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金属双极板的核心关键技术是什么

6天前浏览15

前段时间,听了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关于双极板涂层的一个报告,其中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点对我认知双极板有了质的飞跃。  

一个物体的抗腐蚀性与导电性是相对矛盾的,就是说: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就差;抗腐蚀性好,导电性就差。  

例如,陶瓷制品,可以传承千年不腐,所以高压输送绝缘件就是陶瓷做的。

燃料电池的工作环境是酸性的,这就要求双极板必须抗腐蚀性要高,同时双极板又要将产生的电流输送出去,这就要求双极板必须导电性好。  

所以,金属双极板的核心关键技术就是如何平衡金属材料的耐腐蚀与导电性能

金属的腐蚀一般可分为三种:物理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物理腐蚀是机械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对于双极板来说主要是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指在冲压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应力集中,从而产生位错、空位、晶界等。

目前我了解到的,行业里对双极板应力消除就是进行热处理,应力还影响到双极板的翘曲度。

化学腐蚀是金属表面与介质如气体或非电解质液体等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其特点是金属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化剂,没有产生电流。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表面在介质如潮湿空气或电解质溶液中因形成微电池而发生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腐蚀,其特点在于它的腐蚀历程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并且同时进行的过程,形成一个混合电位体系。

微电池定义:是指由同一钢筋提供阴极和阳极的锈蚀电池,阳极为钢筋未生锈部分,阴极为钢筋上铁的氧化物;原理:在整个金属表面上存在着许多微小的阴极和阳极,也就形成很多微小的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即称为微电池.电池不断发生反应生成腐蚀产物,即电化学腐蚀现象。  

这个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就是腐蚀电流,双极板是面积腐蚀,评价双极板腐蚀性能的物理量就叫做腐蚀电流密度,其值的大小反应了双极板腐蚀速率的快慢。  

对于电流,我的认知还停留在定义上的理解,就是有大小有方向,方向就是不同物体之间的流动,这个认知也导致我初期对腐蚀电流研习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初期以为腐蚀电流要跟随工作电流,从阴极到阳极。当时还有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就是腐蚀电流虽小,是不是被包含在工作电流中了。  

后来才领悟到,腐蚀电流就是腐蚀与不腐蚀之间的流动,是金属表面流过的电流,其大小取决于电化学腐蚀反应的速率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跟工作电流没啥关系。  

腐蚀电流密度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概念,曾经也困扰我一段时间,那就是交换电流密度。  

它们俩很像,交换电流密度也是对于同一个电极而言的,并不是阴阳两极之间的交换,其次交换电流密度也是电极自身活跃度的一个评价数据,交换电流密度越大,说明燃料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越好。不同的地方是,交换电流密度是开路状态下的。  

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燃料电池学习资料中经常出现电极这样一个定义,那燃料电池的电极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最终在化物所专家那里得到了明确的回复,燃料电池的电极指的是催化层。  

目前行业里双极板大部分采用的是不锈钢的,不锈钢双极板在阴极氧化性气氛下表面会形成一层具有电子导电性的氧化膜,它可以依靠导带中的电子或价带中的空穴流过电子电流,而离子电流却很难通过,同时这层氧化膜本身在溶液中的溶解速率很小。因此能够阻止极板合金元素溶解。但这种膜具有半导体性质,其厚度在阴极氧化性气氛下的增加会增大该侧的接触电阻。在阳极的还原性气氛下,不锈钢双极板常不能形成保护性氧化膜,腐蚀会导致金属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溶液中或生成导电性较差的腐蚀产物吸附在金属表面。  

鱼和熊掌要兼得的技术难点,目前行业里有两个成功上乘用车的解决方向,一是丰田Mrai,采用钛基板替代不锈钢,采用碳纳米复合钛预涂层,同时解决了加工成本问题;另一个是现代NEXO,直接改良不锈钢材料,不用涂层。  

今天算是解决了自己一个心病,就是对于腐蚀电流的理解终于整明白了,关于其他的以后再深度研习记录吧。  

这次的学习记录就写到这,难免会有差错,仅供参考。

来源:闲村野夫
化学燃料电池半导体电子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12-12
最近编辑:6天前
闲村野夫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获赞 9粉丝 0文章 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三章:动力学及法拉第定律)

3-1氢燃料电池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区别在第二章的内容中,已经讲述了氢燃料电池热力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反应的自发性及方向性,通过吉布斯自由能变来体现的;二是反应的极限性,也可以理解为理论性。说到热力学,不得不提一下传热学,两者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弄清楚热力学跟传热学的区别,也就弄明白了热力学跟动力学的区别。热力学主要研究是平衡系统,计算多少热量才可以从一种平衡状态转换成另一种平衡状态,不考虑热量传递过程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考虑结果不考虑过程;传热学却恰好相反,研究热传导过程需要的速度及传导了多少能量用了多少时间等,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考虑过程不考虑结果。动力学在物理意义上与传热学相似,只是研究方向不同,动力学研究的是化学过程进行的速率和反应机理,研究对象是性质随着时间而变化的非平衡的动态系统。热力学决定了反应在理论上能否发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动力学则决定了反应实际发生的时间和条件下的具体过程。总结一下,氢燃料电池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区别,如表3-1,3-1热力学与动力学的不同3-2氢燃料电池的动力学过程由图3-1可知,平衡状态下,是没有外部电子流通的,可以理解为理论电压及理论效率条件下是没有电流的,同时理论电压及可逆电压,也可以称为开路电压。非平衡状态下,就是动力学要研究的过程,由外部电子流通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第一步是双电层(后面章节讲述)充电步骤,第二步是电荷转移步骤,可以理解为电子参与了电化学反应,第三步是反应物向电极表面的传质步骤或产物离电极表面的传质步骤,可以理解为反应物被消耗/产物生成,导致浓度降低/升高,浓度高的一侧会向低的一侧扩散,第四步是反应物/产物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或发生化学变化,前置/后置的表面转化步骤。图3-1氢燃料电池的动力学过程其中,第一步属于非法拉第过程,第二步-第四步属于法拉第过程,故可以把动力过程等效成一个电路,如图3-2所示。图3-2动力学过程的等效电路法拉第过程中各串联步骤的某一个或几个慢的步骤,决定了整个动力学过程的反应速度,是整个动力学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可以理解为水桶的短板效应,哪个步骤慢,哪个步骤就是动力学过程的那个短板。对于氢燃料电池的动力学过程,一般考虑传质步骤和电荷转移步骤,不考虑表面转化步骤。速度控制步骤的类型决定了电极极化的类型,传质步骤为速度控制步骤时,电极极化为浓差极化;电荷转移步骤为速度控制步骤时,电极极化为电化学极化。当然,传质步骤和电荷转移步骤可以同时为速度控制步骤,即混合控制。3-3法拉第定律既然是氢燃料电池的动力学过程,那么动力学过程会符合一定的运行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法拉第定律,就好比图2-1所示球的运动过程要符合牛顿运动定律一样。所以在氢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消耗量与输出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要符合法拉第定律。法拉第第一定律:燃料与氧气在氢燃料电池内消耗的质量m(kg)与电池输出的电量Q(C)成正比,即△m=keQ=keIt(3-1)其中,ke是比例因子,电化当量(kg/C),通过1C电量是所消耗或产出的物质的质量,由方程式(3-1)可得,ke=△m/Q(3-2)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来理解,燃料及氧气消耗的质量越多,产生的能量越多,转化成电能就越多,电能越多,输出的电量就越多,所以可以说法拉第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细分项。将方程式(3-2)的两边同时除以物质的量,可得ke=M/nF=k/F(3-3)其中,k是化学当量,指物质的摩尔质量M与化合价n的比值。从方程式(3-3)可以推断出,在电量一定的作用下,物质的电化当量ke跟化学当量k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第二定律。从方程式的转换可以看出,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相辅相成的,或者可以说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定律(一个关系式),为了阐述不同量之间的关系,细化分成了两个定律。联立方程式(3-1)和(3-3),可得氢燃料电池内消耗的物质的量N(mol)与电流I(A)之间的关系为,△N=It/nF(3-4)通过方程式(3-4)可以计算出,氢燃料电池每输出It=1F(26.8Ah)电量时,会消耗0.5mol氢气和0.25mol氧气,即消耗1.008g氢气和8.000g氧气。持续更新中...来源:闲村野夫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