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密检测设备CMM,真正发展起来,也只有30多年。因为市场小,所以发展缓慢。所以给我们一个错觉,我们也可以。可是,我们偏偏在基础硬件和基础算法上缺乏实践。
现阶段高精度三坐标国内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精度等级上看,进口精密计量型测量机能达到 0.5 微米以内的检测精度,而国产设备最高仅能达到 0.8 微米,且测量行程低于进口机型。2)进口机型从结构设计到材料呈现多方向发展状态,而国内多家厂商的产品在结构和材料上几乎完全相同,缺少创新能力;3)进口机型的控制系统、测头及测量软件等一般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全部或大部分核心技术;而大多数国产机型除机械本体外,关键组成部分采用国外品牌,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核心技术。国际比较著名的测量机生产厂家主要有瑞典海克斯康、德国蔡司、德国温泽、日本三丰等,其中计量型测量机市场主要被蔡司、海克斯康垄断。我国三坐标测量机的主要生产厂商有 303 所、西安爱德华、深圳力合,西安力德、青岛雷顿、青岛麦科三维、集萃华科等。
能够搞出多轴机床系统的,对于三坐标传统三轴测头这种的,就是降维打击。目前只有雷尼绍搞定了五轴触发测头PH20和五轴扫描测头REVO,国产西安爱德华德国MORA研发团队搞出来的触发测座(五轴无极分度双旋转测头座ZAK),国内有2家公司科研团队也在进行PH20和REVO对标产品的研发。。。。
何时能开发出对标REVO的五轴测头,也许5年,10年。。。。
目前车间型测量机,我们可以采用直线电机,速度那是杠杠的。。国内机械这块可以参考日本三丰,基恩士等,小日子做技术还是比较扎实的。。。
大家一定不要忽视小日本企业,日本的三丰,基恩士软硬件还是很强的。。。日本企业力量(日本是财阀模式)比欧美大。。。
西安力德双高架直线电机测量机——车间型超高速三坐标测量
S 系列车间型超高速三坐标测量机,具有使用温度范围宽、测量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精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维护方便等特点,其采用高精密直线导轨技术,使用超高速直线电机驱动,带有多个工件和环境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在宽温度条件下使用的超高速、高精度、无气源三坐标测量机,特别适用于在车间环境下使用可作为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单元使用,也可作为车间综合检测工位应用。
结束语
欧美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他们可以捆绑。中国是学习而来,虽有积累。但不能捆绑。中国一直是以量拉低价格。然后逼迫欧美投资。再变成地摊货。最终形成生态。
目前国产跟国外还是有差距,还是有很多人宁愿浪费时间去使用,就是因为有些国产足够踏实。。。
企业需要沉淀,国产软硬件更需要沉淀。很多事都是边学边练,边想边做,才能有所得!用心做,肯定能到。而且个人和企业软件都会有发展。与其妄想妄谈,不如去做。做到那个程度,自然会有人有团队被吸引过来,甚至很多老牌的软件公司,会心甘情愿地融入进来!
支持国产自主精密检测设备,掌握三大件,不远的将来,必然跟欧美三分天下。中国有句很简单的话,也是道家常说的,做到!做才能到!做到了自然就到了。收购并购思维是典型的流通思维,或者说国际化思维。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互相融合,一种可能是一方消化。没有自己的东西,就缺乏沉淀。那只能被人鸠占鹊巢,被人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