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想赢得下一个十年,你必须承认数字化的真相!

4小时前浏览4
不知道从何时起,每一个乙方都是做数字化服务的,每一个甲方都在做数字化转型。
但3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最大的数字化服务商却年年亏损,最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企业仍然是人海战术,真正从数字化中尝到甜头的却寥寥无几。

1. 数字化是基础,智能化是过程,自动化是目标

基础的事情就要从根本出发,而不是跨越障碍去搞智能化、搞商业BI,更不是跳过知识沉淀的差距去发展自动化。  
前不久在某知名的条码打印机厂参观,一条智能自动化的生产流程设备赫然在目,让整个工厂都充斥着智能制造和先进技术的色彩。但工人们却说,从安装到现在只开过几次,仅供参观。
后来调查得知,这条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了近千万元,因为只能生产1-2种规格的产品(该工厂产品有上千种规格),而且运转时还要雇一个高级工程师全程监管,成本远远大于一个传统的流水线,所以最终成为了一个摆设。

显然,在搭建这条设备之前,数字化基础根本没有做好。至少数千种产品规格的设计、装配、工艺等规划数据没有形成系统化知识,而且各类传感器、机器视觉、测量设备等数据互通性无法支撑柔性化的感知,甚至是数据采集、传输对分析和决策的缺失。

2.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一旦孤立存在,就丧失了数字化意义

即便是这家企业的生产线实现了柔性化、精益化,但如果是孤立的,数据也毫无价值。  
在某次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会议上,某个省份说我们要实现2000个智能制造的工厂。可见,这种仅仅围绕工厂去做,虽然短期内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或者是明显地减少了库存。但是,它不足以支撑一个从需求到满足需求的闭环。
那么如何把智能制造工厂与用户需求、供应链能力连接起来?这就回到了老生常谈的PLM对产品工艺规划数据采集的需求、MES对工厂设备数据采集的需求、ERP对发票和单据数据采集的需求、WMS对入出库物料数据采集的需求、CRM/SRM对上下游数据采集的需求……
(每一环节的数字化产品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整体来看,这些系统的数据连接性是数字化的本质,即数据源唯一、端到端的、数据协同的、相互因果关联的,如此才能发挥“数据石油”的价值,达到工业4.0从要素化式发展到创新驱动式发展的转变。  

3.局部的核心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数字化基础

毋庸置疑,对每个环节来说数据采集都是一个难点,甚至是个堵点,但如果跳过或弱化这个基础工作,一切的智能化、自动化变革都将事倍功半。  
从ERP在中国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一直围绕业务、财务、税务、资金、物流等一体化的核心,但根据大部分企业的实施情况来看,孤立的APPs产生的数据都是割裂的,从而产生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导致数字化的价值大打折扣。
再微观的一点看,ERP对发票或单据的数据采集难度一直存在,即使借助机器学习型的OCR识别技术,或者PRA技术,都很难做到高准确度、稳定性的采集。好在国家税务总局实行“数电票”改革改善了对发票数据的采集,但仍然存在安全性流转、合规性管理、平台滥用数据的发展弊端。

(各系统内外部的数据互通都是数字化核心)  

再从MES在国内的20多年演进情况来看,数据采集越来越成为上层系统发展的掣肘,工厂里的设备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品牌越来越全球化、新旧设备信息化差距也越来越大,等等因素导致数据的采集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品牌之间通信协议和接口的不开放机制,让服务商不得不使用网 关数采终端或者数字控制器进行采集,这种方式非常依赖传感器、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数据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备受诟病。

除此之外,近10年来企业与企业之间数字化协同平台的提出,也让SCM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据协同的要求,让PLM对跨部门产品的数据协同需求,等等都因不同的软件品牌和云服务模式,导致数字化的基础工作难以扎实,更难以支撑上层的数据管理对资产的效益、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价值,以及对风险的管控等。

4.现阶段的数字化工作应该是什么?    

相比欧美数字化进程,我国普遍起步晚、基础薄弱、沉淀不够的特点,此时我们还要追赶国外企业的智能化步伐,只会导致大厦根基不稳、上层建筑难成的局面。  

其实,除了互联网、大数据、AI等数字化技术外,欧美的基础设施更加说明了我们应该从数字化这一薄弱环节入手。比如,欧盟Peppol电子交换网络设施,支持全球范围的企业接入,以实现电子单据的无障碍的数据交换和传输,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能实现“连接一次,即连接一切”。

虽然我国积极改革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支持,但是受限于国有制度因素、云服务品牌对数据的霸权、软件提供商对数据滥用等各种原因,始终无法打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这也是为什么开箱即用的SaaS模式一直很难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之一(丧失了天然的互联互通属性)。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就不能只盯那些华丽的系统,并期望这些系统帮你完善数字化工作,而是沉下心来夯实系统最底层的数字化基础工作。除了上文我们着重提到的运营管理和生产管理环节,产品设计研发环节的数字化更应该受到企业信息化部门的关注。
一是因为该环节国外技术垄断明显,面临随时断供停产的风险,比如CAD、CAE、CAT等软件,都可能发生像EDA、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一样的制裁。
二是因为该环节极其依赖企业的知识沉淀,如果不通过数字化技术形成结构化的、持续迭代的系统性规划,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工艺规划、公差经验、装配规则等知识的数字化赋能,率先让我们中国制造赶超国际水平。

(例如某CAT服务商把非结构化知识通过数字化验证后生成标准和规范)  

鉴于以上,真正的数字化应该是什么?除了备受市场关注的那些高大上系统外,我们更应该下沉到基础的、薄弱的数字化环节,聚焦到我们真正需要数字化的领域,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化工程发挥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价值。


来源:山涧果子
电路建筑电子通信PLM物流控制工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11
最近编辑:4小时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3文章 13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俄罗斯PLM组件:C3D Labs (三维建模引擎)

C3DLabs是一家快速成长的工程软件开发工具包供应商。公司的产品体现了俄罗斯数学学术的成就,以及35年的CAD系统和先进技术开发经验。C3DLabs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我们为CAD/CAM/CAE/BIM和类似3D软件的开发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客户独特的业务模式提供灵活的许可条款。C3DLabs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领域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程序员和研究生级专家组成。我们的员工精通C++编程语言,并掌握了丰富的高等数学知识。他们成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使用数值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和实施C3D工具包中的API。C3D Toolkit | 助力CAD/CAM/CAE系统开发人员更高效处理几何建模C3DLabs是一家快速成长的工程软件开发工具包供应商。C3DLabs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我们为CAD/CAM/CAE/BIM和类似3D软件的开发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客户独特的业务模式提供灵活的许可条款。此外,C3DToolkit通过有力的引擎可视化提供高级模型染功能。可视化功能可用于开发桌面、网络应用。C3DToolkit包括一个动态链接库、一个带有完整源代码的演示程序、技术文档以及与许多集成开发环境(IDE)兼容的附加支持文件。C3DToolkit工具1.C3DModeler用于创建和编辑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在您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强大的 2D 和 3D 几何内核。C3D Modeler 执行构建 2D 草图和 3D 实体所需的所有几何计算。2.C3D FairCurveModelerC3D Modeler 具有允许您对最高质量的曲线和曲面进行建模的功能。我们提供 F 级曲线建模的可能性。模拟最高质量的曲线和曲面。3.C3D Vision软件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个工具在其应用程序中自定必显示的三维几何模型的可视化参数。自定义应用程序的图形界面和几何模型的可视化。C3D Vision 使用软件和硬件的数学方法控制 3D 模型的渲染质量。4.C3DWebVision工具让网络软件开发者打开新的局面,加速开发网络应用,控制可视化,加载大型组件。控制 Web 应用程序的呈现。C3D Web Vision 使 Web 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加快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管理可视化功能、加载大型程序集。5.C3D Solver通过这个工具,开发者在应用中引入尺寸和逻辑约束,创建2D和3D模型中所有几何对象之间的连接。定义尺寸并分配约束以创建 2D 和 3D 几何体之间的关系。C3D Solver 分析可用的自由度并在几何体发生更改时保持约束。6.C3D Converter这个工具以CAD中性格式读取保存3D模型,可处理几何图形、创建信息、元素名称、ID和PMI(产品制造信息)。导入和导出几何模型及相关数据。C3D Converter 可读取并保存商业 CAD 系统的各种中性和专有格式的几何模型。7.C3D B-Shaper把多面模型转换成边界表示(B-rep)实体。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标准 CAD 工具处理多边形模型。C3D B-Shaper 将多边形模型转换为边界表示 (B-Rep) 实体。8.C3D collisionDetection实体模型快速碰撞检测和间距测量,支持B-rep几何图形和多面网格近似值。碰撞检测模块允许工程应用程序对装配模型执行碰撞检查,以及早防止装配违规或消除机器零件运动的障碍。、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