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打开工业软件企业发展的内核(1):工软市场交易类型

2小时前浏览3

工业软件使用先进的“模型+数据+人工智能+算力+呈现+交互”等技术要素构建解决方案,以支持“概念、设计、工程、试验、生产、运维、生命周期服务”和企业运营等方面更先进的场景。


传统上参与工业软件市场交易的主要有三个主体:厂商、行业、服务商。


  • 厂商研发/集成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工业软件产品,提供工业软件产品组合或组件。

  • 行业提供关于工业软件用户体验和应用效果的最终解释权。

  • 服务商促成产品销售,促成项目立项,组织项目实施。


在新兴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也有人试图在工业软件行业推行平台模式,甚至希望以平台作为“换道超车”策略中的“新赛道”。


任何一个工业软件厂商,其实际运转的供应链设计中一定会包含厂商、行业、服务商这三种功能或功能接口。


不可能会缺失任何一个功能,只不过说有的是隐形的,有的是在企业外部的,有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


这三者实际发挥的作用决定了工业软件企业交易类型的性质。


在A类中,厂商定义场景,厂商实现方案。


厂商凭借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解,凭借产品开发流程,凭借高等级的产品成熟度,确信方案是有用的,并一定会在目标市场迅速铺开的。


在这中交易类型中,交易成本最低,销售模式也最灵活。


可以使用服务商体系,也可以不用,SaaS不香吗?


软件产品一旦定版,这个版本就基本上是0边际成本的,不会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当然,有用的软件可以当产品卖,已经是事实标准的产品可以搞SaaS,在SaaS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内容乃至做生态。


这种交易类型绝大多数国产厂商目前是不用想的。


就好比某大厂管理层退休后不让干别的,只能到处讲“蓝血文化和IPD”,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几家企业通过学这些皮毛学成了某大厂?


所谓“IPD学不会”的玄虚表达,揭示的实质内容是:基于技术先进性的产品创新才有可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B类中,由行业用户定义场景。


行业用户清晰知道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种种原因要通过商业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这件事,这个时候就是选择市场上技术和产品达到一定标准的厂商和服务商通过深度定制和合作开发来完成。


这是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厂商中的标杆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的交易类型。


这种模式不能单纯地算是外包开发,有厂商和行业用户联合创新的成分在其中。


在C类中,由服务商定义场景,由多家厂商提供 产品或产品接口作为解决方案组件。


服务商之所以是服务商,就是因为他不掌握有实质意义的智能制造技术或者说缺乏基于智能制造技术的产品能力。


服务商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需求工程,从多种来源多方渠道抽取知识、构建场景。


以工作流中间件及其各种变型的软件作为技术基础设施,依靠各厂商的技术组件生态或二次开发生态构建解决方案。


2000年以来,这种交易类型在工业软件市场及很多行业技改市场是主流交易类型,单个项目体量就离散制造业来说,从数十万到数千万不等。


这类项目的唯一好处就是在组织严密管理严格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规模经济赚到支持企业存活的现金流,在由于产品落后而带来的不景气环境中涵养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


但这种模式是非常容易泥足深陷从而滑入另一种交易模式的深渊。


具体原因就不多讲了,一言以蔽之,对现金流的极端务实是以其他一切工程文化、技术理性、科学精神的让路与虚化为代价的。


地板很高、天花板很低、环境很杂乱、没有内生发展动力。


C类做久了一定会滑入D类。


D类是神仙局,子不语怪力乱神。


之所以要这里列上D类,与其说是求个全面,不如说是留个警戒。


反坦克有种弹药叫做“脱壳穿甲弹”,这种模式中选拔出 来的“成功者”,会在飞行过程中踩下/抛弃一切合作伙伴、同仁战友,最后拉着所有人一起爆炸。


最后就是个0类,即所谓的“平台模式”。


平台定义场景,平台综合多方解决方案形成全链路综合交易成本最低的多边方案,平台因为降低了整个生态的交易成本而具备征收“平台税”的入场券。


很显然,在工业软件领域是有人在积极创造条件想做平台模式的。


这个从短期看不能说不好,因为真能做成的平台模式,其带动的资源量、创造的集聚效应、促成的技术和商业进步都是非常大规模、非常高质量、非常有助于迈向更高维度的。


但是在这里,我出于一个研究这的良知,或者说一个键盘侠的“手贱”,提出一点我一直持有的一个疑问:


在技术创新领域推行平台模式,真的符合我们追求的发展伦理吗?


大概是2017年6月底,我当时的思路还是比较飘的,我有次问了当时的老板一个问题:“您真的相信某A能做成智能制造平台吗?A真的要做智能制造平台吗?他一手掌握了最全的商业信息,一手在建发达的物流网络,他要再掌握了最先进的智能制造能力能通过平台造装备了,他想干啥?”


平台模式带给我们的好处和便利就不讲了,平台模式如果走上歪门邪道其破坏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娱乐社交平台做到最后就是嫖赌杀猪,商业平台做到最后就是放贷,金融平台做到最后就是冲击金融防火墙。这些平台还都是基于商业活动的平台,有重商主义固有的开放性托底。


技术是不同的。技术创新生态的活力固然有赖于开放,但用来造壁垒或破壁垒的技术体系一定是封闭的。人与工作制品是相互塑造的。


我相信能沉下心来读到这里的朋友一定能从二战、冷战、财阀、军工复合体的各种历史材料中读出一些东西来。


以上,是我对于工业软件市场交易类型的一点观察和理解。


前面两篇文章固然全面,但里面有很多没有讲或一笔带过的“断点”,使文章读起来有种神神鬼鬼、若存若无的感觉。


因此要通过一系列解读,打开工业软件企业发展战略思考方面的内核。


声明:上述所有提及或未提及的微 信文章,所有文章从素材到内容都是本人在业余时间在互联网上独立搜集、提炼、生成,所有注明或未注明的引用材料本人都有源文件备份。除笔者自购书籍及受赠书籍外,本人从未从任何线下实体机构获取相关知识材料,也从未使用任何线下组织的专有材料。所有内容只代表本人阅历、判断、主观观点与情绪,不保证正确性与规范性,不代表本人在任何时期从事学习或服务的机构观点。如有侵权或异议,请随时私信联系。


来源:山涧果子
MBSE二次开发系统仿真通用电子MATLAB爆炸材料数字孪生物流创成式设计试验人工智能Modelic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2-24
最近编辑:2小时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6粉丝 58文章 151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产光栅尺,最高分辨率10nm,可堪大用。。。

光栅尺,高精度线性测量产品,通过读取光栅尺上的刻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光栅是一种机电设备,可产生与线性导轨的线性位移或输入轴的角度位置成正比的电子信号输出。开放式光栅暴露在外,无整体外壳。开放式光栅的优点包括有效消除反向间隙、轴扭曲(扭转)和其他机械滞后误差。一套开放式圆光栅系统由一个位置测量读数头和一个刻在圆环柱面或码盘表面的精确栅尺组成。读数头通过光学感测栅尺上间隔均匀的刻线来测量位置,并将位置数据以模拟或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随后,信号通过数显表 (DRO) 或运动控制器转换为位置读数。2024年了,本质上,国内光栅和导轨技术都已经接近成熟了。目前国产光栅尺分辨率最高的两家企业:通用技术国测时栅和大连榕树光学开放式光栅尺是指光栅尺的读头和刻度之间没有物理障碍,读头可以直接读取刻度。开放式光栅提供可靠、高性能的直线、旋转和圆弧位置测量。我们的增量式光栅适合用于需要即时、精确相对位置的运动系统。常见品牌:国测时栅、Lamotion(大连榕树光学)、Renishaw(雷尼绍)、Heidenhain(海德汉)封闭式光栅尺是将编码器的电子元器件和光学组件容纳在与读数头本体相连的密封装置内,并通过一个密封壳体进一步保护密封的光学系统与栅尺。封闭式光栅采用非常坚固的设计,非常适合机床等恶劣的工业环境。非接触式设计提高了重复精度并减少了磨损。优异的密封性可以更好地抵御液体和固体碎屑污染。常见品牌:国测时栅、Renishaw(雷尼绍)、Heidenhain(海德汉)、FAGOR(发格)、Mitutoyo(三丰) 一.雷尼绍光栅尺(最高分辨率0.001um)1.1 TONiC™ UHV增量式光栅系统配用RTLC20直线栅尺TONiC UHV是雷尼绍推出的紧凑型非接触式光栅系统,适合超高真空应用,运动控制性能优异。TONiC的速度可达10 m/s,与Ti接口配套使用时,在直线和旋转应用中的分辨率均达到1 nm。RTLC20是一款轻薄小巧的不锈钢钢带栅尺,其具有20 µm栅距和用户可选择的IN-TRAC参考零位。精度达±5 µm/m,长度最大可达10米(可根据要求提供10米以上长度)。1.2 TONiC™ UHV增量式光栅系统配用RKLC20-S直线栅尺RKLC20-S是一款细窄、轻薄、小巧的不锈钢钢带栅尺,具有20 µm栅距的增量式刻线和用户可选择的IN-TRAC参考零位。精度达±5 µm/m,长度最大可达20米(可根据要求提供20 m以上长度)。1.3 TONiC™ UHV增量式光栅系统配用RELM20直线栅尺RELM20是用ZeroMet™(一种低膨胀镍/铁合金)制造的直线硬栅尺,栅距为20 µm。它可与精细栅距的玻璃栅尺媲美,在1.5 m长度内的总体精度(包括斜率误差和线性误差)优于±1 µm。ZeroMet在20 °C时的热膨胀系数为0.75 ±0.35 µm/m/°C。1.4 TONiC™ UHV增量式光栅系统配用RSLM20直线栅尺RSLM20是一种栅距为20 µm的不锈钢直线硬栅尺,其具有多种IN-TRAC光学参考零位,包括供客户选择的固定间距参考零位,以及位于栅尺中央或者端部的单个参考零位。它可与精细栅距的玻璃栅尺媲美,在5 m长度内的总体精度(包括斜率误差和线性误差)优于±4 µm。它可以方便地成卷存放,一旦展开,就可以像直线栅尺一样使用。1.5 QUANTiC™增量式光栅系统配用RTLC40直线栅尺RTLC40是一款轻薄小巧的不锈钢钢带栅尺,其具有40 µm栅距的增量式刻线和用户可选择的IN-TRAC参考零位。有两种精度可供选择:标准精度规格±15 µm/m以及高精度规格±5 µm/m。1.6 QUANTiC™增量式光栅系统配用RKLC40-S直线和圆弧栅尺RKLC40-S是一款细窄、轻薄、小巧的不锈钢钢带栅尺,具有40 µm栅距的增量式刻线和用户可选择的IN-TRAC参考零位。有两种精度可供选择:标准精度规格±15 µm/m以及高精度规格±5 µm/m。栅尺长度最长可达20米(可根据要求提供20 m以上长度)。将RKLC40-S栅尺末端牢固地固定到基体上之后,栅尺可随机器基体一同伸缩,从而实现优异的测量性能。1.7RESOLUTE™绝对式光栅系统配用RTLA30直线栅尺RESOLUTE是真正意义的绝对式、精细栅距光栅系统。它具有极强的抗污能力,其超凡的技术指标更是位置反馈领域的一大新突破。它是世界上第一款绝对式光栅,能够在100 m/s的转速下达到1 nm分辨率。RTLA30是一种轻薄小巧的不锈钢钢带栅尺,具有30 µm栅距的绝对式栅尺编码。精度达±5 µm/m,长度可达21米。有两种安装选项可供选择,均具有独立热膨胀系数和钢带栅尺的便利性。1.9RESOLUTE™ UHV绝对式光栅系统配用RTLA30直线栅尺RESOLUTE UHV为超高真空应用提供绝对式光栅技术,帮助客户提高测量效率,降低损坏风险,并增强可靠性。RESOLUTE的性能优于其他所有为UHV环境设计的绝对式光栅。RESOLUTE分辨率达到1 nm,速度达到100 m/s,其超凡的技术指标是光栅技术的一大新突破!RTLA30是一种轻薄小巧的不锈钢钢带栅尺,具有30 µm栅距的绝对式栅尺编码。精度达±5 µm/m,长度可达21米。有两种安装选项可供选择,均具有独立热膨胀系数和钢带栅尺的便利性。RTLA30能够与革命性创新的FASTRACK™栅尺导轨系统结合使用。该系统可快速轻松地安装导轨,而无需固定孔。移除一次性垫片,然后将钢带栅尺送入导轨。二.三丰光栅尺(最高分辨率0.001um)目前世界最高精度三坐标,三丰LEGEX 9106,使用自己的光栅尺。超高精度:长度测量误差(MPP-310Q):E0,MPE=0.23+0.7L/1000(μm)三.通用技术国测时栅(最高分辨率0.01um) 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理工大学联手打造,致力于精密技术及器件自主可控研究,积极服务高端装备重大需求。LAU封闭绝对式直线时栅是⼀种带有封闭外壳且具有绝对定位能力的直线位移传感器,适用于0℃~50℃的工作环境,能有效防护碎屑、灰尘和切削液,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测量精度高、绝对测量等特点。适用于高端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半导体制造、自动化生产等设备。测量精度高:测量精度有士2.5μm、土5μm两种规格,且具有绝对定位能力;防护效果好:栅尺由铝合金制的外壳多方位包裹,能有效避免碎屑、灰尘和切削液进入;安装便捷:安装辅件已将栅尺与读数头部件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初步调整正确,只需将栅尺基体与机床导轨找正后,分别固定栅尺部件和读数头部件后再微调即可,安装便捷;多种通信协议兼容:支持BISS-C、SSI、RS485通信协议。四.大连榕树光学(最高分辨率0.02um)榕树光学产品规格,目前国产最全,最高分辨率20nm(0.02um)榕树光栅产品四.杂谈 很多人分不清国产和国外光栅尺,区别有多大。 国产光栅尺进步挺大,挺开心的一件事。。。 目前精密仪器,使用国产光栅尺不是太多。国产光栅尺可以布局,提供一站式服务,价格便宜些。10nm(0.01um)完全可以满足机床和精密仪器的使用。。。 如果我们无法做到精准的光学测绘,就无法做到准确的时间刻度和空间刻度。这样的误差反复叠加,与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无法做到精准耦合,我们的机床光栅尺就无法做到准确判定和准确预判运动控制。时栅尺和光栅尺的标准量化,就相当于两个齿轮形成一个齿轮组。这就必须进行体系性的量化和标准制定。运动控制和反馈,以及数据实时辨识,需要量化!细分再细分,量化再量化,耦合再耦合。这需要把时栅尺和光栅尺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互相辩证,进行体系性的融合。才能做到预处理到递增预处理。打个比方,时栅尺和光栅尺,就像一堆夫妻。有的夫妻,只要能够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即可,往后的生活磨合慢慢来。有的夫妻,是人生过程中的战友关系,需要互相精准配合,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生活磨合,只是公约数,夫妻间的配合会更紧密严谨精准高效。我们现在,使用光栅尺和时栅尺,只能做到某一个层面的数据解析。还没有更加深入,就必须突破一个极限,可能是精度极限,也可能是数据反馈极限,也可能是工艺极限,也可能是材料极限,也可能是算法极限。或许,我们的处理器芯片光刻技术,就需要使用到时栅尺和光栅尺的某些制造工艺上,和算法突破上。这就需要一个宏观再宏观,微观再微观,精密再精密,系统再系统的一个过程。不断提升在这个方面的认知深度广度的问题。来源:山涧果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