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小米SU7 Pro电池拆解-3

1月前浏览189
2024年12月7日,才神道直播了小米SU7 Pro 神行电池的电芯拆解,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设计亮点。
首先来看一下神行电池电芯与麒麟电池电芯的尺寸对比:两款电池长度和高度十分接近,应该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匹配同款电池包外轮廓。但电芯的厚度差别明显,这与化学体系、电芯容量和整包电压设计相关。
麒麟电池电芯 长210mm 宽46mm 高101mm;
神行电池电池 长212mm 宽80mm 高103mm;
拆解之前先测量一下电芯的电压和内阻,分别为 2.7V 和 0.2mohm,说明电芯已经放电至较低的 SOC,这样在开放环境中(非低温低湿度房)拆解相对安全,可以降低负极锂含量高而引发的氧化发热风险。
测量负极极柱尺寸,约为 30*36mm,且构造与麒麟电芯一致,均为铜铝复合工艺。两条焊印间距约 64mm,焊印长约 19mm,宽约 3mm。
撕去绝缘蓝膜,测量电芯的边电压:正极对壳体 1.19V,壳体对负极 1.51V。
然后开始切割铝壳侧面,倒出游离电解液约 35.6g,而麒麟三元电芯几乎没有游离电解液,这也是两种电芯设计的一大区别。
切段铝壳取出卷芯,称得铝壳重量约为 163g,大面壁厚约 0.58mm,侧面壁厚约 0.74mm。可能是大面需要接触直立液冷板提高散热效率,从而设计了更薄的壁厚。
揭开卷芯四周和底部的 Mylar 膜,测得大面厚度约 0.1mm,底部厚度约 0.3mm,且大面 Mylar 与卷芯侧面隔膜有三个热熔点用于固定。
揭开 Mylar 后可以看到卷芯一共有4个,从卷芯尾部蓝胶可推测有两种卷绕方向,4个卷芯底部同样经过热压揉平处理。
将两组卷芯从中间分开,可以看到卷芯与顶盖之间的白色绝缘支架,取出支架就看到了极耳与顶盖焊接的内部结构。
区别于麒麟电芯的是,神行电芯的卷芯外表面有明显的黄色印记,不确定是否与磷酸铁锂的电解液添加剂有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帮忙解答一下。
负极极耳与连接片的超声波焊印长 22mm、宽 4mm,共有 6*4 个焊点。正极极耳与连接片的超声波焊印长 18mm、宽 6mm,共有 9*3 个焊点。另外在负极柱的长方形表面四周出现了发黑的现象,而被蓝胶覆盖的面积是正常的铜片颜色,猜测与电芯倒置后电解液长期浸泡有关。
4个卷芯的重量分别为:892.1g,893.8g,894.4g,893.3g。可见卷绕工艺的一致性还是很不错的。
单个卷芯的尺寸测量:长约 210mm,厚约 20.2mm,高约 92.1mm。
拆开卷芯并测量极片和隔膜的设计尺寸如下:
隔膜厚度约 10.5um,负极极片厚度约 174um,正极极片厚度约 217um;
隔膜宽度约 97mm,负极极片宽度约 90mm,正极极片料区宽度约 88mm,AT9 宽度约 2mm;
隔膜内圈预卷 550mm,负极极片长度约 10210mm,正极极片长度约 10150mm。

以上就是小米SU7 Pro 神行电池拆解的第三期内容,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来源:小明来电
化学UM焊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8
最近编辑:1月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5粉丝 5文章 11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从 电芯 到 模组 再到 电池包 - 2

往期回顾:从 电芯 到 模组 再到 电池包 - 1上期我们介绍了不同的电芯设计,下面我们进入模组部分。模组通常由多个电芯通过串联或并联构成,串联的目的是得到足够高的的电压(模组电压=电芯电压*电芯串联数),而并联的目的是得到足够大的容量(模组容量=电芯容量*电芯并联数)。例如大众MEB常用的6.9度电的模组,是由24个软包电芯,2并12串的电芯构成,模组标称电压=电芯标称电压*12(43.8V=3.65V*12),模组容量=电芯容量*2(156Ah=78Ah*2)。‍‍‍‍‍‍‍而对于 Cell to Pack 的无模组电池包设计,情况会更简单。以小米SU7 MAX麒麟电池(相关阅读)为例,电池包包含198个电芯,是1并198串的结构,则电池包标称电压=电芯标称电压*198(726V=3.67V*198),电池包容量=电芯容量*1(139Ah=139Ah*1)。假设我们将21700的圆柱电芯组装成模组,可以看到上图 Lucid Air 的模组里,现将圆柱电芯排列好,然后在电芯上方放置busbar(母排),然后焊接电芯和母排之间的连接片,这里是细细的铝带,这样将每个电芯的正负极按一定顺序串并联,即可得到需要的容量和电压。相比之下,特斯拉的4680电芯成组的连接片显然面积更大,因为需要提供更大的过流能力并降低接触电阻。那么在busbar之上,通常会布置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用于采集电芯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基础信息,并将它们传输给CMU(Cell Monitor Unit 下图),CMU再传递给BMS进行实时的SOC计算,从而根据计算的SOC做出充放电的决策;如果温度过高,BMS也会给出预警,降低热失控的风险。此外,在圆柱电芯模组中还可以看到没列电芯之间的蛇形冷却板,用于对电芯进行热管理,保证电芯在适合的温度区间工作。这种蛇形冷却板与电芯接触的面积较大,相对于大部分软包或方壳模组的底部冷却方案,传热效率较高,电芯之间的温度更均匀,这也是特斯拉(相关阅读)可以精准调控SOC从而获得更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软包电芯模组的组装方式。下图是Ioniq 5(相关阅读)的模组,软包电芯竖直放置,每两个电芯之间加入了泡棉,一方面用于吸收电芯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另一方面在某个电芯热失控时可以阻隔电芯之间热传导,降低热蔓延风险。因为这种长条软包电芯的极耳在对侧,所以它们与 busbar 焊接的位置也在模组的两端。当我们把电芯排列好,焊接好busbar,固定好FPCB后,就可以在一定的预紧力的束缚下安装模组的前后端板了。预紧力的大小需要根据模组最终的外轮廓尺寸、电芯的可承受压力和整个寿命周期电芯产生的膨胀力决定。最后是将模组底板、侧板和上盖通过焊接安装完毕,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模组。不难发现,模组的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对于电芯的一致性和生产过程中的对齐度要求较高,且模组中除了电芯还加入了许多非能量部件,这些对于电池包的成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正因为如此,Cell to Pack 的无模组设计才应运而生。以上是模组部分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