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欣旺达王威:10部手机中,3部电池来自欣旺达!

1月前浏览382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随着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一家低调的电池供应商浮出水面。
     

     
欣旺达,一家以消费类电池起家的企业,如今是智能手机电池装机量世界第一的企业。鲜为人知的是,它已连续两年入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      

     
“把一颗电池做好。”近日,深商总会会董单位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如是描述欣旺达27年的成长历程。2008年,欣旺达开始布局动力电池业务。十余年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成长,欣旺达也转身成为了中国四家“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之一。      

     
     
△理想汽车&欣旺达动力100000台电池包下线仪式      

     

     


         

把一颗电池做好


         


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在消费电子的“黄金十年”大放异彩。时至今日,公司的智能手机电池PACK出货量全球第一,占全球30%市场份额。“10部手机中,3部(手机)电池来自欣旺达。”王威告诉记者


2008年,已经是世界手机电池供应商巨头的欣旺达,意识到公司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是因为正处于消费电子的黄金年代。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体量将趋于饱和。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推动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动力电池的需求正逐渐提升。”王威表示,欣旺达捕捉到这一趋势,决定顺势而为,进军动力电池赛道,开展动力电芯、模组、PACK与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




     
“我们与动力电池领域巨头具备共同特点,比如宁德时代,以及海外的三星、LG、松下,都是从消费类电池厂商演变而来,从装备端到原材料端都是一样的上游,对于电池都有着深刻的理解。”王威表示,最早欣旺达开始做动力电池,只是买电芯做系统,直至2014年,欣旺达动力正式成立,公司开始自研电芯。2018年,欣旺达实现从电芯制造到PACK组装的全产业链布局。      

     
也正是在2018年,欣旺达动力拿下了动力电池首个国际定点项目--为法国雷诺提供HEV(混动汽车)电池。同年,公司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供应链。      

     
根据当年财报数据,2018年,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的收入首次接近10亿元。2021年,动力电池业务营收达29.33亿元,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则一举突破了百亿。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1-2023年,欣旺达位列中国HEV混动汽车电池装机量第一,2024年上半年公司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2024年前三季度,欣旺达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69.6%,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0%。      

     
“我们站在了好的赛道上抓住了两次机遇,一次是消费类电池,一次是切入动力电池。”王威认为,“把一颗电池做好”是欣旺达成立27年来坚持的事。      

     

         

当好企业经营的“种树人”


         

     
在王威看来,作为B端企业,做好产品仅仅成功30%,另外30%是让客户对产品产生认知、产生信任,而更重要的40%是达成合作以后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如何帮客户把产品卖给C端用户,如何让客户的终端产品更有竞争力?”王威表示,欣旺达一直在探索与客户“共创”的模式。      

     
他用“种大树”形容企业经营理念。“今天,我们与客户合作,让我们具备了‘种大树’的心态,要想树长得好,我们就必须不断浇水、施肥,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服务客户,滋养客户。”比如针对下游的技术需求,欣旺达与上游共同研发好的技术,当上游有好的技术,欣旺达与下游协同,做好传导与落地,最终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共创。      

     
     

     
如今,欣旺达动力已获得多个汽车厂商青睐,包括上汽、吉利、北汽、德国大众、沃尔沃、日产等传统头部车企,还有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其动力电池“上车”了40多款高端车型。欣旺达从早年的“手机电池一哥”华丽转身成为中国四家“全球动力电池一级制造商”之一。这标志着公司获得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国际主流车企配套经验和数据,以及全球化供应能力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      

     

         

一颗心,一颗芯,

唯有差异化是破局之路


         


     
进入2024年,欣旺达所处的锂电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期后,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高端产能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替代低端产能。动力电池厂商都在寻找破局之道。      

     
王威并不回避欣旺达与其他动力电池品牌竞争的问题。他认为,面对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叠加终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加剧,“和龙头拼价格拼成本没出路,要做出差异化”。      

     
有资金是活下去的前提,第二要有特色的产品,第三个则是让客户依赖你的产品。“不能一上桌就谈价格,我们得谈产品的价值。”王威表示。      

     
欣旺达的差异化能力之一是“快充技术”。2022年,欣旺达首款闪充电池SFC480发布,并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今年上半年,欣旺达闪充电池已经迭代至3.0版本,充电峰值倍率达到6C。围绕安全性能、低温性能、循环性能进行技术迭代,实现了全场景应用的覆盖,做到“一杯咖啡,满电出行”。      

     
此外,欣旺达还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近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1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研发投入将大于100亿元。据悉,这样的研发投入体量在国内电池领域排名前3,全球排名前5。      

     
而在固态电池领域,欣旺达也已取得突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的全固态电池已经通过了小试,预计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下一代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完成实验室样品制作,能量密度将大于700Wh/kg。未来可能率先在低空经济领域得到应用。      

     
王威认为,良性竞争走向竞合,恶性竞争带来消耗,卷价格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讲质量、讲创新。就像当年的手机行业,新能源车企最终也会被洗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利润来源,怎么能生存呢?如果自己没有造血的能力,或者融不到资金,那怎么降成本?”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终会回到理性发展的轨道。      

     
“守正创新而行稳致远,是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基石和前进方向。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王威表示,过去27年,欣旺达坚持做好一颗电池,坚信专业的才是最完美的,未来面对不断升级的技术挑战,欣旺达也将加大研发投入,从管理模式、科研团队、平台建设、知识应用四个维度构建创新能力,继续做好一颗电池。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8
最近编辑:1月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2粉丝 180文章 217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2030年全球电池规划产能预达9.3TWh 欧盟电池发展明显放缓!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导语丨mybattery《2024能源技术展望》分析,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扩大。仅在2021年到2023年,电动汽车从1050万辆到2220万辆,电池从1.1TWh增加到2.5TWh,电解槽的产能增加了两倍,达到25GW。官宣规划项目产能可能导致2030年太阳能产能为1.6TW,电池为9.3TWh。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能源技术展望》报告指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以来,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光伏、风能、热泵和电解槽六大清洁能源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近四倍,2023年达7000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翻倍至2万亿美元。 同时,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能力正在迅速扩大。仅在2021年到2023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产能就从450GW增加到1.2TW,风能从125GW增加到180GW,电动汽车从1050万辆到2220万辆,电池从1.1TWh增加到2.5TWh,电解槽的产能增加了两倍,达到25GW。官宣规划项目产能可能导致2030年太阳能产能为1.6TW,风能为260GW,电池为9.3TWh,电解槽为165GW。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六种关键清洁技术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约为70%。尽管其他国家正在实施工业战略,但根据目前的政策预期,2035年中国清洁技术出口的价值仍将超过3400亿美元。 电池网从报告中摘取了对中国以及欧盟地区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的相关分析。 2035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预达900万辆 电池出口份额稳步下降 近年来,受国内市场推动,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销量继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然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了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率下降;2023年,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超过60%比燃油车便宜。 报告分析,这种竞争将导致中国汽车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整合,150多家汽车制造商中的一些可能会倒闭或被竞争对手收购。预计中国汽车业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主要关注国内市场,但目前正寻求扩大出口销售,以提高新建工厂的利用率,并提高现金流。 受益于高度整合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投资于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制造。以泰国为例,到2023年,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0%,其中85%是由中国制造商生产的。 报告指出,中国低价电动汽车的出口已经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尤其是美国和欧盟,这些国家最近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了新的进口关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可能在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与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制造商竞争,这可能使电动汽车更便宜。 受世界其他地区需求增长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强大竞争力的推动,电动汽车的绝对出口量和占中国总产量的份额增长最快,到2030年将达到490万辆(占总产量的20%以上),到2035年将达到900万辆(超过25%)。其中约一半出口到欧盟,其余大部分出口到英国和亚太地区。 区别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由于世界各地对新电池生产的投资和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的增长,中国电池在2023年至2030年期间出口了三倍多,APS增长了四倍。鉴于中国电池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此,中国电池出口份额将从2023年的约20%稳步下降至2035年STEPS的约15%和APS的18%。APS的出口份额高于STEPS,因为没有强大电池产业的地区需求更高。 在2030年之前,国内需求和出口不太可能足以吸收中国电池制造产能的所有计划增长,包括所有初步项目。如果按照平均水平计算,到2030年,目前运营的工厂已经可以满足90%的国内电池需求,利用率从今天的30%多一点增加到85%。考虑到已宣布的产能扩张,2030年的总产能将能够满足亚太地区的全球电池需求,但在这种情况下,40%的需求由其他国家提供,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在工业和贸易政策的支持下,对制造能力进行投资。如果气候目标进一步提高,并且亚太地区的全球需求水平(4.4TWh)增长到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NZE情景),达到近6TWh,这将相当于利用中国现有和已宣布产能的25%。 欧盟电池新增产能已超500GWh 电池项目发展明显放缓 报告指出,作为欧盟经济基石,2023年,其汽车行业生产了1210万辆,其中240万辆是电动汽车。2023年,欧盟汽车进口总量为330万辆,其中超过20%是电动汽车。按份额排列,主要进口来源是中国(占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土耳其、日本、韩国和摩洛哥。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7年以来,发展欧盟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一直是欧盟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键目标。报告显示,至今,欧洲几乎还没有电池产业,因为这项技术是由亚洲公司首创的。然而,高涨的投资热情导致欧盟产量大幅增加,从2019年的2GWh增加到2023年的60GWh以上。截至2024年6月底,新增产能已超过500GWh,估计这将涉及2025年-2030年平均85亿美元的年度投资。 尽管如此,电池项目发展放缓的迹象在欧盟已开始出现。例如,欧洲最大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推迟了扩大生产的计划,最近宣布裁员;中国电池制造商SVOLT最近停止了在德国建造大型工厂的计划……这种放缓正在影响电池供应链的上游部分,由于需求低于预期,欧洲最大的正极活性材料生产商Umicore预计将在2024年勉强实现收支平衡。 欧盟电池行业正面临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激烈竞争压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其较高的生产成本。包括CATL和比亚迪在内的中国电池制造巨头正在快速创新,生产下一代锂离子电池。 与此同时,从中国进口廉价电动汽车对欧盟汽车制造商的影响日益担忧,以及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补贴的证据,欧盟委员会决定在2023年10月启动反补贴调查,之后宣布,从2024年起,连续5年对中国这些进口产品征收新关税。这些关税将在现有的对所有从欧盟境外进口的汽车征收10%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征收。 报告分析,从欧盟新关税影响来看,这些关税可能会影响到这两个市场的汽车行业。在短期内,可能会推迟或限制中国整车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可能会转向其他电动汽车部署目标强劲的非欧盟国家,如英国和挪威。这些关税还可能导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进口激增,中国目前是免税的,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此类汽车生产商。从中期来看,中国的整车企业也有可能在欧盟国家建立更多的制造基地。与此同时,整车企业面临的部分关税可能会转移给消费者,从而提高欧盟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 在IEA看来,在任何情况下,欧盟市场目前较高的电动汽车平均零售价格都可能有助于中国整车企业继续盈利出口,鉴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一点尤其具有吸引力。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明确表示了对欧洲市场的雄心。例如,比亚迪的目标是在2025年获得5%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在2030年达到10%,这将相当于约70万辆汽车(基于步骤),远远高于比亚迪唯一规划的欧洲制造工厂20万辆的产能。这表明,比亚迪在欧洲的雄心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无论是直接来自中国,还是从其他计划建立生产能力的国家,如土耳其和泰国。 在电池方面,由于早期的投资,2035年欧盟近四分之三的电池需求(相当于530GWh),来自国内生产,其余大部分从中国进口。如果欧盟所有承诺的电池生产能力都按时投产,最早可能在2030年实现类似的份额。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欧盟电池生产成本可能仍高于进口成本,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进口成本。 ©文章来源于电池网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