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何援军:国产CAD软件重启之路

4小时前浏览3

CIMS编辑部按:

本文作为封面文章刊发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年第27卷第11期,感兴趣的读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阅读全文信息。登录期刊官网(www.cims-journal.cn)可免费下载全文。
 原文链接见文末。

导读

本文为响应CIMS关于“工业软件专刊征文通知”的征召而撰写的。这是一个带有一点历史痕迹的命题,文章分成3大部分。

1)发展历史

以较多的史实,回顾了我国CAD发展历史。我国CAD的起步几乎同国外同步,但后来国产CAD软件大部分都销声匿迹了,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应该记录这段历史。

文中,特别展现了在实施“CAD应用工程”期间,我国科技人员曾经付出的努力,以及前辈们孜孜不倦奉献精神、家国情怀。我们仿佛听到梁友栋教授在南通会议上为建立我国CAD产业震撼发言,仿佛看到董光昌教授正在深夜伏案撰写曲线“光顺”的定义,......老一辈科学家那种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科技报国的精神永在(文中有一小段讲述董先生为给出“光顺”的确切定义而奋斗30年的文字,科学研究的进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科学家需要安静,大学需要清静!)

在这一节中,我们也看到,在上海市科委领导下的上海市CAD应用工程专家组和CIMS应用工程专家组,这两个专家组对发展我国工业软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例如,他们早就认识到,用户对一个软件产品的发展和成熟所起的重大作用;已经考虑到“开放性”了,当时的设计理念已很超前,这可以由当时的广告词为证

实用有效方便灵活独具一格易使用!

交互系统用户功能合二为一两分钟!

中国人的奉献精神和聪明才智,使得我国CAD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曾经辉煌。

2)研发基础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在CAD软件开发的理论、方法、技术、算法和系统设计及应用等方面雄厚的研发基础,这是国产CAD软件的重启之本。

文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形计算”机制,它是鉴于图形/图像已经成为重要的计算源、计算对象与计算结果,成为解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几何计算的机制,作为辅助数计算的补充。

形计算的提出基于以下认知:

CAD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形”,形的本质是几何间的关系,用回归几何,几何问题几何化的策略去处理几何问题,解决几何奇异,提高几何计算的稳定性。

形计算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空间(3D)与表示空间(2D)不统一的维度矛盾。

(2)几何空间(3D)与计算空间(Linear)不统一的维度矛盾

(3)思维空间(3D)与实施空间(2D或Linear)不一致的维度矛盾。

在计算的实施中体现为:

用一维的数计算解决三维的形,几何属性被打得面目全非,形的关系和变化难以完备地获得、理解和表达,这是几何退化/奇异问题的根源,它导致几何引擎的研制变得异常困难。

形计算将思维、几何、代数和计算分别定位在4个不同的层次,即思维为设计层次、几何为表述层次、代数为处理层次、计算为实施层次。人脑(设计)、计算(算法)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特长。

经过在平面与空间的裁剪计算、几何相交计算等大量的实践表明,形计算机制是可行的、有效的。特别,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几何奇异问题,为研制几何引擎提供了理论支撑【何援军,几何计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3)重启之路

本文还讨论了国产CAD软件的重启基础,探索了一些重启策略。

重启基础

(1)建设我国自主版权软件已经成为共识

(2)有CAD软件的理论和算法基础 

(3)有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技术基础

(4)有开发CAD大型软件系统的人才基础

重启策略

讨论了CAD软件的发展趋势、技术发展、形计算之用、应用定制(行业定制、教学定制)、开放源码、校园计划、运行机制等,给出了一些设想和方案。

结语

正是基于早期扎实的系统基础工作、精准而稳定的基础算法、软件设计的开放性思想以及业已实施的CAD系统和它在多个领域的深度应用,才有今天的重启一说,有底气说说未来,说说国产CAD软件的重启之路。

重启国产CAD软件不是我辈能够决定的事,作为一个科技人员,就是坐下来,研究科学问题、解决方法问题、攻克技术难题。

在中国,不会一切都是无声。工业软件的黎明也不是静悄悄。相信我国以CAD为代表的工业软件,会有未来,太阳总会升起! 

致谢

在本文发表之际,作者特别感谢CIMS期刊和编辑部的各位同仁,他们对待文章、对待文章作者(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态度令我十分感动。

这篇文章并非严格的科技论文,还较多叙述了一些历史的东西,而且文章很长(在Word中有29页)。我担心,对于一个被EI等全文收录的重点刊物来说,是不是会看也不看就被“退稿”?或会不会有人耐心的看下去?但是,很快,我收到了一个完全出于意外的回复:

尊敬的何老师:

您好!您投到本刊的稿件2020-H040(国产CAD软件重启之路)经专家评审后,认为本文落脚我国整个CAD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且全面的知识介绍,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该稿拟录用,并计划刊登于2021年第11期。

鉴于您是本刊多年以来的资深专家,且该论文对行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刊决定免收您的一切费用,包括审稿费和版面费,直接刊登,并将于刊出后为您邮寄期刊,请您知悉!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和对编辑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祝您一切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    
 而后,我与编辑进行了8个回合的交流。看得出,不只是一个编辑在检查这篇文章,而且,感觉到是有相关领导参与了论文编辑的具体工作。他们对文中一句话的表述、一段话的逻辑、一篇文章的出处等等,都做了精心的考证。特别,有些文章因为历史久了,信息不全,例如,有的国际会议论文,我只有会议的名字和地点,没有论文集的出版单位,编辑部动用了相关专职人员帮我查实,使历史的表述更完整、更准确。
在文章发布以后编辑部给我的一封信中,证实了我的猜测,显示了CIMS编辑部对拙作的重视程度。
尊敬的何老师:    

您好!

感谢您对CIMS期刊的信任,将您多年来在工业软件领域宝贵的经历和思考精心成文后交给我们,从您文字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科技报国的精神,为振兴国产工业软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果,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备受鼓舞,因此,能够在CIMS期刊上刊出这样的论文,我们倍感荣幸!正如您说的:让我们一起为我国工业软件的重启和兴起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祝您身体康健,万事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    

真是“大刊物、大伺候”,所谓专家伺候。

我们需要有国产CAD、有国产工业软件,我们更要有“国产”的刊物,高水平的刊物团队。

最后,我要对CIMS编辑部说:

感谢CIMS编辑部的各位同仁!

谢谢你们,谢你们的工作,和付出的辛劳!

我们一起为我国工业软件的重启和兴起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3mfNHaIlsjSKSDeKF0dH5A

引用

何援军. 国产CAD软件重启之路[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1, 27(11): 3057-30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表历程

1)刊物版本文作为封面文章刊发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1年第27卷第11期:
https://mp.weixin.qq.com/s/3mfNHaIlsjSKSDeKF0dH5A

2)网络版本文(录用稿)网络首发时间2021年7月26日,预发布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JSJJ20210723009&uniplatform=NZKPT&v=EfDktvpY4SBKH2XC1iXRMsj1pfiQOJgi_6l4X0hwNHDoSuD-awIrvJQwegv0jMby

3)演讲版2020年11月28日,在中国图学学会计算机图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图学计算与工业软件发展研讨会》作了交流,在2021年6月3日本号发布了该发言的录像。

https://mp.weixin.qq.com/s/yqRQd2ZvJ4fUAcgxPoNy3g



来源:山涧果子
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1
最近编辑:4小时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3文章 13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精密仪器设计师入门,首选书籍张国雄《 三坐标测量机》(中国测量机事业第一人)

张国雄教授主编的《三坐标测量机》一书影响了我国几代从事测量机事业的相关人员,被业内称为“中国测量机事业第一人”。 1981年12月,张国雄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国家标准局学习深造。继”高精度三座标测头“研制成功后,他又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三座标测量机误差补偿技术”,获得美国政府奖。他的科研成果,被认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是一项重大突破,美国专家以及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工作的日本等国的三千多名专家学者都为之赞叹不已。美国计量专家罗伯特·杰·哈根曾致函天大说:“张国雄在三坐标测量机的软件修正方面的工作,是当今世界上这类工作中最优秀的,这是我在世界上迄今见到的最完善的。一.个人介绍张国雄教授于1959年以全校唯一的全优成绩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同年开始在天津大学任教。1986-2000年,先后担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并曾兼任学校图书馆馆长。1996-2001年任全国仪器仪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荣誉授衔专家,天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也是莫斯科国家工业大学名誉博士、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一发明人、5项省市部委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测控电路”负责人,《测控电路》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二.与测量机结缘在1981年12月被公派到美国国家标准局做访问学者。最初,外国人对中国人存在普遍的偏见与歧视。经过认真研究分析,他发现三坐标测量机的测头有四大问题,总结梳理之后向指导他的哈根教授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这件事开始改变了美国人对他的看法与态度。随后他又参加了平面度测量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撰写的论文也被送到在北京召开的美中联合科学研讨会上发表。后来张国雄教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三坐标测量机误差的全补偿。这一成果获得了1983年美国最佳100项科研成果奖,部分研究成果先后纳入坐标测量机美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三:短评 个人非常尊敬赵老师 张老师的这本书,对于新手入门很适合,对于研究生教学够用了。本来这方面国内专业书籍就少,后面海克那帮人出的书完全是滥竽充数广告书而已。。 看过他写的三坐标一本书,理论没法转化为产品。(这本书是给研究生写的) 专业的人写书,会有一个特点,我只陈述事实。这样写出来,会像流水账,看起来。。。用于研究生教学或者作为参考书籍没问题,但有个弊端只见成果没看见产品。。(对于后来人,理论转化为产品,需要亲自下场实践) 我们不断滴重复前人发现某个知识理论的过程。无法让众多的理论成为有机的体系。单个知识理论是突出的,整个理论体系确实混乱而残缺的。表面看起来是不停培养人才。实际上就是很多代人才,不停地创造理论,又不停地被雪藏。(国内精密仪器设计人才太过浮躁,基础理论知识都不扎实。。。。。) 有一股力量,让我国的人才不停地创造发明,但是又让这些创造发明无法普及。用一个人挡着所有人前进的道路。这个人是无辜的,所有人也是无辜的,是谁设计了这个怪圈?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