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国产自主三维转换技术:多源异构三维轻量化国产中性数据格式“CLE”
1.CLE数据格式来源:圜晖科技通过构造中国自主的三维轻量化数据格式,从标准层面开始重构我国的三维数据交换生态。圜晖科技的CLE数据格式,全称“Common 3D Light Engineered Document”,即通用三维轻量工程化文档。包含了为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而定义的关键数据元素,与原生三维模型相比,CLE包括了以XML方式集成的结构化数据,包括BOM表、PMI、零部件装配关系、关键参数、材质、表面积、体积、重量、质心等。具有如下特点:高性能:目前已经能够支持到10万零部件超大规模装配,支持的三角面片数量已达到10亿(PC版本)以上和1000万以上(浏览器)。易兼容:为主流三维软件提供了高效的转换工具,并支持批量转换和在线的转换服务。可扩展: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展轻量化的支持范围,支持XML深度集成开发。跨平台:CLE格式在底层设计上支持Windows、Andriod及iOS等多平台,且已经完成国产麒麟、统信、鸿蒙等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开发。 另外,适应网络传输需要,CLE还有一个流式数据格式——SCLE(Stream CLE),三维轻量化模型流式数据文件,支持在各种常用浏览器上打开查看三维模型,包括BOM表、零部件装配关系、关键参数、材质、表面积、体积、重量、质心等。 CLE聚焦后建模领域的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立足解决西方对我国的“卡脖子”技术封锁,用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三维数据格式和围绕该数据格式实现完备解决方案的一套软件系统,可以为中国人在三维数据转换、编辑、阅读、集成等覆盖用模领域全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2.解锁CAD捆绑,打通企业三维用模的最后一公里国产软件要发展,数据格式的自主是第一要素。实际上没几个企业有能力利用国产数据格式的能力。没有国产三维转换技术,没有格式转换器,谁能辨别哪个是李逵,哪个是李鬼。。。很多软件企业,就是由于数据格式的缺失,严重拖累软件的发展。轻量化,必须在统一表示形式基础上进行轻量化,实际上就是把很多面,进行最合适的数学表达出来,这个必须要有一个数据格式。没有数据格式的轻量化,也行啊。但是可读性并不是太好。比如cad轻量化之后,cam又要精确表达。这里面就有矛盾。这种矛盾分几个方面。一是轻量化与准确表达的矛盾。二是,参数化与轻量化之间的矛盾,就是模块通用性问题。三是文件的迭代问题。比如建模个体到装配体,从建模到分模,从建模到工程图,等等。还有不同历史内核升级造成的数据格式迭代等。有些事晚做不如早做,做比不做要好。否则历史补课会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历史负担会迫使后来者不愿意完善这个一团糟的软件体系。数据格式,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参数化的根。参数化的劣势就是没法有效压缩技术过程和代码体积,也没法优化代码的底层逻辑。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数据格式。这是两个点。忘记数据格式,参数化会被别人截取。忘记参数化,数据格式就没法普及。只有两者统一并合理安排,才能互相促进。没有数据格式的中国工业软件,就像一个不能照顾孩子的女人。男人即使想娶回家,还得看自己有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否则就是灾难。圜晖科技自主研发,三维转换技术,自主CLE数据格式,解决中国没有自主三维转换技术的问题,解决精确孪生自主可控的长期技术风险,解决西方对中国交互式版式文件的封锁。实现从“无中国标准”到“优于国际标准”的跨越。。。。来源:山涧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