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小米Su7倒置款麒麟电池拆解亮点!

1月前浏览755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10月底,才神道在天铁研究院拆解实验,拆解了小米SU7MAX麒麟电池包。


这款电池包是小米SU7 MAX首款车型的主力配件,搭配的倒置版麒麟电池也是宁德时代的具备5C快充能力的中镍高压电芯


拆解直播吸引了万人次围观,看来大家对于方包电芯倒置技术还是非常关注的。


相较于我们之前拆解的极氪009的麒麟电芯,我们称本次拆解电芯为麒麟二代





麒麟电池拆解准备及基础测量


在进行直播拆解实验之前,麒麟电池采用恒流恒压 (CCCV) 方式进行了放电,电压降到了2.8V,实测内阻为0.36m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按照正常的三元平台电压区间(2.75~4.25V 0.33C)进行充放电的话,实测容量是129.23Ah


但团队为了验证其高压能力,将电池充到了4.4V。这样测得的容量是142.95Ah(2.50~4.40V 0.33C)


结合小米之前的宣传信息和电池包铭牌上信息来看,小米Su7 Max的麒麟电池包标称电压为726V,最高电压是871V



小米Su7 Max的麒麟电池包是198个电芯串接而成,871/198=4.40V,而726/198=3.67V。


因此,我们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其中的电芯的确是按照4.40V的最高电压计算的,这也就意味着,该款电池就是小米宣传的中镍高压款麒麟电池(才神道将进一步分析电芯材料和性能,请关注我们后续拆解报告出售)。



当然,小米这款电池包的铭牌上标注的是139Ah容量,应该是给电池包的充放留有了余量。


另外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内阻。极氪009的麒麟电池容量为183Ah,内阻也是0.36mΩ。但麒麟二代的容量只有139Ah,比一代小很多,还能做到与第一代相同的内阻,的确是非常难得。



本次拆解的电芯经初步测量,电芯整体尺寸为长212mm、宽47.3mm、高101.25mm,重量为2.272kg。




直播拆解的步骤如下:

  • 撕下气凝胶垫与上盖绝缘垫片;

  • 延上盖下沿15mm处环绕切割;

  • 分离电芯铝壳;

  • 剪断正负极耳并取出绝缘板;

  • 分离电芯与极柱上盖;

  • 切割负极极耳并去除底部和绝缘板;

  • 取出单组包裹电芯;

  • 去除电芯包裹热封膜;

  • 展开Mylar膜与裸极组;

  • 测量裸极组详细尺寸;

  • 切割上盖,解析极柱结构;

  • 后续通过金相图查看焊接质量揭秘电池倒置密封工艺。




麒麟电池拆解亮点


除1.5mm厚的气凝胶垫片是完全可以阻隔1200°以下火焰长时间灼烧外(根据厚度不同,耐火时间有所区别),绝缘垫片与蓝膜,均为可燃但不易燃材料


气凝胶垫片仅贴敷在电池侧边但未全包裹,防护效果有待商榷。





第一大亮点:绝缘膜漏“肩”


电池顶部的绝缘垫片并未完全覆盖整个电池的顶部,而是在左右两侧流出了一部分,而且电芯顶部的黑色隔离塑料片也流出了两个孔洞,这上面是压着之前拆解电池包非常难拆的玻璃纤维压条的。



图上画红线的部分就是压玻璃纤维条的位置。而这些玻璃纤维条都是通过这些绿色的结构胶和电芯粘结在一起的。


才神道猜测,电芯顶部故意露出金属壳体,应是为了更好地与玻璃纤维条进行粘合固定,增加电池包结构强度


电芯壳体厚度为0.7mm,而之前才神道拆解的极氪009上的第一代麒麟电芯壳体厚度是0.77mm。


壳体厚度应该是一样的,一代测量没有考虑边缘卷曲误差(记忆中没有测量中间部分)。


第二大亮点:极柱面积增大


另外,一代麒麟的极柱是圆形的,而小米麒麟的极柱是方形的,负极还使用了铜铝复合的极柱(见前图)。


麒麟一代的极柱直径为26.36mm。而二代麒麟的极柱宽长32,宽24mm,相比麒麟一代的极柱面积增大了40%


极柱面积增大,极柱内部焊接面积也相应增大了,我们来看看细节。



大家可以注意麒麟一代的焊接部分就是这个π型结构的有胶的部分。极柱直径是26.36mm,焊接部分直径应该在10~12mm左右。



而麒麟二代的极柱焊接,除了中心的圆柱形激光焊以外,还增加了一道点阵状的超声焊


更令我们惊奇的是,麒麟二代在激光焊接面上还省去了点胶这一步。搞电芯的都知道,这说明,宁德时代在激光焊接的粉尘控制和处理上已经做到了十分精致。


取消了点胶工艺,也就不需要这个π型的结构了,这样更省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麒麟二代的顶盖和极组之间的空间更紧实的原因。


第三大亮点:防爆阀改回同侧,各种方法耐腐蚀


防爆阀从麒麟一代的异侧改回道传统的同侧


这样修改也是无奈之举宁德曾经尝试过异侧的结构,就如同特斯拉的4680那样,热电分离。



但实践证明,异侧结构在短路或针 刺情况下,电芯依然从顶盖的焊接位置爆开


现在将电芯倒置,防爆向下,但热电是混合在一起的。况且,防爆阀的上方还覆盖着BMU传感排线


一旦电芯热失控爆开,电芯的射流火会熔断这些传感排线



当然,小米Su7电池包下盖拆解并不困难将热失控电芯短掉,更换传感排线,电池包是可以继续使用的,费用也不大


当然,另一个问题就需要时间验证了。那就是电解液长期浸泡,极柱等部分的耐腐蚀性和泄漏问题


拆解时,我们发现电芯内部残留的电极液是极少的。和第一代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别。



另外,上盖与壳体的焊接更加紧实了。这个焊接部分的金相,我们需要后续分析,请大家关注我们后续的详细拆解报告。


至于其他部件是否耐腐蚀,我们没看出什么特别差异


第四大亮点:Fuse更宽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麒麟一代的Fuse设计。正极连接片处有一个17.5mm宽的“脖子”。


我们在看看二代的正极连接片。


是不是没有了这个脖子。但这个位置和麒麟一代一样包了塑料套,只是变得更宽了。


这也可以理解为,电池的安全放电电流变得更大了。一代电芯是4C快充,二代应该是5C快充了(没有官方数据,等待我们的测试结果)。


第五大亮点:极片和隔膜间加胶了,极组隔膜漏出部分整平


才神道发现,电芯单极组的极片总长度达到了17.24米,且正极比负极短了41mm。


正极极耳一边有3mm陶瓷边。下面负极比正极宽2mm,上面负极也比正极料区宽2mm,正极露出1mm陶瓷边。


正极的极耳有40个,负极极耳有42个。这代麒麟电池的电芯未像麒麟一代一样在正极运用复合集流体材料。



由于极片和隔膜间加了胶并挤压得特别紧实,所以宁德在极组的前三弯折处加了高温胶带,加强韧性,防止极片断裂


我们将电池上盖进行专业切割打磨后发现,麒麟电池的极柱结构非常有看点。正极为全铝,负极为铜铝复合,工字镶嵌结构,焊点非常紧密。


壳体与上盖的熔深与熔宽也有了较大提升,这也是为了防止电解液泄漏。



最后,才神道发现,麒麟二代电池极组的隔膜漏出部分,都被整理得非常平整这大大增加了mylar膜包裹的紧实度,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极组入壳的平滑度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断裂焊接材料控制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8
最近编辑:1月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2粉丝 180文章 217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2030年全球电池规划产能预达9.3TWh 欧盟电池发展明显放缓!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导语丨mybattery《2024能源技术展望》分析,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扩大。仅在2021年到2023年,电动汽车从1050万辆到2220万辆,电池从1.1TWh增加到2.5TWh,电解槽的产能增加了两倍,达到25GW。官宣规划项目产能可能导致2030年太阳能产能为1.6TW,电池为9.3TWh。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能源技术展望》报告指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以来,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光伏、风能、热泵和电解槽六大清洁能源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近四倍,2023年达700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翻倍至2万亿美元。 同时,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扩大。仅在2021年到2023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产能就从450GW增加到1.2TW,风能从125GW增加到180GW,电动汽车从1050万辆到2220万辆,电池从1.1TWh增加到2.5TWh,电解槽的产能增加了两倍,达到25GW。官宣规划项目产能可能导致2030年太阳能产能为1.6TW,风能为260GW,电池为9.3TWh,电解槽为165GW。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六种关键清洁技术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约为70%。尽管其他国家正在实施工业战略,但根据目前的政策预期,2035年中国清洁技术出口的价值仍将超过3400亿美元。 电池网从报告中摘取了对中国以及欧盟地区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相关分析。 2035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预达900万辆 电池出口份额稳步下降 近年来,受国内市场推动,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销量继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然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了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率下降;2023年,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超过60%比燃油车便宜。 报告分析,这种竞争将导致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整合,150多家汽车制造商中的一些可能会倒闭或被竞争对手收购。预计中国汽车业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主要关注国内市场,但目前正寻求扩大出口销售,以提高新建工厂的利用率,并提高现金流。 受益于高度整合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投资于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制造。以泰国为例,到2023年,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0%,其中85%是由中国制造商生产的。 报告指出,中国低价电动汽车的出口已经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尤其是美国和欧盟,这些国家最近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了新的进口关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可能在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与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制造商竞争,这可能使电动汽车更便宜。 受世界其他地区需求增长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强大竞争力的推动,电动汽车的绝对出口量和占中国总产量的份额增长最快,到2030年将达到490万辆(占总产量的20%以上),到2035年将达到900万辆(超过25%)。其中约一半出口到欧盟,其余大部分出口到英国和亚太地区。 区别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由于世界各地对新电池生产的投资和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的增长,中国电池在2023年至2030年期间出口了三倍多,APS增长了四倍。鉴于中国电池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此,中国电池出口份额将从2023年的约20%稳步下降至2035年STEPS的约15%和APS的18%。APS的出口份额高于STEPS,因为没有强大电池产业的地区需求更高。 在2030年之前,国内需求和出口不太可能足以吸收中国电池制造产能的所有计划增长,包括所有初步项目。如果按照平均水平计算,到2030年,目前运营的工厂已经可以满足90%的国内电池需求,利用率从今天的30%多一点增加到85%。考虑到已宣布的产能扩张,2030年的总产能将能够满足亚太地区的全球电池需求,但在这种情况下,40%的需求由其他国家提供,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在工业和贸易政策的支持下,对制造能力进行投资。如果气候目标进一步提高,并且亚太地区的全球需求水平(4.4TWh)增长到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NZE情景),达到近6TWh,这将相当于利用中国现有和已宣布产能的25%。 欧盟电池新增产能已超500GWh 电池项目发展明显放缓 报告指出,作为欧盟经济基石,2023年,其汽车行业生产了1210万辆,其中240万辆是电动汽车。2023年,欧盟汽车进口总量为330万辆,其中超过20%是电动汽车。按份额排列,主要进口来源是中国(占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土耳其、日本、韩国和摩洛哥。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来,发展欧盟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一直是欧盟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键目标。报告显示,至今,欧洲几乎还没有电池产业,因为这项技术是由亚洲公司首创的。然而,高涨的投资热情导致欧盟产量大幅增加,从2019年的2GWh增加到2023年的60GWh以上。截至2024年6月底,新增产能已超过500GWh,估计这将涉及2025年-2030年平均85亿美元的年度投资。 尽管如此,电池项目发展放缓的迹象在欧盟已开始出现。例如,欧洲最大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推迟了扩大生产的计划,最近宣布裁员;中国电池制造商SVOLT最近停止了在德国建造大型工厂的计划……这种放缓正在影响电池供应链的上游部分,由于需求低于预期,欧洲最大的正极活性材料生产商Umicore预计将在2024年勉强实现收支平衡。 欧盟电池行业正面临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激烈竞争压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较高的生产成本。包括CATL和比亚迪在内的中国电池制造巨头正在快速创新,生产下一代锂离子电池。 与此同时,从中国进口廉价电动汽车对欧盟汽车制造商的影响日益担忧,以及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补贴的证据,欧盟委员会决定在2023年10月启动反补贴调查,之后宣布,从2024年起,连续5年对中国这些进口产品征收新关税。这些关税将在现有的对所有从欧盟境外进口的汽车征收10%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征收。 报告分析,从欧盟新关税影响来看,这些关税可能会影响到这两个市场的汽车行业。在短期内,可能会推迟或限制中国整车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可能会转向其他电动汽车部署目标强劲的非欧盟国家,如英国和挪威。这些关税还可能导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进口激增,中国目前是免税的,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此类汽车生产商。从中期来看,中国的整车企业也有可能在欧盟国家建立更多的制造基地。与此同时,整车企业面临的部分关税可能会转移给消费者,从而提高欧盟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 在IEA看来,在任何情况下,欧盟市场目前较高的电动汽车平均零售价格都可能有助于中国整车企业继续盈利出口,鉴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一点尤其具有吸引力。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明确表示了对欧洲市场的雄心。例如,比亚迪的目标是在2025年获得5%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在2030年达到10%,这将相当于约70万辆汽车(基于步骤),远远高于比亚迪唯一规划的欧洲制造工厂20万辆的产能。这表明,比亚迪在欧洲的雄心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无论是直接来自中国,还是从其他计划建立生产能力的国家,如土耳其和泰国。 在电池方面,由于早期的投资,2035年欧盟近四分之三的电池需求(相当于530GWh),来自国内生产,其余大部分从中国进口。如果欧盟所有承诺的电池生产能力都按时投产,最早可能在2030年实现类似的份额。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欧盟电池生产成本可能仍高于进口成本,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成本。 ©文章来源于电池网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