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工业软件创始之路,本着夯实基础,拓宽理论应用面,理论实践并举,孕育工软人才的基本思路,一直磕磕绊绊走到今日。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大决心和大毅力大视野,所以造成了这个30+年的局面。
这30年,更像是走回农村的阶段。一开始,我们想到的是守住制造业分配的主 权。后来我们又到了守住机床制造业的主 权。再后来我们又到了守住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主 权阶段。直到今天,我们到了守住计算机体系主 权的阶段。
这30年,我们付出了很多。西方是一步步,从蒸汽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军工革命,再到网络革命,再到计算机革命。而我们是一步到位,诸业并举。如果真的要给这个阶段做个总结,借用毛委员的一句话,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如果从西方的角度来看,那就是给了点剩饭剩菜,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顽强不屈。
而我要说的是,当我们从“吃糠咽菜”骤然间改变到“在自己灶台上做饭”的阶段。这种“吃糠咽菜”的习惯,是否会形成“肠胃不适”的可能性?从人体消化方式的角度来分析,经常吃素,容易胀气,养过牛的都知道这一点。经常吃荤,对肝肾的解毒排毒压力增大。烧菜做饭是不是非得“燃气灶电饭锅”,“老灶台干柴烈火”是否更经济些?当我们已经做成企业的时刻,我们是否考虑过最重要的一点,“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虽然在成本角度有利,最终结果能否实现从“作坊”到“企业”的转变?因为“企业”如同5000米长跑,甚至是“铁人三项”,而“作坊”只是“百米跨栏”和“500米接力”。你让“耐力强”的去跑“100米”,让“爆发力强”的去跑“5000米”。其中不足或许短时间看不出来。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爬山”,而极少人喜欢“爬楼梯”呢?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过程的连贯性舒适性和情感趋同,还有风景的情绪抚慰,还有新鲜空气的模式不同。
“爬山”我们可以走走停停,早上上山,下午下山,百分之99的人都能做到。
“爬楼梯”我们只会选择不爬,或者非爬不可!但是早上爬楼梯,下午下楼梯的,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一种是生活。一种是工作,也可能是停电了。
有的人喜欢“爬山”。有的人喜欢“走远路”。有的人痴迷“下山的加速度带来的肾上腺飙升”。那么我想问的是“中国的工软想做哪种?”
“收购”究竟属于“哪一类”,我们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客观实践不等于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怎么引导客观实践?
实验室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停留在实验阶段,作为生产过程原型的软件”。一种是“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软件,可以用于生产,将要走进生产过程的软件”。
“未有”“将有”“已有”“有而再有”是不同的过程片段。他们或许可以连续,也可以非模态连续。
我们总是认为“已有历史”是“客观规律”?这是一类错觉。“已有历史”只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客观实践”而已!还有我们观察不到意识不到的“客观实践”!即使是“完整的客观实践”依然只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天无绝人之路!事事都有不同!
别人收购,我也收购。或者说,我们已经被“别的收购事件”洗 脑了!这是一种情况。
我们把“别人的草创过程”,“第一个吃螃蟹的壮举”视为“必然规律和金科玉律”了。从而忽视了“并不是先有软件,后有数据格式”,为什么不是“先有这个软件,再有那个数据格式,再有那个软件”呢?谁说喊口号,非得“1234”,为什么不能有“1324或者12345。。。”?我们可以“3214 或者3421 或者4421甚至11 22 33 44,更多的数字组合形式”?
就像姓氏,可以单姓,也可以复姓,甚至可以如同数字复姓。
几何引擎,为什么不能分为“几何造型引擎”“几何数模引擎”“几何求解引擎”“几何建模引擎”“几何渲染引擎”“几何 数据 转换内引擎和外引擎”?
“几何造型引擎”是引导数学概念向工软概念,进行几何代数微分公式“衍生孪生复生”,乃至开发软件源代码意义上的原型代码。有了“几何造型引擎”,“几何数模引擎”就有了验证的必然性!
我们为什么不能重新定义,更准确地定义工业软件的各个流程,各个阶段,各个过程的概念?
西方的教条,有没有“我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却不告诉你什么是相对正确的,也没告诉你什么是可以做到的,又没有告诉你如何做到的”。
如果“生”能定义“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衍生 复生 孪生 共生 重申生 寄生 源生 同生”等不同定义来解释这个“生”的不同形态不同阶段不同位置等等不同。这可能就是计算机软件非常特别的“尿性”。
人类繁衍意义上的“分别心”,有可能是父母的“一见钟情”。也可能是“潜意识”。也可能是“稀里糊涂的天造地设”。
佛学意义上的“分别心”,更多来自于“未知”“已知”“定知”“限知”,或者是不见得的“偏见”。
那么软件概念上的“分别心”又源于何处何方何人何地何事??
有么有可能我们丢弃的东西,也是客观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我们在CAM实体模拟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丢弃实体模拟产生的“边界轮廓”?为什么要在国外CAM软件的“既定模式”下,亦步亦趋?我们计算刀路规划过程中,刀具的外径产生的“内边界”“外边界”就真的没用吗?如果“内边界轮廓”“外边界轮廓”非常有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又利用在什么位置?
就像我们丢掉某些垃圾。这些垃圾可能跳出我们的视野范围,但是不代表这些垃圾就消失了,依然还会在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暂时“不能利用,或者无法利用”,就判定其“无用”,或者为了“图快图大概”,就判定该技术与GPU显卡相关。
为什么很多功能就必须是GPU显卡的功能,为什么不能在CPU上体现出来?原先,GPU是弥补CPU的功能划分和某些特定功能,现在的CPU性能如此先进,为什么这些功能就不能回归CPU呢?谁说的女子穿裙子,男子就不能穿裙子了?
我们的“敌人”往往还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可能比改变别人更难。但是最终还是要改变自己。这个过程没必要放弃自主和独立性。如今社会,很多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远或近做过老板或者领导,改变自己才是改变,发展自己才是改变,完善自己才是改变。
在“变”与“不变”中求发展。变的是我们的外在,不变的是我们的信念。
祝国产工业软件腾飞!祝开元几何OGG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