIS形成了几何建模引擎双寡头局面超过三十年。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新制造场景下,新一代工业软件需要云几何内核。

华为之所以进入工业软件领域,原因就是,国内有些软件放弃了软件开发的独立性原则!国家大把资金投入,换来的是一群套壳玩意,这些钱还不如直接收购国外软件企业来得实惠。有些人既想捞钱,还不想干事。这是挖坑的行为。华为不能等到自己的系统完善了再去搞软件集群。软件集群搞出来,会推动华为系统的完善!


华为云主导的开源cad内核,有利于建模引擎的完善。。。国内厂家更好的自定义开发软件。


华为下一步,肯定要跟一些真正的国产软件进行战略性合作,那些套壳贴牌软件上不了华为白名单。有些人,捞钱不干事,还挖坑,最后还要脸,华为怎么可能惯着他们。目前国产三维建模引擎有中望Overdrive,华天软件DGM,中科大九韶内核,天枢瑶光等,现在又有云几何内核OGG加入。。。面人才。只不过把一些技术储备期的力量拿出来做一些行业切入而已。惠而不费。其实道理很简单。找出一个可以大家一起讨论的对象,通用数据格式。大家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测试自己的想法,参数化,然后不断通过可行的平台进行检验,后处理软件,再进行mesh划分和后处理,实际产品的三者比较,三坐标或者其他仪器。最终形成一套学术应用机床软件检测等闭环。这才是建立工业软件生态的主干。至于市场需求,问题是,你得有啊。没有只能建设小的闭环。机床不合格,软件不合格,cam软件不合格,三坐标不合格,mesh数据划分不合格。谁敢说自己的东西就是对的?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很多人没考虑到华为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爆发。还有一个,夸大的资本的作用,而低估了国内技术突破的能力。可能新迪以为中国电力在美国占据一定市场,就认为中国电力能怎么样!他忽视了中国电力和中国电力在美国这两个概念。本质上讲,就是对资本或者金融的盲目乐观,本质上讲,就是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不是参考欧美工业软件的不自信,二是对工业软件的不自信。或者更直接说,就是认为欧美系统和软件是唯一的。不可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的不自信。这比那种愣头青可怕多了。愣头青,只管做,不计后果。他们这种,还没做,就放弃了。还不如不做!或者,他们根本没考虑到,8090后,很多从事cadcamcae软件应用群体,虽然不懂软件编程,但是对工业软件的相关技术资料还是很熟悉的,这一事实。低估了国内用户对工业软件的执念。


如果华为开源云内核做得非常好,国内软件企业还不改变,那就别怪群众不用那些软件。


国产软件越是没有自主能力,国人越是不会在乎。加油华为云,加油中望软件,加油华天软件。。。。



来源:山涧果子
通用电力曲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07
最近编辑:4小时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4粉丝 52文章 117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关于唐荣锡老人

以下这段文字,摘编自《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期刊2005年1月刊。在署名“唐荣锡,我国CAD/CAM领域著名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位置上,编者加上了一些介绍,不过瘾,我们在从历史的缝隙中找些东西出来。唐荣锡,1928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安徽歙县。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制造专业。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短期培训后,进入大连俄文专修学校学习俄语一年。1950年12月进空军109师任俄语口译和北京空军训练部任俄语笔译。1952年8月,转业到北京航空学院,历任飞机制造工艺专业苏联专家翻译、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年1月离休。1956年9月至1958年8月,在莫斯科航空工艺学院飞机制造教研室进修,1975年夏开始学习CAD技术,参与了航空工业部有关引进CAD软件和合作开发飞机设计制造管理系统的考察活动。与课题组教师和研究生共同研制了多面体实体造型原型系统 PANDA以及基于线框和NURBS曲面的几何造型数控加工原型系统 PANDA4。共培养了26名硕士和24名博士。刊首的配图是这样的,应该这是唐老师在2005年左右的近照:今天我们花一点时间看看唐老师生平中经历的几件大事儿:1950年12月唐老师被派遣到吉林市空军高射炮兵109师,在师部和雷达区队任俄语口译。次年9月7日,109师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唐老师则调入北京空军训练部编译科任俄语笔译。1952年至1956年,为三位苏联专家马卡洛夫、贝略可夫、斯卡孔担任讲课翻译,配合梁炳文教授校对了《冷压技术》、《板料压制法图解》、《压力加工原理》、《冷压原理》四种俄文教材,同时指导毕业设计,先后带领学生在南昌和沈阳飞机厂实习,熟悉中国首次生产的雅克19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喷气战斗机的工艺过程。1956至1958年,在莫斯科航空工艺学院飞机制造教研室进修,参与了教研室有关铝合金双壁筒形件局部加热压延和管子加热收口的工艺试验。从苏联回到北航后,为火箭设计专业讲“火箭制造工艺”全课程,为飞机制造工艺专业主讲“冷压原理”和“飞机板金工艺”两门专业课,与教研室集体共同编写《飞机制造工艺学》教材,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1961年苏联专家全面撤退,唐老师将户口迁到沈阳,参加新机生产准备工作;进行教育改革调研和结合生产任务进行教学实践的教改试点。同时指导研究生姚文季完成学位论文“金属板料压延性能的研究”,于1963年12月通过答辩。1969-1971年投入无人机的仿制生产,负责外形协调关系最复杂的照相舱和进气道滑油箱的板金工艺。很遗憾,我能够找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了...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