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软件为什么走不出去走不出来?
唯一的原因,就是重规则,轻数据,也从未想过,怎么把规则和数据结合起来用!
一味地偏执认为,工业软件就是功能和使用。随着时间推移,和行业逐步深入,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所放弃的,恰恰是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的。
天底下,没有什么完美的数据!只有不断进化完善的数据!而第一步,就在于怎么做出一个推而广之的数据格式。属性加规则,数学加软件逻辑,数据加发展,就是整个体系建设的必然过程。
谁要是还在吆喝什么数据格式的唯一性。就是在自曝己短。一者,就是自己的所谓开发,是建立在别人的数据基础上的,脱离该数据,就是没牙的老虎。二者,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劣根性。因为一旦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罩门,就会面临着奔溃的风险。三者,期望别人永远不会发现数据格式的重要性。这样就能一直依托别人的体系搭上顺风车。省时省力省钱。
我们可以把外来事物接纳进来,但不是他们给我们下迷 药下慢性药的依仗!劣币可以驱逐良币。但不能一直驱逐良币!时间会站在良币的一边。投机取巧,无疑是慢性自 杀。所谓CAD几何内核和约束求解器,不就是数据格式的说明书和工艺制造书吗?
没有自己的数据格式,却有自己的内核求解器,这很难理解。就如同一个人,只有身份证和驾驶证,却没有驾驶的车辆一样!这样的水平怎么上路?
扫描曲面是曲面建模的主要内容,所有的边界曲面网格曲面过渡曲面这个曲面那个曲面,都是扫描面的子功能。事实上,就是一个数据组成的数据集 合。不过还是通过显卡展现给人看而已。
国产软件之所以举步维艰,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规则链条。很多软件对数据的分析再利用都是,要么极其实验室化,要么极其数据化,要么极其表面化。无法真正包含商用的各个方面。这也是工业软件难以成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曲面模块过渡曲面是个无属性曲面,需要重新赋予属性才能实现真正的用途。比如说,我是谁?别人怎么知道我是谁?我和你站在一起,别人可以通过你了解我。有些曲面,必须有参考曲面的边界曲率作为定义参考,才能准确表达出来,并输送到其他软件里。所以,国产数据格式的规则框架,迫在眉睫。
比如说,参数化建模。参数化不仅仅是数据的表达足够,还要在属性规则上下功夫,这个参数,就有参考的功能在里面。
为什么有些软件无法做到边界加工非常精准顺滑?就是因为等斜线无法做到极致。而这个等斜线,又必须把数据搞好。数据搞不好,等斜线就无法精准!这就是cimatron的长处之一。
很多人,都以为cimatron进退刀为何智能?他们一直都喜欢在功能表上添加代码来完成。恰恰忘了cam软件的灵魂!边界!边界!边界!从cad角度分析边界,就是数据的属性问题!从数据格式的角度看,就是数据格式的应用和完善问题。
很多事情,需要软件开发者去做,但是理论框架的来源还是数据。
目前,国产数据格式,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DISA)数据格式是团体标准,中望软件,华天软件,圜晖软件等都有自主的数据格式。。。
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产软件采用国产自主数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