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质子交换膜对水的“既要”和“又要”

6天前浏览9

燃料电池正常工作的时候,质子交换膜中的水需要达到平衡状态,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质子交换膜的质子导电率跟水有很大的关系,几乎与水含量呈线性关系。如果含水量较少,膜的电阻就增加,高电流密度的工况下,会产生很大的欧姆损耗,并且含水量少也会导致催化层的活性降低,严重脱水会导致膜的破裂;如果含水量较多,会造成局部阻塞,到达催化层反应区的反应气体量减少,浓差极化增加,并且使反应气体分布不均匀。

了解了膜与水的关系,下一步就要整明白,水在膜中是怎么传递的?

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水在膜中主要有两个传递。

一个就是电渗迁移,简单理解电渗迁移就是质子在从阳极到阴极的过程中,水随着质子一起到达了阴极,也就是说质子在传递过程是水合状态,我个人理解就是水在这里作为了一个载体,有载体的话,质子就更容易从阳极到阴极,这也符合质子导电率与水的关系。

二是水在浓度梯度下的扩散,由于电渗迁移的作用,阳极的水会到达阴极,造成阳极侧的水减少,同时阴极侧也有反应生成的水,这样阴极侧的水浓度就大于阳极侧,造成水在膜两侧形成浓度差,从而导致阴极向阳极扩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反扩散。

从水的两个主要传递可以了解到,所谓的水平衡就是电渗迁移与反扩散的速率相等。

资料&教科书:“在实际的运行中,燃料电池随着电流的增加,反向扩散的水量越来越低于正向的电渗迁移的水量,形成所谓的水净迁移,也就是说电流越大,越导致阳极侧脱水。电流越大,质子数越多,携带的水分就越多。”

问题一:关于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电流越大,也代表了阴极侧产生的水越多,水的浓度梯度也越大,正常来讲,浓度梯度越大,反向扩散也越大,可以抵消电渗迁移,为什么这里要说水反向扩散的量要低于电渗迁移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机会问到了行业专家,专家给我的回答是:一方面是技术发展快,教材有点落后了,那个时候膜的厚度很厚,导致反向扩散的速度很慢,没有电渗迁移的速度快,就会以上的结论出来。另一方面是目前的话,膜的厚度大大减小,以上结论所说的情况大大缓解了。也就是说我的理解方向是合理的。

关于传递,在某些资料可能会陈述到压力差的问题,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阴极侧的压力要略大于阳极侧,也就是说空气的压力要大于氢气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水会从阴极侧到阳极侧,我个人理解这个说法应该是浓度差传递的进一步细化,就是压力会影响浓度传递。

了解了水在膜中的平衡,下一步就要整明白,影响平衡的因素都有哪些?

在说因素之前,要说一个燃料电池第一定律:不能只改变燃料电池中的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改变至少会引起其他两个参数的改变,并且其中至少一个会对期望产生相反的作用。  

这个所谓的定律是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的,这个我还没证实过,宁可信其有吧。

影响水平衡的主要因素:

1.电流密度,这个因素不用细说了,上文该说的已经说了。

2.工作温度,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饱和蒸气压上面,温度升高会造成水饱和蒸汽压的增大,导致通过蒸发离开膜的水量增加。

3.湿化程度,这个因素就涉及到了气体加湿,一会再讲。

为什么要提燃料电池第一定律这事,就是要说明一下,其实影响水平衡的因素有很多,也不是单个因素就能起到决定作用,我个人理解就是这些因素之所以是主要因素是因为可以在燃料电池运行中调节的。比如,膜的厚度,GDL的厚度及微孔层孔隙的大小,以及亲水性与疏水性材料的使用,这些都会影响水的传递,但这些因素是在组装完电池之后,是无法改变的。

当然还有其它可调节的因素,比如,气体流量、气体压力等。但从另一方面理解,这些因素的体现就是电流密度。

因为湿化程度的影响,原则上,氢气与空气都是需要加湿的。

但目前的技术是,氢气不采用外部加湿的方法,而是通过利用反扩散的水,通过氢气循环泵将阳极出口侧的水循环至阳极入口,从而实现氢气的加湿。

问题二:那么问题又来了,按照电流增大,产生水净迁移的说法,阳极侧的水会减少,哪来的水循环加湿呢?

其实这里的逻辑是相同的,上文已经解答了,目前膜已经大大减薄了,水净迁移的情况已经缓解很多了。

空气相对氢气来说,是需要外部加湿的。

问题三:那问题又来了,空气为什么需要加湿呢?尤其是阴极侧还产生水。

我觉得从2个方面来解释:

1.就是反应计量比,空气的化学计量比一般≥2,大量的干燥空气会带走大量的水。

2.相比氢气循环,空气是不循环的,这样的话,空气就会吹干进口处的区域,影响水的均匀性。

丰田MIRAI的燃料电池却没有空气的外部加湿,实现了燃料电池的自增湿。

分析下来,丰田采取的措施,我们其实在上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

1.降低质子交换膜的厚度,这样的话,阴极产生的水就更容易反扩散到阳极了。

2.使氢气与空气沿相反方向流动,这样的话,阴极反扩散到阳极的水被氢气带到阴极入口处来加湿空气,氢气循环量可以增加,将增加氢气的携带水量,主要利用的还是氢气的循环。  

3.降低阴极入口的温度,减少水分的蒸发量。  

另外一个技术上的利用就是通过交流阻抗法在线检测燃料电池膜内部水含量的实时状态,然后在线调节调控气体的流量跟压力来控制水分含量。

好了,以上就是我关于质子交换膜与水的关系学习记录,仅供参考。  



来源:闲村野夫
化学燃料电池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2
最近编辑:6天前
闲村野夫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获赞 9粉丝 0文章 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怎么更好的去理解燃料电池的电极极化

有些时候对某些定义只停留在“大概知道有那么回事,但说不明白”的阶段。真正学明白,不是自己明白,而是能说明白,这才是真的理解。是的,我对极化就是这样的状态。记得上学那会,老师常说,“难题都是由简单题组成的,难就难在把简单题串联起来”,这里面其实牵连的是逻辑问题。那么,就用逻辑来逐步理解极化是怎么事。先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把“极化”拆开去理解。“极”,我首先想到两个词,“物极必反”和“否极泰来”,这里的极就是顶端、极端、末端,到达这里就是到头了,就得有所转变了。“化”,就更好理解了,这里指的是变化。总结起来,极化就是末端发生了变化。电极极化就可以理解为电在末端发生了变化。一牵扯到变化,就涉及到变化前后的对比、为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等问题。如果需要更好的理解电极极化,需要整明白几个问题:1.电极极化的定义是什么?2.电极变化前是什么样的?3.电极为什么会变化?4.电极是怎么变化的?5.电极变化后是什么样的?6.电极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电极极化的定义:电极在有电流通过时所表现的电极电势与可逆电极电势产生偏差的现象称为电极极化。电极极化的特征是:阴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负(阴极极化),阳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正(阳极极化)。燃料电池的电极我在上一篇记录已经说过了,就是燃料电池的催化层,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电极变化前是什么样的:从定义可以知道,电极极化前是没有通电流的,也就是燃料电池还没开始干活。另一个特征就是电极变化前所拥有的电势是可逆电势,那问题就来了,电极电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个电势是可逆的?牛顿曾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电极在没通电流的时候,是没有外部因素改变它的状态。其实所谓的没通电流,就是电极产生的电子无法传送,就好比任督二脉没有被打通。阳极:H2⇌2H⁺+2e⁻阴极:O2+4e⁻⇌2O²⁻这就好比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博之术,自己和自己玩,没有输赢。因为是个平衡状态,这里的可逆电势,也称为平衡电势。这个电势是由能斯特方程决定的。(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处于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阶段)电极为什么会变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电流就是电极极化的原因。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阳极产生的电子传送到了阴极,这样就打破了平衡状态,任督二脉被打通了,发生了不可逆的反应。电极是怎么变化的:从电极极化的特征可知,电极极化的时候,阴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负,阳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正。怎么去理解这个特征。因为电子携带的是负电荷,电子又是从阳极移动到阴极,所以阴极更负,阳极更正。但问题又来了。电子的移动是参与反应的,从总反应来看,是没有电子显示的。既然电子都被消耗了,怎么可以说阴极更负,阳极更正呢?总反应式:2H2+O2→2H2O因为,不但阳极产生的电子需要通过外部电路从阳极移动到负极,阳极产生的氢离子也要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参与反应,也就说要从不同的路径到达同样的目的地,这里就产生了时间差,电子和氢离子不会同时到达阴极参与反应。电子的移动速度要比氢离子的移动速度快,这样电子就会在阴极积累,所以阴极就更负,这个极化就叫做浓差极化。除了移动速度的对比,电子的移动速度也快于电极上的化学反应速度,同样也会造成电子在阴极积累,所以阴极就更负,这个极化就叫做电化学极化。另外,电化学中将由于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电阻导致的电压降称为欧姆极化,也称为电阻极化。其实,它进一步增大电子与氢离子的移动速度差,同时电阻也吃掉部分电压,造成电压下降。电极变化后是什么样的:从能斯特方程可知,阴极平衡电势为1.23V,阳极平衡电势为0V,所以燃料电池的理论最高电压是1.23V。但是燃料电池在工作中存在各种极化,阴极更负,阳极更正,阴极极化电势为0.8V,阳极极化电势为0.2V,所以燃料电池正常工作电压是0.6V。电极极化造成燃料电池效率降低。电极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电极本身、电流密度、温度、工作压力、其他因素。这次的学习记录就写到这,难免会有差错,仅供参考。来源:闲村野夫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