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原来氢气也可以嘎嘣脆

6天前浏览13

前几天,一个会议中,在嘈杂的讨论声中,我听到了一个词---“氢脆”,我这好奇心陡然升起,于是乎,就去查找资料...

先从“氢脆”是啥玩意入手

氢脆:高温、高压下分子氢部分分解成原子氢,或是氢气在湿的腐蚀性气体中经过电化学反应而生成氢原子,氢原子渗透到钢里,使钢材晶粒间的原子结合力降低,造成钢材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降低、强度变化。  

从大学到工作,从来没对高温高压有啥非分之想,但这次我就去查了一下到底多少值才算是高温高压,查阅资料众说纷纭,我觉得比较靠谱的回答是:高温高压的界定标准是根据具体应用领域和特定需求而定的。在不同行业中,高温高压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实验室和科研领域,高温通常指的是超过1000℃,高压可能达到几百MPa以上。而在工业应用中,高温一般指的是超过300℃,高压一般在数十MPa到数百MPa之间。

在这个地方要说一下我的个人理解,氢脆定义里说的高温高压指的是氢气分解成原子氢的条件,并不代表氢脆发生的条件。

查氢脆的时候,也查到了它的近亲---氢蚀

氢蚀:钢材长期与高温、高压氢气接触,氢原子或氢分子通过晶格和晶间向内扩散,这些氢和钢中的碳化物化学反应生成甲烷(Fe3C+2H2——3Fe+CH4),产生钢材的内部脱碳,甲烷气体不能从钢中扩散出去而积聚在晶间形成局部高压,造成应力集中,晶间变宽,致使微小裂纹或起泡。开始很小,随着时间加长,无数裂纹相连,使钢材的强度和韧性下降,失去原有的塑性而变脆。

发生氢蚀的高温和高压一般是超过300℃和30MPa

高温氢腐蚀与氢脆腐蚀的共同点是:都是在氢分压达到一定值下发生的。

不同点是:

a.发生的机理不同:氢蚀主要是化学腐蚀,氢脆是物理腐蚀;

b.发生的条件不同:氢腐蚀主要是在高温且氢分压达到一定值情况下发生的,氢脆是在常温下就可能发生(最易发生的温度18-25℃),当然还需一定条件就是一定的氢分压和拉应力;

c.破坏的起源不同:氢蚀主要是由内部形成甲烷气泡引起的,氢脆是由内裂开始的。  

氢脆是一次脆化,是可逆的,氢蚀是永久的脆化,不可逆的。

那问题来了,既然氢脆是可逆的,那咋整才会发生逆转呢?

逆转最大的前提是金属还没有开裂,所以逆转的本质是让氢原子从金属中扩散出来。主要方法就是热处理,被称为低氢退火或烘烤。但是热处理必须达到足够的时间和温度,因此热处理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氢脆需要氢原子存在的同时还需要机械应力来诱导裂纹扩大。

所以在逆转这里,我理解的是热处理还可以减小材料的内部应力。

氢脆最显着地发生在钢材以及铁、镍、钛、钴及其合金中。铜、铝和不锈钢则不易发生氢脆。从这点就可以注意到,双极板材质上,如果使用不锈钢316L就可以不用考虑氢脆,如果想开发钛金属板,就要考虑氢脆的影响了。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硬化钢中因氢而产生的裂纹

如何预防氢脆?

从燃料电池方向来考虑的话,电堆里的双极板到系统的管路,主要是从材料方面下手,金属一般就选用不锈钢,如果是其他的金属比如是钛双极板,合适的镀层材料可以预防氢脆。

另一个地方就是储氢瓶了,储氢瓶是氢气压力最大的部件,因此储氢瓶在材料选择时非常考究,高压气态储氢瓶采用三层结构,即树脂内胆(塑料内衬)、碳纤维强化树脂(CFRP)中层和玻璃纤维强化树脂(BFRP)外层。

关于氢脆造成的事故,最开始源于二战美军为了运输士兵和物资,美军建造了数千艘油轮——自由轮,在2710艘自由轮中,近1500艘出现了严重的裂缝。在严寒而又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些自由轮甚至断成了两节。

关于这个事故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就是钢铁本身在低温的情况下就会变脆,另一方面就是氢脆造成的。

那问题就来了,海上航行的轮船怎么会与氢接触呢?这个氢脆是咋回事呢?

这个氢来源于焊接,焊接产生的氢气残存在焊缝里面。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金属材料含有各种气体,如水分、油脂、氧化物等,这些气体可能会被热能激活并释放出来,其中就包括氢气。在焊接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情况产生氢气:

1.由于焊接材料表面积极性不一样,吸收了水分等物质,在焊接时释放氢气。

2.焊接金属表面含有脂肪油等有机物,在高温下会分解,释放氢气。

3.金属材料的内在缺陷或裂纹,使得氢气困在金属内部,在焊接时也会释放出来。

4.由于焊接材料不同熔点,焊接时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使得氢气分子在焊缝处聚拢,从而导致更高的氢气浓度。

所以,在焊接的情况下,通常对金属进行预热和后加热,以使氢气在造成任何损坏之前扩散出去。

关于氢脆的学习记录就写到这,难免会有差错,仅供参考。


来源:闲村野夫
化学燃料电池电子焊接裂纹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2
最近编辑:6天前
闲村野夫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获赞 9粉丝 0文章 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通过单位“mbar·l/s”来简单认识燃料电池电堆的气密测试

第一次看见“mbar·l/s”有点懵,只知道是气密测试的泄漏率单位。然后我就去查了一下,接下来就简单分享一下。先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说水龙头滴水,那么在给定时间h内滴出l升水,水龙头的泄漏率仅仅用l/h(升/小时)表示就可以了,因为水是不可压缩的。但是气体不行,气体是可以压缩的,就不能像水一样那么简单的表示。通过气体的理想状态方程可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压力的乘积是定量。PV=nRT再举个例子,如果容器内有1升气体,且当前压力为10bars。如果这些气体通过容器壁上的一个漏洞向外泄漏,那么在正常大气压下(即1bar),漏出气体的体积就会是10升,严格来讲应该是9升,还有1升留在容器内。所以,气体的量可以表达为压力与体积的乘积,泄漏前后的乘积差值再除以时间s,就可以得到气体的泄漏率,就是一开始提到的单位mbar·l/s。注意这个地方要注意两个小问题点:1.容器的压力是表显压力还是绝对压力?绝对压力=表显压力+大气压力,所以这里的10bars是绝对压力。2.气体的泄漏率的大小是越来越小吗?气体压力是导致气体泄漏的驱动源,容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在不断降低,所以泄漏率也会变小,直到压力差为0,泄漏率就为0,即泄漏率是一个平均值。2-1.借着问题2,我们扩展一下思路,如果是气球泄漏的话,泄漏率会不会是个恒定值?我只能说不一定,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虽说泄漏率的单位是mbar·l/s,实际测试中,燃料电池电堆的气密测试结果用的仅仅是压力值,即用保压的方法,在单位时间内,看看压降是多少。之所以可以这么用,就是因为电堆内腔体积是不变的,变的只有压力。下一话题,我最近在学习流体仿真软件STAR-CCM+,我发现一个值得稍微讨论的小问题,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讨论背景(节选于分享的电子书):1.流体流过壁面时,紧贴壁面的位置会形成层流底层,流体在该处的流速很低(几乎可看作为0),故此处流体与壁面进行的是导热过程;在层流之外的区域,热传递方式主要是对流传热过程。2.通常情况下,流体与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可用下式表达:Q=h(T1-T2)我思考的问题是,既然流体与壁面先是导热,然后才是对流换热,为什么可以直接用公Q=(T1-T2)来计算流体与壁面之间的换热,是因为导热可以忽律不计,还是无法确认导热与对流换热的边界,或是导热发生的很快,导热与对流换热之间的温度梯度很快变为0?说简单点,我认为导热和对流不一样,所以当它俩混在一起时,计算就应该分开计算。就这个问题及我的想法,我请教了一下我的学弟---力学在读博士,他通过公式的演变,给我的解释是,导热与对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经过思考,我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我反思了一下,我为什么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是一开始,我从字面意思上就认为导热与对流是不一样的,说简单点就是看待问题太表象了。其次,我再想,怎么去理解导热与对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既然壁面处的流体速度为0,那么就可以理解:导热是静态物体间的传热,跟物体形态无关,对流就是动态物体间的传热,也跟物体形态无关。静态与动态的差别就是,静态时,物体间的温差是在逐渐变小的,此时的温差减小是一方增大,一方减小,互相靠近,直到温度平衡;动态时,物体间的温差也是减小的,但此时的温差减小是一方不变,一方减小,直到减小一方的温度等于不变方的温度。举个小例子,煮完的鸡蛋放在盛满水的碗里,假设水与外界绝热,鸡蛋的温度是70℃,水是10℃,最终可能鸡蛋只能被冷却到20℃,这时的水也是20℃;用10℃流动的水去冲刷70℃的鸡蛋时,鸡蛋会被冷却到10℃,流动水的温度不会变。其实本质上都是鸡蛋与水的导热。所以,我理解的是对流是一种特殊的导热。这次的学习记录就写到这,难免会有差错,仅供参考。来源:闲村野夫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